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古老的中医药正焕发着盎然的生机.中医药院校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在新时代的响应下应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从而实现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现状,反思当前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机 构】
: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古老的中医药正焕发着盎然的生机.中医药院校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在新时代的响应下应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从而实现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现状,反思当前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人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马克思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形成了劳动教育思想.深入了解马克思劳动教育其思想的内涵、作用和价值,厘清我国目前青年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青年的培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当代青年端正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塑造正向的劳动风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宝贵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蓄力.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性质、教材特点以及本科生教学对象特点,作为高师思政专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课程,在教学中融入经典原著有其必要性.同时,融入经典原著辅助教学,不仅能提高高师思政专业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能有效地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据此,本文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探求该课程教学中融入经典原著这一主题,对于推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着眼于高校的组织建设和教育引领,从“中国精神”的视角切入,探究高校组织育人“纵横融通”矩阵体系的构建,并且在建立过程中有效融合“中国精神”的实践研究.本文立足于当前已建立的组织育人制度,剖析“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且指出应该从以下四点进行有机融合:第一,把牢组织育人方向;第二,务实组织育人基础;第三,营造组织育人氛围;第四,丰富组织育人载体.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跨文化旅游英语”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程教学.要增加思政教学目标,深挖教材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素材,适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打破传统授课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育人;建立科学化、多元化、思政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育人的效果.
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立德树人”德行养成应始终贯穿于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本文从道德生态论视角对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进行学科背景下的科学解构与融合路径探索,建构出“三维覆盖”的理念系统生成、“四位一体”的跨学科课堂融合、“多元衔接”的过程完善评价、“要素博弈”与行业标准融入的具体路径,推动高校“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深入落实.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该课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建设仍没有十分凸显,传统的德育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系列问题.本文借助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道德示范等功能,将菏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传承红色基因.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和高校更加重视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能力而不仅仅是学术水平.但由于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导师遴选过程中过于关注导师的科研水平,忽视导师的育人能力,导致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学术科研水平高而育人能力薄弱的情况.为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能力,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亟待加强.
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各院校需要厘清治理制度瓶颈和现实困境,为治理能力提升夯实制度基础.本文建议通过“政策支撑、机制运行、微观改进”三个维度创新制度,加快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职院校在积极响应国家“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全员育人不到位、育人过程断裂、全方位育人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势必会影响“三全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效果,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建议加大力量投入,打造各类人才汇聚的育人团队;补齐教育空隙,形成育人链条;全方位建设,做到育人无死角,旨在能够为准毕业生的育人工作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想法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