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朵花,一首诗,一个梦,一个苹果味儿的夏天。睁开眼睛,敞开心扉,一个天堂就在你的眼前……新书《夏天里的苹果梦》收录王宜振老师的百余篇儿童诗,这些诗歌或轻灵活泼,或韵味悠长,都浸润着作者真挚动人的情感。他用诗句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世界,吟唱着人间优美纯洁的感情,作品中表现出的纯净的赤子之心令人赞叹。
盛夏,我在西安拜访了儿童诗诗人王宜振老师。
笛王的故事
☆ 王老师,我很久之前就听说过您的一个称号——西北的笛王,能跟孩子们讲讲这个称号的来历吗?
王宜振:上世纪90年代,我出过一本诗集叫《笛王的故事》,其中有一首和诗集同名的诗,那是一首带着淡淡忧伤的少年诗,一个少年告别童年、告别妈妈的时候,心里总会有脆脆的笛声在回荡。那是一种挣扎,也是一种成长。这本诗集很受大家的喜欢,后来就渐渐地有人称我为“西北的笛王”。一转眼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而事实上,“童年”和“故乡”这两个已成为我情结的词语,始终是我诗歌创作的主题。
我前几年写过一首诗《父亲从乡下来》:父亲从乡下来/乡下的父亲/伸开粗糙的双手/手心里握着四个季节……草帽、蛙声、烟袋,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的事物,它们深深地扎根在我的生命里,在我创作诗歌的时候就会自己跳出来,变成诗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诗心就是童心
☆ 写一首诗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写一辈子的诗。这么多年,您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王宜振:写了这么多年的诗,要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觉得给孩子们写诗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而很多诗歌的灵感也来自于他们。小孩子和大自然走得最近,他们的天性是有灵性的,说的话做的事都是真实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
☆ 是啊,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跟他们在一起,我们老师都会变得诗意盎然。那么,您写诗的灵感都是来自哪里呢?
王宜振:我喜欢看孩子,有时候看着我的小孙女,就很想把她写到诗歌里去。比如《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就是写了一个十分率真又自然的小姑娘。我喜欢简单的生活,许多年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以及周围的一切都成了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对它们用心的时候,写出来的诗歌就能打动读者。我自己很喜欢的一首诗叫做《红蜻蜓》:我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说她丢失了一只脚丫……其实你身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周遭事物怀有敏感和照顾的心,就是一颗孩子一样的心。
读诗比写诗更重要
☆ 王老师,此次来拜访您之前,很多孩子想托我问问您:什么是诗,怎样才能写好诗。您能为他们解答一下吗?
王宜振:我想,要给诗准确地下一个定义,实在不好下。每个小朋友都会说话,但要把每个小朋友都想说却都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我想,这可能就会是一首好诗。比如有一个小朋友看到大树上有一个鸟窝,他就写了一首诗:鸟窝,是大树的一只眼。这样的句子,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来的,这个小朋友说出来,我就可以说他写出了一首诗。
也常常会有家长和老师问我,如何教给孩子写诗的方法和技巧,其实我倒认为,读诗比写诗更重要。现在的作品确实很多,但一定要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诗歌,让经典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孩子的诗歌创作能力。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特别强调自由,无需过分在意孩子是否能创作出优秀的童诗。引导孩子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享受美好的语言、纯净的思想,让他们在课堂与生活中都被诗意环绕,这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如果一定要说写诗的关键,我认为是要从小处着眼去写,这样才有抓手。太大的话题是很难把握的,要写得打动人心就更难了。而别人都在写的东西是不是还可以写呢?其实也可以的,以另外的角度,一反常态去写,有时候就能推陈出新,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读者们,看了臧老师对王宜振爷爷的访谈,你们是不是对童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与大作家同台
萧瑟的秋风中,你们是否在想念着春天的温暖?那就让王宜振爷爷和鲍泽慧同学带你们走进诗意的春天——
初春
王宜振
春天的毛毛雨
洗得小树发亮
一些新芽,像鸟嘴
啄得小树发痒
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
说是浅绿,更是鹅黄
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
望着新鲜的世界痴痴畅想
捡起一粒石子,抛出去
会变成一只蝴蝶展翅飞翔
掀开一页书,贴耳倾听
能听到每个字儿都变成蜜蜂歌唱
一只只蝌蚪游在池塘
像美人的雀斑一样漂亮
夏天来了,定有一片蛙鸣
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
春天在我的心上荡漾
春天在弯弯的小路徜徉
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
走进家门抖一抖衣袖
竟抖出一地春的芳香
春的味道
鲍泽慧
春的味道
在每个角落里
看,远处的
迎春花
三朵一簇
五朵一串
像在演奏金色的乐曲
春的味道是热情的
瞧,缀在树上的
梨花
像被水洗过
在阳光下
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还散发着清香哩
春天的味道是文雅的
听,百鸟回归
在枝头婉转歌唱
那歌声优美动听
春的味道是清脆的
摘一片春天放进嘴里
让春慢慢
融化
你会尝到更多
春的味道
盛夏,我在西安拜访了儿童诗诗人王宜振老师。
笛王的故事
☆ 王老师,我很久之前就听说过您的一个称号——西北的笛王,能跟孩子们讲讲这个称号的来历吗?
王宜振:上世纪90年代,我出过一本诗集叫《笛王的故事》,其中有一首和诗集同名的诗,那是一首带着淡淡忧伤的少年诗,一个少年告别童年、告别妈妈的时候,心里总会有脆脆的笛声在回荡。那是一种挣扎,也是一种成长。这本诗集很受大家的喜欢,后来就渐渐地有人称我为“西北的笛王”。一转眼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而事实上,“童年”和“故乡”这两个已成为我情结的词语,始终是我诗歌创作的主题。
我前几年写过一首诗《父亲从乡下来》:父亲从乡下来/乡下的父亲/伸开粗糙的双手/手心里握着四个季节……草帽、蛙声、烟袋,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的事物,它们深深地扎根在我的生命里,在我创作诗歌的时候就会自己跳出来,变成诗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诗心就是童心
☆ 写一首诗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写一辈子的诗。这么多年,您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王宜振:写了这么多年的诗,要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觉得给孩子们写诗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而很多诗歌的灵感也来自于他们。小孩子和大自然走得最近,他们的天性是有灵性的,说的话做的事都是真实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
☆ 是啊,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跟他们在一起,我们老师都会变得诗意盎然。那么,您写诗的灵感都是来自哪里呢?
王宜振:我喜欢看孩子,有时候看着我的小孙女,就很想把她写到诗歌里去。比如《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就是写了一个十分率真又自然的小姑娘。我喜欢简单的生活,许多年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以及周围的一切都成了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对它们用心的时候,写出来的诗歌就能打动读者。我自己很喜欢的一首诗叫做《红蜻蜓》:我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说她丢失了一只脚丫……其实你身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周遭事物怀有敏感和照顾的心,就是一颗孩子一样的心。
读诗比写诗更重要
☆ 王老师,此次来拜访您之前,很多孩子想托我问问您:什么是诗,怎样才能写好诗。您能为他们解答一下吗?
王宜振:我想,要给诗准确地下一个定义,实在不好下。每个小朋友都会说话,但要把每个小朋友都想说却都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我想,这可能就会是一首好诗。比如有一个小朋友看到大树上有一个鸟窝,他就写了一首诗:鸟窝,是大树的一只眼。这样的句子,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来的,这个小朋友说出来,我就可以说他写出了一首诗。
也常常会有家长和老师问我,如何教给孩子写诗的方法和技巧,其实我倒认为,读诗比写诗更重要。现在的作品确实很多,但一定要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诗歌,让经典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孩子的诗歌创作能力。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特别强调自由,无需过分在意孩子是否能创作出优秀的童诗。引导孩子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享受美好的语言、纯净的思想,让他们在课堂与生活中都被诗意环绕,这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如果一定要说写诗的关键,我认为是要从小处着眼去写,这样才有抓手。太大的话题是很难把握的,要写得打动人心就更难了。而别人都在写的东西是不是还可以写呢?其实也可以的,以另外的角度,一反常态去写,有时候就能推陈出新,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读者们,看了臧老师对王宜振爷爷的访谈,你们是不是对童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与大作家同台
萧瑟的秋风中,你们是否在想念着春天的温暖?那就让王宜振爷爷和鲍泽慧同学带你们走进诗意的春天——
初春
王宜振
春天的毛毛雨
洗得小树发亮
一些新芽,像鸟嘴
啄得小树发痒
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
说是浅绿,更是鹅黄
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
望着新鲜的世界痴痴畅想
捡起一粒石子,抛出去
会变成一只蝴蝶展翅飞翔
掀开一页书,贴耳倾听
能听到每个字儿都变成蜜蜂歌唱
一只只蝌蚪游在池塘
像美人的雀斑一样漂亮
夏天来了,定有一片蛙鸣
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
春天在我的心上荡漾
春天在弯弯的小路徜徉
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
走进家门抖一抖衣袖
竟抖出一地春的芳香
春的味道
鲍泽慧
春的味道
在每个角落里
看,远处的
迎春花
三朵一簇
五朵一串
像在演奏金色的乐曲
春的味道是热情的
瞧,缀在树上的
梨花
像被水洗过
在阳光下
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还散发着清香哩
春天的味道是文雅的
听,百鸟回归
在枝头婉转歌唱
那歌声优美动听
春的味道是清脆的
摘一片春天放进嘴里
让春慢慢
融化
你会尝到更多
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