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和需求,并论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用电量不断增加,我国逐渐普及了智能电
网的方法来有效提高用电量大不好控制的问题,而用电信息采集作为智
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需不断更新。电网发展方式的改变成了国际电力行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未来的电网将实现电网运行和控制的智能化、信息化,能够满足电力应用的各种要求,能够改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为满足电力企业各方面的需求,我国开始按照统一的方案和技术标准,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控制管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开展智能电网,运用信息采集系统来实现现代化的一体化。全力推进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本文就此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2、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内容是处理用电用户实施电量监控以及用电线损的处理。主要应用位置是在变压器和电表终端等。在对所有用电数据处理和监控时,对用电用户的检查与自动抄表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保证了用户的用电安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有系统主站、信号传输通道、智能电表等,是电网建设走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部分。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3.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
2009年以后,国家不断更新模式,电网公司以全面覆盖,整体采集为目标,将规划、标准、实施统一化,在这样的原则下不断提高智能电表应用的效率,实现用电信息的统一。据科学统计,2013年下半年,我国使用智能电表的用户已达1.73亿,而用电信息采集也不断创新,达到了1.73亿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自2013年以后电网系统已经遍布全国很多个城市,至少有27个城市已经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将完全实施运行起来,采集数据在相关项目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诸如在线损分析、故常抢修等方面。采集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智能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使线损分析更准确、及时的传递给工作人员。这不仅提高对客户全方位服务的便利条件,还及时满足客户多样的需求,对制定用电方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近几年,国家就用电信息的问题,启动了一项抄表、收费、计量统一化的项目,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智能电表的用电采集技术系统,具体规范了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的构造、功能设置和其可靠性要求,并签署了通讯协议等相关方面的要求。形成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的多种技术标准,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生产制作以及规模化使用都形成了系统的技术文件,促进智能电网工作更有效的进行,也为用电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和支撑。
3.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
(1)通信网接入技术
用电信息的采集会逐渐向新型技术发展,适当的引进技术是对用电
信息系统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需要利用安全实用的技术作为后备力量支撑采集系统的持久发展。而通信网接人技术特点明显,接口丰富、组网灵便、并将语音和语言与其链接在一起形成业务一体化的接人,不敢能够为用电信息采集提供方便还可以促进符合监测的通信更加安全可靠。所以,对于目前的通信网架来说,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运用通信网接人技术,对用电信息采集,可以起到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作用。
(2)信息共享与融合
由于目前我国的用电信息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业务与系统之间还不够完善,统一化水平较低,所以还需要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技术,利用信息共享与融合的方式,为系统中出现的异构性问题解决实际需求,信息共享与融合可以在多种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上的难逃,为电网中的各项业务制造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服务。
(3)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是借助于光纤信道和小区内电力线载波信道的原则,为电网系统提供及时的用电信息,包括停电信息及缴费信息等有效信息。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可以为用户与公司电网提供愉悦、可视的用电交互条件,提供双向服务。
(4)主站应用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主站部署,而主站部署则是由集中与分布两种方式构成。其中集中式的模式运行成本比较低,运行时具有统一性,但是一旦出现故障,所涉及的范嗣也比较大,因为集中模式的部署任务量通常比较大,所以其对系统要求的可靠性也较高,分布式的特点是对系统要求的可靠性较低,至今成本比较高,在应用层面中,主站不但耍满足电量分析及电费结算,还要进行电损的统计分析和异常处理等相关业务。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项,也是支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关键因素。
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一)公用配变运行监测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下:(1)严重超载:在统计时间范围内,额定容量小于负荷1.6倍;(2)严重低电压:在统计时间范围内,配变电压比额定电压小20%;(3)集中器采集台区的总用电量是零,导致线损的错误计算。
(二)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出现通信异常的现象时,系统既不能自动报警,又不能对故障自我诊断。还需要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至于部分终端不能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无法判断故障的原因。
(三)公网信道终端都安装在位在配电房,由于配电房在地下室,所以其信号较弱,以至于会产生无法上线或终端离线的下线的现状。
(四)专变终端以及集中器的超收数据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导致抄手成功率较低,在系统有故障时,可能会丢失数据。
4.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对于公用配变的异常情况而言,要加强分析主站的数据,现场安装,完善系统的档案,使设备运行的参数可以正确。首先要现场核实数据,比对营销系统档案和主站召测测量点的基本参数,如果实际数值和主站所下发的CT 变比值不相符,数据采集不正确,则需要重新下发参数。其次,如果现场的回路短接片上没有电压连接,或者终端接线的接触不好,则需要在现场更换端子排,重新布线。最后,如果集中器交流采样接线有错误,使得反向测量正向不测量,则需要现场纠正布线,更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
(二)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出现异常不能够自动报警的现状而言,应该开发系统的通信信道监控功能,可以使终端设备的故障能够自动提示报警,并且还能迅速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三)针对终端信号弱的情况而言,为了使天线可以伸展到地面上信号较多的地方,需要在终端上安装加长型的外置天线,或者可以建设光纤通道,使天线可以延伸到公网信号不能覆盖的区域。
(四)针对终端数据抄收率低的情况而言,当发现部分终端时钟异常时,不能够冻结数据。当重新对时,召测实时的数据、不能历史召测数据,需要检查终端软件的缺陷,进行终端软件升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大力支持智能电网的应用,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得到全面发展。用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方面的用度,帮助国家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有了新能源系新技术的开发,对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钦,王锡凡,付敏,等.需求响应视角下的智能电网[J].电力系
统自动化.2011(09).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仁[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08).
[3]傅士冀,夏水斌,李帆.湖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思考[J8.湖北电力,2011(12).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用电量不断增加,我国逐渐普及了智能电
网的方法来有效提高用电量大不好控制的问题,而用电信息采集作为智
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需不断更新。电网发展方式的改变成了国际电力行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未来的电网将实现电网运行和控制的智能化、信息化,能够满足电力应用的各种要求,能够改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为满足电力企业各方面的需求,我国开始按照统一的方案和技术标准,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控制管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开展智能电网,运用信息采集系统来实现现代化的一体化。全力推进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本文就此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2、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内容是处理用电用户实施电量监控以及用电线损的处理。主要应用位置是在变压器和电表终端等。在对所有用电数据处理和监控时,对用电用户的检查与自动抄表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保证了用户的用电安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有系统主站、信号传输通道、智能电表等,是电网建设走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部分。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3.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
2009年以后,国家不断更新模式,电网公司以全面覆盖,整体采集为目标,将规划、标准、实施统一化,在这样的原则下不断提高智能电表应用的效率,实现用电信息的统一。据科学统计,2013年下半年,我国使用智能电表的用户已达1.73亿,而用电信息采集也不断创新,达到了1.73亿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自2013年以后电网系统已经遍布全国很多个城市,至少有27个城市已经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将完全实施运行起来,采集数据在相关项目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诸如在线损分析、故常抢修等方面。采集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智能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使线损分析更准确、及时的传递给工作人员。这不仅提高对客户全方位服务的便利条件,还及时满足客户多样的需求,对制定用电方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近几年,国家就用电信息的问题,启动了一项抄表、收费、计量统一化的项目,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智能电表的用电采集技术系统,具体规范了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的构造、功能设置和其可靠性要求,并签署了通讯协议等相关方面的要求。形成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的多种技术标准,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生产制作以及规模化使用都形成了系统的技术文件,促进智能电网工作更有效的进行,也为用电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和支撑。
3.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
(1)通信网接入技术
用电信息的采集会逐渐向新型技术发展,适当的引进技术是对用电
信息系统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需要利用安全实用的技术作为后备力量支撑采集系统的持久发展。而通信网接人技术特点明显,接口丰富、组网灵便、并将语音和语言与其链接在一起形成业务一体化的接人,不敢能够为用电信息采集提供方便还可以促进符合监测的通信更加安全可靠。所以,对于目前的通信网架来说,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运用通信网接人技术,对用电信息采集,可以起到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作用。
(2)信息共享与融合
由于目前我国的用电信息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业务与系统之间还不够完善,统一化水平较低,所以还需要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技术,利用信息共享与融合的方式,为系统中出现的异构性问题解决实际需求,信息共享与融合可以在多种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上的难逃,为电网中的各项业务制造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服务。
(3)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是借助于光纤信道和小区内电力线载波信道的原则,为电网系统提供及时的用电信息,包括停电信息及缴费信息等有效信息。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可以为用户与公司电网提供愉悦、可视的用电交互条件,提供双向服务。
(4)主站应用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主站部署,而主站部署则是由集中与分布两种方式构成。其中集中式的模式运行成本比较低,运行时具有统一性,但是一旦出现故障,所涉及的范嗣也比较大,因为集中模式的部署任务量通常比较大,所以其对系统要求的可靠性也较高,分布式的特点是对系统要求的可靠性较低,至今成本比较高,在应用层面中,主站不但耍满足电量分析及电费结算,还要进行电损的统计分析和异常处理等相关业务。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项,也是支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关键因素。
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一)公用配变运行监测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下:(1)严重超载:在统计时间范围内,额定容量小于负荷1.6倍;(2)严重低电压:在统计时间范围内,配变电压比额定电压小20%;(3)集中器采集台区的总用电量是零,导致线损的错误计算。
(二)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出现通信异常的现象时,系统既不能自动报警,又不能对故障自我诊断。还需要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至于部分终端不能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无法判断故障的原因。
(三)公网信道终端都安装在位在配电房,由于配电房在地下室,所以其信号较弱,以至于会产生无法上线或终端离线的下线的现状。
(四)专变终端以及集中器的超收数据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导致抄手成功率较低,在系统有故障时,可能会丢失数据。
4.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对于公用配变的异常情况而言,要加强分析主站的数据,现场安装,完善系统的档案,使设备运行的参数可以正确。首先要现场核实数据,比对营销系统档案和主站召测测量点的基本参数,如果实际数值和主站所下发的CT 变比值不相符,数据采集不正确,则需要重新下发参数。其次,如果现场的回路短接片上没有电压连接,或者终端接线的接触不好,则需要在现场更换端子排,重新布线。最后,如果集中器交流采样接线有错误,使得反向测量正向不测量,则需要现场纠正布线,更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
(二)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出现异常不能够自动报警的现状而言,应该开发系统的通信信道监控功能,可以使终端设备的故障能够自动提示报警,并且还能迅速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三)针对终端信号弱的情况而言,为了使天线可以伸展到地面上信号较多的地方,需要在终端上安装加长型的外置天线,或者可以建设光纤通道,使天线可以延伸到公网信号不能覆盖的区域。
(四)针对终端数据抄收率低的情况而言,当发现部分终端时钟异常时,不能够冻结数据。当重新对时,召测实时的数据、不能历史召测数据,需要检查终端软件的缺陷,进行终端软件升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大力支持智能电网的应用,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得到全面发展。用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方面的用度,帮助国家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有了新能源系新技术的开发,对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钦,王锡凡,付敏,等.需求响应视角下的智能电网[J].电力系
统自动化.2011(09).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仁[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08).
[3]傅士冀,夏水斌,李帆.湖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思考[J8.湖北电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