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物的“猎奇”心理或偶尔有兴趣是不能称之为兴趣的。学生有学习兴趣应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表现上,而且也表现在愉快的学习情绪上。一时有兴趣或偶尔爱好仅仅是兴趣的萌芽。根据电教媒体的特点,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萌芽,教师应以此为起点,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神奇的鸟岛》一文,抓住青海湖鸟岛鸟多的特点,描写了鸟岛鸟的种类多,但却能和平相处,还能一致对外。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岛的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鸟岛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鸟岛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青海湖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青海湖。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青海湖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議论开来;鸟岛的鸟真多啊,小鸟真美丽啊……学生们置身于鸟岛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麻雀》是一篇介绍小小的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母爱的文章,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麻雀的钦佩之情,充满了对麻雀的赞叹之情。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麻雀色彩简单,很是普通,歌声单调,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麻雀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大家看到的是凶悍的猎狗,呲着尖利的牙齿,庞大的身躯和麻雀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麻雀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麻雀很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麻雀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麻雀。”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猎狗吗?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麻雀形象和猎狗的形象再次进行了对比。 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麻雀和猎狗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象,静中思动
想象,是借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神奇的鸟岛》一文,抓住青海湖鸟岛鸟多的特点,描写了鸟岛鸟的种类多,但却能和平相处,还能一致对外。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岛的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鸟岛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鸟岛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青海湖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青海湖。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青海湖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議论开来;鸟岛的鸟真多啊,小鸟真美丽啊……学生们置身于鸟岛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麻雀》是一篇介绍小小的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母爱的文章,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麻雀的钦佩之情,充满了对麻雀的赞叹之情。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麻雀色彩简单,很是普通,歌声单调,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麻雀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大家看到的是凶悍的猎狗,呲着尖利的牙齿,庞大的身躯和麻雀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麻雀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麻雀很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麻雀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麻雀。”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猎狗吗?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麻雀形象和猎狗的形象再次进行了对比。 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麻雀和猎狗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象,静中思动
想象,是借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