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安,男,196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三级警监警衔。生前系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蒲黄榆派出所社区民警,兼任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3次,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021年3月7日一早,刚值完夜班的刘安,像往常一样参加派出所点名后,回到社区警务工作室。上午10点58分,刘安突发心脏疾病,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和惦念的社区百姓,终年55岁。
“社区有刘安,大家都平安”
受曾是军人的父亲影响,刘安从小就爱穿制服。1986年,丰台分局招录民警。经过3年的军旅生涯锻造,心怀守护正义、服务人民梦想的刘安报名参加招警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集训结束后,刘安到蒲黄榆派出所报到,熟悉业务。两个多月后,他被正式分配到蒲黄榆社区。第一天,他跟着师傅下社区,居民们热情地对他说:“你师傅退休了,我们就靠你抓好小区治安了啊!”刘安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决心一定为百姓做实事儿。
21岁的社区民警刘安,一干就是34年。
刘安刚接手时,社区里的蒲黄榆一里、四里还是开放式小区,出入口多,安全隐患多。经过实地走访,刘安寻思将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才能杜绝无关人员随意出入,把发案率降下来。找资金、找安全门生产厂家、找专人负责看守大门……刘安和社区干部冒着酷暑各方协调,跑了七八趟,小区终于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2018年,北京市公安局全面推行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刘安成为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安和社区干部一起,筑起了社区“零感染”的安全屏障。
由于历史原因,社区里有5栋楼没有物业,刘安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起这些楼房的消杀工作。他每天两次背着40多斤的消毒药筒,认真消杀每个角落。一次,他不慎从楼梯上滚了下去,造成了尾椎骨骨折。刘安和谁都没说,仍坚持每天按时做好消毒工作。直到同事看出他有些异常,他才轻描淡写地说:“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社区工作不拿出点真本事是干不好的”
大家都说,刘安的脑子里有幅社区“地图”,每户人家、每家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刘安看来,“社区工作不拿出点真本事是干不好的”。
刘安沉在社区,每天都要把社区走一遍。为了扩大安全防范宣传面,他和社区党委商量,设立广播站,在辖区安了六个广播喇叭,给广播站起名“平安之声”。刘安根据辖区治安防范要点编写稿件,当起了广播员。
但受播出时间、空间限制,在外上班的居民听不到广播内容,刘安又主编了以首都治安防范宣传为主题的报纸——《平安之声报》。出版第一天,不到1小时,1000余份报纸就发到了居民手中,时讯要闻、养生妙招、治安防范……报纸上的内容让居民看得津津有味。
时代在发展,传播方式在演变,刘安也在改进着和居民的沟通方式:建立“平安之声”QQ群、开通“平安之声”微博,后来他又建立了微信群,哪里有安全隐患,他就用微信群和朋友圈提醒居民进行安全防范。
“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
社区警务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雷锋画像,那是刘安的偶像。2021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这天,刘安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明!”
刘安记录的,是2002年他在社区正式组建的“雷锋志愿者团队”。蒲黄榆第二社区有近300户空巢及孤寡老人,还有部分残障人士。刘安常在走访时,拿着工具帮老人维修。
2002年,刘安向社区党委书记提出壮大服务力量后,社区建起了“雷锋志愿者团队”。那以后,老人家里需要换煤气罐,有人帮助扛;水电出问题,有人上门修理;老人生病就医出行不便,爱心车队主动上门,全程陪同……在刘安组织下,社区“雷锋志愿者团队”已经壮大到100多人,10余个服务小组。
刘安常说,“人总该为这个时代付出些什么”。除了参加“雷锋志愿者团队”常规服务,刘安还对辖区70余位孤寡老人一对一贴心帮扶,社区里的冷大妈就是其中之一。刘安第一天上班,冷大妈就向他求助寻找丢失的自行车。刘安找遍小区内外,也没见车的影子。为不让大妈着急,自己掏钱给大妈买了辆新车。此后,只要有时间,刘安就来陪大妈买菜、遛弯、看病、买药,一向寡言的老人逢人就说:“我有儿子了!”这期间,老人要将房产过户给刘安,被他婉拒了;老人又拿出结婚时陪嫁的5枚金戒指藏在水果里送給刘安,他发现后退了回来。2009年,冷大妈去世,刘安和社区干部一同给老人家料理了后事。他用真情架起的爱心之桥,让孤困的心灵感到了温暖。
30年里,刘安还无偿资助18名孤儿和10名贫困学生,累计捐资20余万元。许多孩子亲切地称他“警察爸爸”。刘安用自己的行动让雷锋精神在社区温暖传递。
英雄刘安,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陈宁)
2021年3月7日一早,刚值完夜班的刘安,像往常一样参加派出所点名后,回到社区警务工作室。上午10点58分,刘安突发心脏疾病,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和惦念的社区百姓,终年55岁。
“社区有刘安,大家都平安”
受曾是军人的父亲影响,刘安从小就爱穿制服。1986年,丰台分局招录民警。经过3年的军旅生涯锻造,心怀守护正义、服务人民梦想的刘安报名参加招警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集训结束后,刘安到蒲黄榆派出所报到,熟悉业务。两个多月后,他被正式分配到蒲黄榆社区。第一天,他跟着师傅下社区,居民们热情地对他说:“你师傅退休了,我们就靠你抓好小区治安了啊!”刘安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决心一定为百姓做实事儿。
21岁的社区民警刘安,一干就是34年。
刘安刚接手时,社区里的蒲黄榆一里、四里还是开放式小区,出入口多,安全隐患多。经过实地走访,刘安寻思将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才能杜绝无关人员随意出入,把发案率降下来。找资金、找安全门生产厂家、找专人负责看守大门……刘安和社区干部冒着酷暑各方协调,跑了七八趟,小区终于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2018年,北京市公安局全面推行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刘安成为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安和社区干部一起,筑起了社区“零感染”的安全屏障。
由于历史原因,社区里有5栋楼没有物业,刘安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起这些楼房的消杀工作。他每天两次背着40多斤的消毒药筒,认真消杀每个角落。一次,他不慎从楼梯上滚了下去,造成了尾椎骨骨折。刘安和谁都没说,仍坚持每天按时做好消毒工作。直到同事看出他有些异常,他才轻描淡写地说:“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社区工作不拿出点真本事是干不好的”
大家都说,刘安的脑子里有幅社区“地图”,每户人家、每家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刘安看来,“社区工作不拿出点真本事是干不好的”。
刘安沉在社区,每天都要把社区走一遍。为了扩大安全防范宣传面,他和社区党委商量,设立广播站,在辖区安了六个广播喇叭,给广播站起名“平安之声”。刘安根据辖区治安防范要点编写稿件,当起了广播员。
但受播出时间、空间限制,在外上班的居民听不到广播内容,刘安又主编了以首都治安防范宣传为主题的报纸——《平安之声报》。出版第一天,不到1小时,1000余份报纸就发到了居民手中,时讯要闻、养生妙招、治安防范……报纸上的内容让居民看得津津有味。
时代在发展,传播方式在演变,刘安也在改进着和居民的沟通方式:建立“平安之声”QQ群、开通“平安之声”微博,后来他又建立了微信群,哪里有安全隐患,他就用微信群和朋友圈提醒居民进行安全防范。
“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
社区警务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雷锋画像,那是刘安的偶像。2021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这天,刘安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明!”
刘安记录的,是2002年他在社区正式组建的“雷锋志愿者团队”。蒲黄榆第二社区有近300户空巢及孤寡老人,还有部分残障人士。刘安常在走访时,拿着工具帮老人维修。
2002年,刘安向社区党委书记提出壮大服务力量后,社区建起了“雷锋志愿者团队”。那以后,老人家里需要换煤气罐,有人帮助扛;水电出问题,有人上门修理;老人生病就医出行不便,爱心车队主动上门,全程陪同……在刘安组织下,社区“雷锋志愿者团队”已经壮大到100多人,10余个服务小组。
刘安常说,“人总该为这个时代付出些什么”。除了参加“雷锋志愿者团队”常规服务,刘安还对辖区70余位孤寡老人一对一贴心帮扶,社区里的冷大妈就是其中之一。刘安第一天上班,冷大妈就向他求助寻找丢失的自行车。刘安找遍小区内外,也没见车的影子。为不让大妈着急,自己掏钱给大妈买了辆新车。此后,只要有时间,刘安就来陪大妈买菜、遛弯、看病、买药,一向寡言的老人逢人就说:“我有儿子了!”这期间,老人要将房产过户给刘安,被他婉拒了;老人又拿出结婚时陪嫁的5枚金戒指藏在水果里送給刘安,他发现后退了回来。2009年,冷大妈去世,刘安和社区干部一同给老人家料理了后事。他用真情架起的爱心之桥,让孤困的心灵感到了温暖。
30年里,刘安还无偿资助18名孤儿和10名贫困学生,累计捐资20余万元。许多孩子亲切地称他“警察爸爸”。刘安用自己的行动让雷锋精神在社区温暖传递。
英雄刘安,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