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身心俱疲,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本文采用杨丽娴、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江西省某理工类大学一至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且这些差异反映了该类专业在学风、招生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学习倦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 生源地
  1.引言
  对倦怠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但是起初主要集中于职业领域。1980年,Pines和Katry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1]。台湾学者较早开始有关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研究,张治遥、宋晓颖等对学习倦怠现象进行了描述性的定义[2]。但是国外学者和台湾学者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是借鉴职业领域里有关倦怠的研究成果,忽略了学习领域与职业领域的差异。国内学者杨丽娴、连榕等人在综合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对学习倦怠进行了更适合学习情境和中国学生实际情况的定义: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之为学习倦怠[3]。
  理工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的。较短的办学历史及办学条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使其不易与同院校其他专业齐头并进,因而处于特殊的弱势地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英语专业因为是2007届至2009届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已被归为红牌专业。与此同时,英语学习是一项长期的、深度的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自控力。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已为多数研究证明,面对多重挑战的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亟待关注。本研究以江西省某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个案,管窥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以期为相关教学与改革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和工具
  2.1研究方法
  使用抽样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江西省某理工类大学一至三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165名进行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集体施测。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获得有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率为90.91%。
  2.2研究工具
  采用国内学者杨丽娴、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4]。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分为情绪低落(8个项目)、行为不当(6个项目)和成就感低(6个项目),三个维度即三个分量表。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分别为0.914、0.799、和0.704。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865,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12、0.705和0.713,均大于0.6,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较高的信度。量表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记为1至5分,其中反向叙述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则意味着学习倦怠程度越高。
  3.研究结果
  3.1学习倦怠总体状况
  表1数据显示,总问卷项目平均值为2.85,学习倦怠程度总体尚属中等,但是在各个具体维度上的表现则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维度分值最高,接近参照值3。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管理自己情绪,调整学习成就感,但是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不恰当行为。
  3.2学习倦怠状况性别差异
  表2数据显示,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呈现显著差异。从问卷总体情况看,男生总分高出女生4.8分,且男生所有项目平均值略高于参照值3,表明男生学习倦怠问题较之女生严重,且趋于明显。从各个具体维度看,不同性别学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上呈现极显著差异,男生分值高出女生2分以上,即男生在学习中更易出现情绪低落现象,不恰当行为发生几率更高;成就感低维度上差异相对较小。各维度项目平均值中,男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分值高出参照值3,因此可以看出,男生的学习倦怠突出表现为行为不当。
  3.3学习倦怠状况年级差异
  表3数据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呈现显著差异。从问卷总体情况看,所有项目平均值均低于参照值3,但二年级学生总分分别高出一年级2分,高出三年级3.9分,表明三个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尚属中等,但是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较之一、三年级严重。从具体维度看,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倦怠各个维度呈现较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二年级学生在三个维度上分值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且在情绪低落维度上二年级与三年级分值差异最大,达到1.6;而在行为不当维度上,二年级与三年级分值差异高达1.5。各维度项目平均值中,唯有二年级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分值高于参照值3,因此可以看出,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突出表现为行为不当。
  3.4学习倦怠状况生源地差异
  表4数据显示,不同层次生源地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呈现一定的分化趋势。从问卷总体情况看,四类学生所有项目平均值均低于参照值3,但县级以上城市学生总分不同程度高出其他三类学生,镇一类学生总分最低,表明四类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尚在中等范围,但县级以上城市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较之其他三类严重。从各个具体维度看,情绪低落维度上县级以上城市学生分值最高,行为不当维度上农村学生分值最高,成就感低维度上县城和县级以上城市学生分值并列最高,且高出镇一类学生1分。各维度项目平均值中,农村和县级以上城市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分值达到或者高于参照值3,因此可以看出这两类学生学习倦怠突出表现为行为不当。
  4.分析和讨论
  4.1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倦怠总体状况   研究显示,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总体尚在中等范围,但在各个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却不容乐观,尤其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的项目平均分值较高,逼近参照值3。表明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当中确确实实存在学习倦怠现象,但是其存在比较隐蔽,不容易引起重视。这一调查结果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作为非重点学科甚至边缘学科,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受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自身特点。生源中调剂生比例偏高,师资和硬件方面投入不足。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信心不足,而英语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又容易使本身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在点滴积累中丧失耐心和动力。因此,部分学生习惯迟到、早退、逃课。而更多学生则机械、被动地学习,缺乏计划,仅以通过期末考试或者专业等级考试为目标。恰恰由于期末考试和专业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不尽如人意,英语专业学生不温不火的学习氛围难以引起重视,不当学习行为多被当做特殊个案,学习倦怠这一心理问题无从发现和解决。鲜少有人思考学生为何在长期、深度的英语学习活动中缺乏应有的自制力、学生为何无法付出英语专业学习必需的努力、学生对所学专业是否认同等。必须承认,理工类院校的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当中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并且有可能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原因。
  4.2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不同性别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呈现显著差异,男生学习倦怠问题较之女生严重,且趋于明显。从具体维度而言,男生明显比女生更易出现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男生的成就感略低于女生,而男生学习倦怠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这一调查结果验证了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受传统性别分工的影响,语言学习被看做女生的强项。尤其理工类院校,男生的首选似乎非理即工;若进入英语专业,大多数情况下是高考失利或者专业调剂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一直以来英语专业男生人数偏少这一事实同样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如果英语恰巧又是学生的短板,那么调整心态,投入学习,取得成效则难度极大。因此,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常态是,占总人数不到五分之一的男生成为学风问题的重灾区,不仅时常出现迟到、早退、逃课、拖欠学习任务等明显可见的不当行为,而且少数学生因为学分拖欠过多面临留级甚至退学,语专业男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4.3年级差异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对比发现,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较之一、三年级严重,且突出表现为行为不当。三年级学生的状况相对最好,较少出现情绪低落和低成就感。这一结果反映了英语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特殊性。一二年级同属英语专业的基础阶段,学习活动侧重技能训练,技能训练的重复性与单一性特点容易引发倦怠心理。因此,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呈上升趋势。而本次抽样调查的时间是五月份,正值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结束,紧张的备考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倦怠心理。尤其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缺乏阶段性目标和计划性,将专业四级考试作为检测基础阶段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尺,客观上陷入了心理负担过重、长期学而无获的困境而难以自拔。在这个意义上,三年级学生相对较低的学习倦怠程度与专业课的全面开设有关。从重复、单一的技能训练过渡到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逐渐回归,学习动机逐渐明朗,学习成就感逐渐提升。因此,从年级差异这方面研究结果来看,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技能训练方式有待改进。
  4.4生源地差异
  通过对不同层次生源地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县级以上城市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倦怠程度最高,其次是农村学生,且这两类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这一调查结果暴露出了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招生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很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所教育部与地方共建的理工类院校的非重点专业,本专业在高招过程中并无明显优势,录取分数线基本与二本线持平。由于学校地处中部二线中等发达城市,本专业作为非重点专业对更高层次生源学生并无特别的吸引力,其生源主要来自同等或更低层次生源地。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本专业既是省内不少农村、乡镇和县城考生的不二之选,又成了少数发达地区考生的保底之选。选择立场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专业认同度的差别。县级以上城市学生对自己的保底之选多少不甘心,难以投入到英语专业学习中,出现不当行为绝非偶然。
  不可否认,在四类生源中,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尤其听说能力亟待提高。他们在英语专业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的困难更多,感觉负担更重,压力更大,因而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问题。在学习倦怠总体表现上,农村学生与县级以上城市学生差别不大,而在行为不当维度上,他们的表现甚至比后者更加突出。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生源特点与学习倦怠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5.结语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必须引起重视。这个问题和学风息息相关,如不加以解决的话将影响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5]。具体来说,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具有自身特点,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表现最为突出;而在程度上则表现出性别、年级和生源地方面的特有差异,并且这些差异都或多或少与专业认同感有关。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暴露了该类专业在学风、招生和教学方法方面的一些特有的深层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Pines,A.
其他文献
摘 要: 移动互联时代,新兴媒体在选题策划、编辑呈现、传播反馈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时代赋予新兴媒体工作者更大责任,那就是与传统媒体工作者一道,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而这亟待高校相关专业和媒体主管、主办单位为新兴媒体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补上“新闻专业精神”这一课。只有这样,新兴媒体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郭明蓉和杜学元编著的《女子教育大辞典》收录3200多词条、140余万字,是我国目前收词量较多、内容丰富、释义较详细的教育专业工具书,更是我国第一部女子教育专业工具书。纵
摘 要: “复光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成长为出发点,通过师生共同创造极为丰富的课程形成复色光,使每个学生、每位教师在各自不同的教育愉悦中成长成就自己。进入初四备考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叛逆,面临初中学业的结束,压力、浮躁、迷茫及外界诱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都可能会出现。毕业班老师不仅要将重点放在全面复习上,更要考虑如何利用有效方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摆脱各种心理负担,在心理
摘 要: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丰富留守儿童的寄宿生活,克服孩子长期在校亲情缺失等心理问题,同时发挥寄宿的优势,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阳光、高雅,我校经过细致的调研、思考,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校本课程——“三格”教育,让农村留守儿童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全寄宿生活 健康快乐成长  一、缘起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全寄宿制学校,全校学生6368人,
摘 要: 官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亦商亦官,自我国农业文明模式下的封建社会就已出现。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会直接决定社会精神文化。官商这一群体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屡屡出现,其形象特征尤其鲜明。  关键词: 官商 农业文明 城市文学  一、官商结合的原因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史就是一部农业社会史。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政策中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重农抑商”,并且规定人们从事职业尊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