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优势

来源 :福州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方面,福州具有海洋发展优势突出、闽都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数字应用蓬勃发展、新零售业全国领先等五大优势.建设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需要从优势资源出发,注重开发“海上福州”特色、“古厝文化与海丝文化”特色、“生态福州”特色、“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特色、“全国知名新零售之都”特色,以此五大特色助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其他文献
陪审团审判的凋零与“自由心证”的盛行,使得证据法陷入了难以未卜的命运.《证据法哲学》这本开拓性论著的面世,重新对证据法予以界定并揭示了其重要意涵:证据法的主要调整对象为事实认定,是一种控制审判评议的规范性装置;其外部目标是探究真相与合理分配判决错误风险;内在价值是实现正义的道德伦理与认识正当性.在此基础上,该书道出了证据法的主旨: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实现正义.这一要义的提出,不仅澄清了学界长期对证据法存在的“纯粹发现真相工具”与“陪审团之子”误区,而且还为中国证据法由“构建可采性规则为中心”向“规范审判评议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升级,深度伪造技术应运而生.然而,随着该技术的不断优化,实践中出现原始材料与伪造材料真假难辨的现象,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深度伪造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暴露了深度伪造技术存在的证据风险,甚至将直接影响法庭证据的审查.目前,深度伪造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证据风险,法庭证据的真实性、相关性、充分性审查都可能遭受冲击.基于此现状,完善规制路径降低该技术的证据风险迫在眉睫,从技术层面精准溯源,鉴别证据真伪是保证证据真实性的基础;完善证据审查认定体系,改进证明责任分配机制是解决该技术
制度治党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最为有效的治党方式之一,其所涉内容庞杂,把握难度较大.制度治党研究带有全局性,既要有对制度自身的审视,又要有对其所涉主体和文化因素的体察,既要有纵向研究和宏观思考,又要有横向研究和微观钩沉,具有多维度结构.制度建设、主体行为和文化涵养,为新时代制度治党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建设、主体行为和文化涵养的视角,探索提出了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升主体能力素质和涵养制度文化这一推进新时代制度治党的三维路径选择.
本文在档案文献基础上呈现了20世纪50年代西南农村一位基层女劳模由"农家木兰"成长为女"当家人"的生命历程.新政权的建立使毛文菊得以走出家庭并参与到乡村社会的再造中.在合作化运动中,毛文菊不仅成功地发动妇女参与生产,而且动员妇女将个人的"小家"纳入集体的"大家",并成为"大家"的领导者,她因此被称作"当家人".但是,置身于"小家"与"大家"的内在紧张之中,毛文菊也遭遇了"当家人"的危机.毛文菊的故事呈现的是不同于城市知识女性的农村底层妇女解放和政治参与经验,本研究借此回应贺萧的问题——中国妇女是否有过一场
南非是同性恋研究的重要场域.尽管南非的宪法禁止性取向歧视,而且已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但这些仍然无法掩饰"彩虹之国"难以启齿的另一面.在后种族隔离时代,同性恋者的生存空间延续着之前种族化的空间生活形态,因社会经济地位和地理区位的不同,开普敦的黑人女同性恋者因种族、性别、阶级和性取向等身份处于多重弱势地位.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同性婚姻规定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南非黑人女同性恋者的生存处境,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各种形式的"恐同症"暴力,父权制下的异性恋主义者甚至试图以"纠正性强奸"等极端形式"治愈"或
1926年初,梁启超尿血不止,就去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大夫认为需要做肾脏切割手术,结果误切掉了梁启超健康的右肾(一说是护士把标记做错了,大夫又没看片子核实).这是多么大的医疗事故,对梁启超来说又是多么大的不幸!怎么办呢?梁启超的学生陈源、徐志摩等人认为必须向院方问罪,不能“白丢腰子”(徐志摩语).但梁启超本人的态度是,不要到法庭告状,不要求任何赔偿,也不需要任何道歉.相反,他还支撑着病体撰文为协和医院开脱.
期刊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国之治”,找到了“致富密码”.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四重逻辑,即:坚持思想建党,推进理论强党;坚持人民至上,涵养为民初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善于斗争.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奥秘所在,也是激励全党开创未来的精神动力.
纪念日是发生在公共空间中的制度时间,"五一"节和"三八"节上,大规模的、反复的公共展示所塑造的"劳动"深深地嵌入民众的集体记忆中,塑造人们的观念.本文探索1920-1937年发生在城市的"五一"节和"三八"节纪念仪式如何塑造并传播了现代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妇女"和妇女"劳动"的图式,认为仪式打造妇女"劳动"的具体方式有二:一是纳入,通过积极纳入女工、农妇等群体,共产党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主导的这两个纪念日向大众塑造了什么是妇女的"劳动",并在充满情感的仪式里促使参与者认同"劳动妇女"的主体身份;二是
李双双是一个深刻烙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妇女生命状态、在时代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术形象.本文探讨这一妇女"新人"和她的"泼辣"性格的生成、演变与接受的历史.以小说《李双双小传》、电影《李双双》、豫剧《李双双》和社会对李双双的接受为文本基础,将李双双放回1958-1963年社会历史变动的土壤和李准写"新人新事""问题"小说的脉络中,从李准对时代现实中的问题的敏感,调动乡土文化、伦理资源来回应政治政策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妇女的生活、生命史的理解等层面,探讨李双双和她的"泼辣"的生成史及其历史、政治、文化、思想意
话语是反映特定阶级立场,表征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载体.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的形成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思想建党话语的核心要义主要有:“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新时代思想建党的重要认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新时代思想建党的有效方法;党的初心使命是新时代思想建党的价值归宿.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发挥着推动党的建设理论丰富发展、推进党的建设实践纵深开展、确保党的根本宗旨贯彻执行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