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古代著述考录(续6)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对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工程建设法规》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总结了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实施成效等.
高校的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根本,心理育人作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还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命和育人优势,也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一体化”的心理育人体系以及相关制度安排使然.进一步探求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框架体系,能够整合高校的一切积极育人元素,挖掘校内外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搭建育人平台,构建“全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常规形态,与此同时,各种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学习软件和平台也层出不穷,为精准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针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了智能化教学应用的调研,充分了解了教师与学生对智能工具需求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基于UMU平台和iSmart平台探索、设计了《航空服务英语口语》课程的精准教学策略,并详细描述了教学实施流程,以此帮助促进智能技术支持的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生存生活”,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21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角度,还是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推动生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大众对于
期刊
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时而生,但该模式在农村地区实施时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基于供需视角,结合在安徽省合肥、安庆、阜阳、马鞍山等六市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情况,发现当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明显的“供需错位”现象,具体表现为: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内容不足以及服务人员短缺等.针对供需矛盾,从增效的前提、核心及保障三个维度提出要深入落实养老政策、丰富服务内容、加快人才培育.
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大量史料的不断挖掘,研究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爱国卫生运动研究成果做系统梳理和评述,提出了未来深化研究的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城乡差距日趋明显,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体现在城乡公共文化建设水平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这一特殊时代背景.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扶贫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其中偏远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是“文化扶贫”的重点.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公共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普遍性的问题,需要从增强文化产品供给率、提高供给效率和重视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优化.
学习兴趣建构于学习者意识自觉的基础上,是借助听、说、读、写等行为而达至的一种身心参与状态.在具身化认知视域下,强调学习的涉身性、体验性和情境交互性特征,学习兴趣的发展过程呈现捕趣、沉浸、灵动、悦享四个不同梯度.当下,学习兴趣的逻辑推演和水平提升,通常会遇到障碍,如学习活动的他律依赖与自主性欠缺,教学过程的矛盾纠葛与思维缺位,学校管理的目标偏颇与方式异化,功利文化的根深蒂固与潜移默化,网络平台的信息冗余与共享度低等.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促进学习者、教师、学校、社会及网络环境的多方联动,实乃助推学习兴趣发展
《白毛女》1945年公演的成功拉开了它作为革命文艺传奇经典的序幕.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公演次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革命文艺作品,它是延安时期文艺与政治、革命艺术与传统艺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成果,是革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成果,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过程中,《白毛女》敏锐觉察党和人民的意识形态诉求,揭露社会主要矛盾,以文化的力量成为革命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对现实社会产生不间断地持续性影响.从革命文化的视野剖析革命进程中《白毛女》的文艺特点,不仅有利于探析革命文艺与人民、与传统艺术
课程文化历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新时代正在推动着课程文化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十四五”发展规划、教育现代化2035进程、后疫情的教育生态等方面的诉求.具备“新常态”的课程文化,总体展现出共生性、智能性、自觉性、协衡性、审美性等特性.课程文化的“新常态”要持续发挥对课程高质量建设的积极效果,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能动性,即需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技术等维度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协同一致,形成合力,筑牢课程文化的“新常态”,以更加契合新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