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做,无条件的学校创造条件也要做,为21世纪造就合格的人才。
在有关实验的教学中,除了加强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的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创新性实验,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此在有条件的学校里开展化学实验,可以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实验重新设计,改变原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形成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实验的有关原理及现象,强化实验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但是,在乡镇中学,因为经济实力不足,用在实验方面的经费较少,再加上交通、市场作用等因素,化学实验缺少仪器与药品,有时教学的内容到了,药品还没有到位,以致演示实验也无法开展,学生更无动手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实践能力,更何谈素质的提高。所以化学实验一定要开展起来。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我们要千方百计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带来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装置仪器改进的方法
实验装置是完成实验不可缺少的基本设备,教学中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后,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且某些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可视度高,成功率高。例如:①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用实验室装锌粒的塑料瓶子,将瓶底钻个小孔,这样瓶子小,收集的气体也较少,不浪费药品,效果又好。②用废旧的一次性输液管制成胶头滴管,练习胶头滴管的正确滴定方法。③用废弃电池的外壳制成锌片,电池芯(碳棒)制成电极。④用废弃装修材料石米(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等。
二、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是中学化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组实验,独立性很强,可诱发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形成,动手能力得到训练提高,思维形成也由线性化向平面化、立体化方面发展。分组实验固然好,但是由于农村学校一个班的人数多,仪器少,往往有部分学生不能动手,充当观众,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通过边讲边实验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如:初中化学中的《分子运动》这一实验,在讲解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时,让学生自己做品红的扩散和浓氨水的扩散实验。当把一粒品红放入水中,品红从液面上一点点逐渐向周围扩散。扩散过程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浓氨水的扩散,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从试管口向试管底的方向依次变红的渐红过程,学生观察得非常清楚。这样做比讲完新课后再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效果更好。
三、对实验方法的改进
实验室制氧气,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受热分解,(二)加热高锰酸钾,(三)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直接分解。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方法中第三种从反应装置、反应条件、反应速率、产品纯度、经济成本、污染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故用第三种方法最佳。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装置及方法的如此改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1)教师提出问题,①点燃前的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态、硬度和密度等)②点燃蜡烛的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③如何巧点刚熄灭的蜡烛?④检验生成物可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先把烧杯罩着外焰,然后把烧杯慢慢向下移,观察火焰在哪个位置,烧杯内壁有何明显的现象?⑤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多做几次,探究出点燃哪个位置的白烟蜡烛最容易重燃?(2)让学生猜想和假设上述问题②④⑤。这是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同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3)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这个实验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家中进行,达到每个人都动手的效果。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引如课堂,能够给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课堂增添生机,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电脑不普及,教学课件教师没有办法自己制作,对电脑操作不熟练,都导致了在乡镇中学无法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互相配合,互相渗透、补充和完善,只能课前收集相关图片、挂图、某些装置流程图、模型等教具,结合现有的仪器或自己做的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分析。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新课导入的时候不妨加入“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这样的趣味化学实验,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学习和思考问题的兴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亲身体会更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总之,在乡镇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处处用心,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有关实验的教学中,除了加强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的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创新性实验,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此在有条件的学校里开展化学实验,可以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实验重新设计,改变原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形成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实验的有关原理及现象,强化实验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但是,在乡镇中学,因为经济实力不足,用在实验方面的经费较少,再加上交通、市场作用等因素,化学实验缺少仪器与药品,有时教学的内容到了,药品还没有到位,以致演示实验也无法开展,学生更无动手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实践能力,更何谈素质的提高。所以化学实验一定要开展起来。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我们要千方百计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带来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装置仪器改进的方法
实验装置是完成实验不可缺少的基本设备,教学中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后,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且某些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可视度高,成功率高。例如:①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用实验室装锌粒的塑料瓶子,将瓶底钻个小孔,这样瓶子小,收集的气体也较少,不浪费药品,效果又好。②用废旧的一次性输液管制成胶头滴管,练习胶头滴管的正确滴定方法。③用废弃电池的外壳制成锌片,电池芯(碳棒)制成电极。④用废弃装修材料石米(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等。
二、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是中学化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组实验,独立性很强,可诱发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形成,动手能力得到训练提高,思维形成也由线性化向平面化、立体化方面发展。分组实验固然好,但是由于农村学校一个班的人数多,仪器少,往往有部分学生不能动手,充当观众,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通过边讲边实验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如:初中化学中的《分子运动》这一实验,在讲解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时,让学生自己做品红的扩散和浓氨水的扩散实验。当把一粒品红放入水中,品红从液面上一点点逐渐向周围扩散。扩散过程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浓氨水的扩散,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从试管口向试管底的方向依次变红的渐红过程,学生观察得非常清楚。这样做比讲完新课后再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效果更好。
三、对实验方法的改进
实验室制氧气,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受热分解,(二)加热高锰酸钾,(三)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直接分解。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方法中第三种从反应装置、反应条件、反应速率、产品纯度、经济成本、污染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故用第三种方法最佳。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装置及方法的如此改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1)教师提出问题,①点燃前的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态、硬度和密度等)②点燃蜡烛的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③如何巧点刚熄灭的蜡烛?④检验生成物可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先把烧杯罩着外焰,然后把烧杯慢慢向下移,观察火焰在哪个位置,烧杯内壁有何明显的现象?⑤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多做几次,探究出点燃哪个位置的白烟蜡烛最容易重燃?(2)让学生猜想和假设上述问题②④⑤。这是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同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3)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这个实验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家中进行,达到每个人都动手的效果。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引如课堂,能够给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课堂增添生机,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电脑不普及,教学课件教师没有办法自己制作,对电脑操作不熟练,都导致了在乡镇中学无法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互相配合,互相渗透、补充和完善,只能课前收集相关图片、挂图、某些装置流程图、模型等教具,结合现有的仪器或自己做的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分析。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新课导入的时候不妨加入“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这样的趣味化学实验,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学习和思考问题的兴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亲身体会更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总之,在乡镇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处处用心,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