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是历史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它对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苏州市区部分高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与历史课程整合密切相关的部分因子现状作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程;现状调查
信息技术,简称ICT,[1]是人类社会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研究将信息和通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现如今近20年已经过去,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本文试图以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为视角,以苏州市区中学为例开展实地调查,以了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并针对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的步伐。
一、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苏州市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教育方面,其综合实力在江苏省都排在前列。因此对苏州市区高中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情况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发达地区历史课程整合水平。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苏州市区四所高中师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40份,收回594份,有效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92.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方法
自编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情况调查问卷以学校为单位,先后在苏州市区四所高中进行发放,学生及教师采用匿名填写方式完成问卷,最后问卷回收汇总,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内容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就目前而言,主要涉及到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多媒体和网络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环境,师生个人信息素养,教师及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态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调查等四部分。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环境调查
1、课程整合的校园环境
此次调查选取的是苏州市区教学条件较好的四所高中,在被调查者中,有80%的教师提到自己所在学校“每间教室均有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并且有网络教学”,这说明苏州市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这为历史课程整合提供了基础条件。对于教学设施使用情况,95%的教师表示“经常使用”,这说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校环境已基本形成。
2、课程整合的家庭环境
据笔者调查得知,苏州市区拥有电脑的家庭占98.1%,这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历史知识提供了基础保障。至于上网地点,选择在家中上网的比例高达84%,这与学生家中拥有电脑情况相符合,而选择在学校上网的学生比例仅为5.69%,这说明学校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但向学生开放使用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从而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
3、学生使用网络的保护措施
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学生传递大量知识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及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需对其上网行为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在学校方面,有84.3%的学生称其所在学校有防止学生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措施,其防护措施主要为“只有计算机课才允许学生使用电脑”。在家庭方面,67.3%的家长对学生使用电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另外有19.2%的家长明确表示支持学生使用电脑。有2.1%的家长表示对学生使用电脑的态度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用于学习则表示支持,如果用于游戏则表示反对。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家长对学生使用电脑持有较开明的态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历史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称其家长有防止学生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限制上网时间”和安装过滤软件,这说明多数家长能够意识到网络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
(二)师生个人信息素养
1、学生信息素养
调查发现,对计算机技能掌握“非常熟练”和“比较熟练”的学生比例达75.1%,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一方面得益于家庭电脑的普遍应用,另一方面得益于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另外,调查显示,分别有98.9%,59.6%和56.2%的学生会使用word,excel和flash软件,而其他软件的掌握情况相对要差一些,如frontpage,authorware的掌握情况仅为20.7%和3.2%。至于历史工具软件的情况调查则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并且不会使用任何历史工具软件。由以上数据可得知,学生对基础软件的掌握情况比较熟练,这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在历史工具软件方面的使用状况却不容乐观,需要给予重视。
2、教师信息素养
历史课程整合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支撑,更要具备将信息资源应用于历史课程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由调查可知,80%的历史教师表示其对信息技术掌握情况比较熟练。至于教师掌握历史工具软件方面,有41%的教师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并在后面注明“不知道任何历史工具软件”,这一比例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知道并会使用这历史工具软件的教师非常少,远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对教师信息素养所做的要求。
(三)师生对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态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32位教师表示自己“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这说明历史教师在意识上还是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另外,由调查可知,历史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以“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为主”,而选择“课堂中和课余的网络教学”的历史教师仅占14.7%。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方面,师生回答高度一致,多数选择了“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观看并回答相关问题”,这一比例达到了81%以上。这说明苏州市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程度较低,仍处于课程整合的第一个阶段,即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历史课程整合的现状。
另外调查显示,有65.8%的学生“非常喜欢,并且乐于接受”将信息技术用于历史知识的学习。而持“比较一般,无所谓”态度学生占29.9%。这说明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并非受到所有学生的欢迎。这主要是由于在历史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历史学习,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较少,体会不到整合的乐趣。
(四)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情况调查
培训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24位教师认为培训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基本适合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约占调查人数的71%。这说明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现阶段需求。但是仍需注意的是,约有18%的教师对现阶段的培训课程“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这说明学校领导在组织信息技术课程培训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据此,部分历史教师给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例如,有的教师希望培训课程更具有学科针对性,能够针对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与技术指导。
三、问题与建议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表现之一。从此次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在苏州市区各高中学校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反思。
(一)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机会太少,这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因此建议学校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适度为学生提供上网机会,以方便学生充分利用信息通讯资源进行学科知识学习。
(二)学科针对性不强
老师们能运用一些基本软件制作课件,但是具体到历史工具软件,知道并会使用的教师和学生并不多。据笔者所知,有些历史工具软件界面清新活泼,简洁实用,非常适合个人学习及团体活动。为此,建议学校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针对历史学科的工具软件在使用方法技能上给予历史教师指导帮助,以促进历史学科整合的层次与水平。
(三)整合水平较低
目前苏州市区历史课程整合仍处于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究其根本原因,与其说是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没有达到历史课程整合的要求,倒不如说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现代教育理念没有深入到教师思想之中,促使历史课程整合停滞不前。为此,建议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并注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至于学生方面,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映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由此可知,教师对待历史课程整合的态度将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历史课程整合态度的转变必将引起学生态度转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程;现状调查
信息技术,简称ICT,[1]是人类社会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研究将信息和通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现如今近20年已经过去,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本文试图以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为视角,以苏州市区中学为例开展实地调查,以了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并针对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的步伐。
一、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苏州市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教育方面,其综合实力在江苏省都排在前列。因此对苏州市区高中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情况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发达地区历史课程整合水平。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苏州市区四所高中师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40份,收回594份,有效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92.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方法
自编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情况调查问卷以学校为单位,先后在苏州市区四所高中进行发放,学生及教师采用匿名填写方式完成问卷,最后问卷回收汇总,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内容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就目前而言,主要涉及到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多媒体和网络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环境,师生个人信息素养,教师及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态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调查等四部分。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环境调查
1、课程整合的校园环境
此次调查选取的是苏州市区教学条件较好的四所高中,在被调查者中,有80%的教师提到自己所在学校“每间教室均有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并且有网络教学”,这说明苏州市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这为历史课程整合提供了基础条件。对于教学设施使用情况,95%的教师表示“经常使用”,这说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校环境已基本形成。
2、课程整合的家庭环境
据笔者调查得知,苏州市区拥有电脑的家庭占98.1%,这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历史知识提供了基础保障。至于上网地点,选择在家中上网的比例高达84%,这与学生家中拥有电脑情况相符合,而选择在学校上网的学生比例仅为5.69%,这说明学校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但向学生开放使用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从而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
3、学生使用网络的保护措施
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学生传递大量知识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及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需对其上网行为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在学校方面,有84.3%的学生称其所在学校有防止学生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措施,其防护措施主要为“只有计算机课才允许学生使用电脑”。在家庭方面,67.3%的家长对学生使用电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另外有19.2%的家长明确表示支持学生使用电脑。有2.1%的家长表示对学生使用电脑的态度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用于学习则表示支持,如果用于游戏则表示反对。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家长对学生使用电脑持有较开明的态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历史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称其家长有防止学生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限制上网时间”和安装过滤软件,这说明多数家长能够意识到网络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
(二)师生个人信息素养
1、学生信息素养
调查发现,对计算机技能掌握“非常熟练”和“比较熟练”的学生比例达75.1%,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一方面得益于家庭电脑的普遍应用,另一方面得益于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另外,调查显示,分别有98.9%,59.6%和56.2%的学生会使用word,excel和flash软件,而其他软件的掌握情况相对要差一些,如frontpage,authorware的掌握情况仅为20.7%和3.2%。至于历史工具软件的情况调查则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并且不会使用任何历史工具软件。由以上数据可得知,学生对基础软件的掌握情况比较熟练,这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在历史工具软件方面的使用状况却不容乐观,需要给予重视。
2、教师信息素养
历史课程整合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支撑,更要具备将信息资源应用于历史课程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由调查可知,80%的历史教师表示其对信息技术掌握情况比较熟练。至于教师掌握历史工具软件方面,有41%的教师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并在后面注明“不知道任何历史工具软件”,这一比例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知道并会使用这历史工具软件的教师非常少,远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对教师信息素养所做的要求。
(三)师生对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态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32位教师表示自己“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这说明历史教师在意识上还是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另外,由调查可知,历史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以“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为主”,而选择“课堂中和课余的网络教学”的历史教师仅占14.7%。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方面,师生回答高度一致,多数选择了“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观看并回答相关问题”,这一比例达到了81%以上。这说明苏州市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程度较低,仍处于课程整合的第一个阶段,即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历史课程整合的现状。
另外调查显示,有65.8%的学生“非常喜欢,并且乐于接受”将信息技术用于历史知识的学习。而持“比较一般,无所谓”态度学生占29.9%。这说明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并非受到所有学生的欢迎。这主要是由于在历史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历史学习,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较少,体会不到整合的乐趣。
(四)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情况调查
培训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24位教师认为培训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基本适合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约占调查人数的71%。这说明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现阶段需求。但是仍需注意的是,约有18%的教师对现阶段的培训课程“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这说明学校领导在组织信息技术课程培训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据此,部分历史教师给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例如,有的教师希望培训课程更具有学科针对性,能够针对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与技术指导。
三、问题与建议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表现之一。从此次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在苏州市区各高中学校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反思。
(一)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机会太少,这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因此建议学校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适度为学生提供上网机会,以方便学生充分利用信息通讯资源进行学科知识学习。
(二)学科针对性不强
老师们能运用一些基本软件制作课件,但是具体到历史工具软件,知道并会使用的教师和学生并不多。据笔者所知,有些历史工具软件界面清新活泼,简洁实用,非常适合个人学习及团体活动。为此,建议学校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针对历史学科的工具软件在使用方法技能上给予历史教师指导帮助,以促进历史学科整合的层次与水平。
(三)整合水平较低
目前苏州市区历史课程整合仍处于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究其根本原因,与其说是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没有达到历史课程整合的要求,倒不如说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现代教育理念没有深入到教师思想之中,促使历史课程整合停滞不前。为此,建议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并注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至于学生方面,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映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由此可知,教师对待历史课程整合的态度将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历史课程整合态度的转变必将引起学生态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