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气概述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风俗习惯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說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祭灶
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除夕
腊月三十为除夕。我国各地在腊月三十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风俗。称为“辞年”。
除夕祭祖是民间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开祠,并且门联、门神、桃符均已焕然一新,还要点上大红色的蜡烛,然后全家人按长幼顺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们要鸣放烟花爆竹,焚香燃纸,敬迎谒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灶下,灯烛通明,全家欢聚,围炉熬年、守岁。除夕的晚餐又称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主食为饺子,还有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菜肴。吃过年夜饭便开始守岁,一到子时,便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庆贺新年。
由冬藏转为春生
民间有古谚流传“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也是为了滋阴补阳,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让风邪和寒邪没空子可钻。一般在冬天人们都会进食些热性的食物以温养阳气,但是在大寒期间,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烧烤类的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起居生活
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体虚年高的人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从室内到室外,但凡温差较大时,不妨要先在门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再出门也不迟。
“大寒”时节,最好还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用热水泡脚。
药补不如食补
天气寒冷了一段时间,一些市民也有所适应,便放松警惕,开始吃一些生冷的食物,结果导致肠胃不适,有的甚至还得了肠胃炎,上吐下泻。由于“大寒”与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饮食上也可考虑到季节变换,以吃温性和绿色食物为主。
由于“大寒”时期又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节日食物,此时还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也可多吃点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还可多喝点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风寒轻度感冒时,还可选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膳食推荐
羊肾枸杞粥
配料:枸杞30g,粳米100g,200g,羊肾1对,盐、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羊肾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汤待用,再用另一锅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煮好的羊肾和羊肾汤,加入枸杞,放入盐等调味品,再煮开,即可。
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的阴血亏虚、腰痛、盗汗及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者。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风俗习惯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說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祭灶
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除夕
腊月三十为除夕。我国各地在腊月三十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风俗。称为“辞年”。
除夕祭祖是民间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开祠,并且门联、门神、桃符均已焕然一新,还要点上大红色的蜡烛,然后全家人按长幼顺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们要鸣放烟花爆竹,焚香燃纸,敬迎谒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灶下,灯烛通明,全家欢聚,围炉熬年、守岁。除夕的晚餐又称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主食为饺子,还有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菜肴。吃过年夜饭便开始守岁,一到子时,便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庆贺新年。
由冬藏转为春生
民间有古谚流传“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也是为了滋阴补阳,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让风邪和寒邪没空子可钻。一般在冬天人们都会进食些热性的食物以温养阳气,但是在大寒期间,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烧烤类的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起居生活
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体虚年高的人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从室内到室外,但凡温差较大时,不妨要先在门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再出门也不迟。
“大寒”时节,最好还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用热水泡脚。
药补不如食补
天气寒冷了一段时间,一些市民也有所适应,便放松警惕,开始吃一些生冷的食物,结果导致肠胃不适,有的甚至还得了肠胃炎,上吐下泻。由于“大寒”与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饮食上也可考虑到季节变换,以吃温性和绿色食物为主。
由于“大寒”时期又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节日食物,此时还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也可多吃点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还可多喝点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风寒轻度感冒时,还可选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膳食推荐
羊肾枸杞粥
配料:枸杞30g,粳米100g,200g,羊肾1对,盐、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羊肾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汤待用,再用另一锅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煮好的羊肾和羊肾汤,加入枸杞,放入盐等调味品,再煮开,即可。
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的阴血亏虚、腰痛、盗汗及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