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柱状反应器和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期含有蓝藻颗粒的水体进行试验,模拟了蓝藻上浮特征,对水华蓝藻上浮过程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蓝藻上浮与物理化学因素之
【机 构】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8CB418003), “86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1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005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柱状反应器和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期含有蓝藻颗粒的水体进行试验,模拟了蓝藻上浮特征,对水华蓝藻上浮过程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蓝藻上浮与物理化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表层蓝藻上浮率明显大于底部,表层以下上浮率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不同时刻上浮率变化特征是晚上22:00〉10:00〉14:00;pH和正磷酸盐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表层和底层的值均小于中间;对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氨氮和溶解氧是蓝藻上浮的主要影响因素,10:00时与上浮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是碳水化
其他文献
2013年3月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石油展)上,全球知名油服公司——贝克休斯通过精心准备,围绕页岩气勘探开发设置了多场技术分享讲座,成为全场最为瞩目的
构建高效而有魅力,能使学生喜欢且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小学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从而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绿色魅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英语的“生活”之味,感受语言的“抽象”之趣,享受学习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不断地产生想法。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作为教师要善于应对学生的预设性生成与非预设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节奏和进程的有效提升。 一、把握预设性生成,推动课堂发展 (一)置问于生成的疑难处。有这样一个案例,丁杭缨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中,是这样安排的: 环节:动手分豆子——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正> 1967年,河南省滑县八里营公社(乡)农民修筑避水台时,发掘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宋代墓群。当时,正置“文革”时期,墓葬现场没能保存下来,墓中挖出的大量方砖被群众带回家中。1974年省文物普查时,万集群众送到县文化馆两块带有铭文的墓砖,内容记载的死者均系军人,所以当时我们认为是宋代军人墓地。1984年,清县文化馆在河南大学历史系有关人员协助下,到万集进行现场调查、走访得知:已发掘墓群,分布在万集村北侧一片大约十亩左右的面积以内,共发掘墓葬一百五十多座。
湖北金罗家遗址剖面总厚度为171 cm,平均10 cm采集一个样品,共采集17个样品。考古遗址年代顺序主要根据考古器物(如陶片、瓷片、砖瓦块等)颜色、图案、花纹和形态类型等与已确
目前我校多个班级人数超过60人,在70多人的也是属于正常现象,个别班级人数甚至达到了80人也是不足为奇的,在这样一个人数庞大的班级中如何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让语文教学发挥应有的有效性,这就要老师们使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了,本文就此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做的不妥之处还请广大同行朋友批评指正。 一、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 1、 根据本班学生具体情况, 确定符合
<正> 由芦沟桥抗战开始的八年抗日战争,终以中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结束。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呢?毛泽东同志归结取得胜利条件的第一条,就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成”和“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确实予中国历史以重大影响。一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民族团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国民党新军阀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镇压革命,排除异己,新军阀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伙并。各地方的小军阀也在进行区域性的争夺;1930年秋,中原大战结束后,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活动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较差。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细致了解,根据其思维特点和学习情况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教育对象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活动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
<正> 《石林燕语》是宋代叶梦得所撰的一部有名的笔记,书中不少资料可补史传之阙。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为读者提供了很大方便。总的来说,点校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少地方相当粗疏。今且就书中专名号、书名号误标、漏标之处,略举十例。(一)、卷一第3页:“东华门直北有东向门,西与内东门相直,俗为之誃门,而无牓”。按:东向门,指此门是朝东方向的门,不是门名,专名号应删。(二)、卷一第8页:“嘉祐初,欧阳文忠公知太常礼院,复请续编,以姚闢、苏洵掌其事,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议者病其太简。”按:欧阳文忠公,
<正> 白朗起义是民国初年爆发于河南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也是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时期一支重要的群众反袁力量。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白朗起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某些影响,因而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农民起义的时代特征。对于白朗起义本身,史学界已多有论述,但对白朗起义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关系,及其所受民主革命的影响问题,尚未见有专文考察。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白朗起义的特点和性质重新作一探讨。一白朗起义与革命党人的关系首先表现在人员联系方面。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