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4hb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存在着重教轻学,学生学习被动、效率低、能力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化学问题解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将问题解决应用在教学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解决的提出
  
  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符合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定律、原理及新事物的发现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在化学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问题解决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以解决问题为直接目标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发展能力,建构知识。而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在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传递知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问题解决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的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过程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让他们愿意跳。在学习氯气性质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问题探究性实验,首先设疑:Cl2是否溶于水?是否能与水发生反应?若能反应,生成物是什么?学生进行实验探索:①在收集的两瓶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震荡后观察颜色,得出结论。②在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和HNO3溶液、NaHCO3溶液、蓝色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③将Cl2通过干燥和湿润的红纸条,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学生进行实验后总结归纳出:Cl2溶于水,显黄绿色;氯水中含有Cl2、Cl-、H 、ClO-、HClO等,使有色纸条褪色的是HClO是Cl2,所以HClO有漂白性。
  将原来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改为问题探索性的实验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学生很快设计出很多种方案,如:①用两根火柴棒;②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滴在白纸上;③用两块铜片;④用两块铁片;⑤用蔗糖;⑥取等体积放在天平上;⑦加水稀释。经过学生的动手动脑,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这两则例子中可看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联系所学知识,提出各种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实验方案也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原则。
  
  三、评价与反思
  
  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通。因此,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问题的存在能使学生产生释疑的愿望和探究欲,进而驱动创造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探究,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要防止教师把问题攥在手里,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从教学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气氛活跃,能主动思考回答问题,学生也学会自主学习及和他人合作学习。
  但是问题解决法教学具有开放性,也比较灵活,所以要准备充分,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平出发,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设置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责 编 刘 波)
其他文献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观的系统性存在,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的日益普及,心理游戏的健心、培情、增趣功能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一些有趣的心理游戏,供教师在开展班队活动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