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门》片段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榴说,她家很好找,走到街口一眼望过去,有朱红腰门的那家就是。
  星期天,第一次去她家玩,依了她的话,果然很快就找到了她家。
  “你家的腰门好漂亮。”我早已知道了腰门的含义,它与妖精无关,是“腰门”而不是“妖门”。
  “当然,我爸做的呢。”青榴得意地说。
  青榴说,她爸在一家木器厂做工,她家腰门是她爸自己做的。青榴小的时候腰门很矮,现在她长高了许多,她爸就义换了两扇。腰门做得很精致,上框有着流畅的弧形。依着弧度装了短短的栅栏,门沿还雕了一圈藤萝一样细巧的花纹,漆成醒目又不俗艳的朱红色——我敢说,这是全城最漂亮的腰门。
  听到我的喊声,青榴的头从腰门里探了出来。她的脸红扑扑的,像是被腰门映红的。她这样扶在腰门上,好似挺立着的一株生机勃勃的小树。
  青榴家门前有一段古城墙,据说是明朝时建的,好几百年了。下半部是红砂石的基脚,上半部以青砖砌成,因此,城基虽还很牢固,但上面的部分残损已经很严重了,这里坍一段墙,那里缺几块砖,远看像卧着的伤痕累累的巨龙。
  城墙的一端连着一座巍峨的城门。这个小城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南门叫“静澜”,西门叫“阜城”,北门叫“璧辉”,现在只剩下东门和北门。好多年以前,城门外就是荒郊,后来,建了好多屋子,有了人烟,就好像有一只巨大的手把城门端到城中间去了。
  因为这段城墙挡住了阳光,傍着城墙的这条石板路和住在这里的人家门前终日都是阴阴的,主妇们晒东西就只好爬到城墙上去。天气晴好的时候。这段古旧的城墙就会披挂得花枝招展,透出几分喧嚣的生气。
  尤其是像今天,接连阴雨了好几天,这会儿终于放晴了,衣哦被哦鞋哦辣椒哦干菜哦……晒满了城墙头。我和青榴把自己也晒了上去。
  已经是隆冬时节了,太阳薄薄的、暖暖的,照在身上如裹了一床轻软的棉被,好舒服,我和青榴在城墙上一蹦一跳地走着。
  远远地看见城楼高高地矗立着,青砖黑瓦,重檐翘角,在阳光下有着古堡一样的气势。我眯起眼睛看着,觉得它神秘而又巍峨。
  “去那上面玩玩吧。”我建议。
  “那上面什么也没有,只有几个黑洞洞的枪眼,不好玩。走,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说完,青榴拉起我就跑。
  我们一路沿着河边跑。跑到了城边上。青榴朝远处一指:“看那里。”
  远处的水面上横着一架桥——很特别的桥,没有桥墩,只用两根粗粗的钢索将桥面悬在空中,弯弯的,像巨大的半边括号。
  “那就是吊桥,我们去摇吊桥,很好玩的。”青榴说。
  可一开始,别说摇,我连走都不敢走。桥面晃晃悠悠的,根本走不稳。而且,桥板的缝隙比我手指还粗,能看见匆匆流淌的河水,看得人心里慌慌的。不过,青榴牵着我的手走了儿趟就好多了。
  然后我们开始跑。无论桥面晃得有多厉害,都不停下来,不管不顾、拼死拼活地往前跑,边跑边兴奋地哇啦哇啦乱叫,一趟跑下来,觉得又刺激又有成就感。
  突然,青榴拉了我一下,朝旁边一努嘴,我扭头一看,是铜锣朝这边走来。
  铜锣也看见了我们,他好像犹豫了一下,才走了过来。
  我们站在桥头,背过身去,不看他。
  等他走到桥中间了,青榴说:“来。我们摇他。”
  然后,我们站在桥上,分开腿,同心协力,左右左右来回使劲蹬,桥就忽左忽右大幅度地摇晃起来。铜锣走得跌跌撞撞,一会儿扑向这边。一会儿又冲向那边,像喝醉了酒一样,要不是桥两边都有密密的麻绳护栏,准会捧到河里去。
  看着铜锣的狼狈样,我和青榴摇得更起劲了,边摇还边齐齐地吼:
  摇摇摇
  摇吊桥
  吊桥稀巴烂
  摔成臭鸡蛋
  好不容易走到了对岸,铜锣站定后才破口大骂:“兔婆婆,敢晃老子,找死哦!”
  青榴正想还嘴。我拉了她一下说:“算了,别理他。”
  我们就在桥沿坐下来,把腿从麻绳的护栏间吊下去,惬意地晃着。铜锣骂了一阵觉得无趣。就走了。
  疯玩了一阵,都有点累了。我们用手臂环着麻绳护栏,把头靠在上面,一时都不说话。
  四周静静的,桥下的水无声地流淌。河水清极了,这么高的地方都能看见河里游来游去的鱼。
  “你说我的嘴真能治好吗?”突然,青榴扭过头来问我,“我是说……变成和你的一样。”
  “变成……和我的一样?”我盯着青榴的嘴,不知该说什么好。依我的生活经验,我还无法判断。
  “听说,省城可以治。”
  “听谁说的?真能治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告诉我呀。”
  于是,青榴才说起了肖老师家访的事。
  青榴在晚会上唱歌的第二天,肖老师就到了青榴的家。
  见老师来访,青榴的父母又惊又喜,她妈妈赶紧倒茶、让座。她妈没有工作,每天做些小吃——桐油粑啦灯盏窝啦醋萝卜啦炸螃蟹啦什么的,到城门口去卖。她爸木工活虽做得精细,但这会儿却憨憨的,差点没递过烟去。
  青榴妈对老师来访心里没底,索性先数落起青榴来:“是不是青榴又和别人打架了?没办法,这女孩跟男孩一样野……”
  正说着,看见青榴端了张小板凳,靠肖老师身边坐了。青榴妈怔住了,从没见过青榴这样,她对外人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张牙舞爪,谁只要多看她两眼,她就一副要和人家拼命的样子。这会子竟这么乖巧。
  肖老师听青榴妈这样说就赶紧解释。把青榴在晚会上唱歌的事说了一遍。
  青榴的爸爸妈妈听了都有点不相信:“唱得这么好?平时她老一个人哼哼,也没在意。”
  最后,肖老师郑重其事地说:“我今天来是想给你们一个建议。给青榴做手术,把她的嘴治好。为她将来着想,不是说她将来一定要去唱歌,将来无论做什么,让她尽量少点遗憾才好。”
  “真的能治好?那赶紧去治呀。”我听到这里很兴奋,肖老师说的不会有错。
  “可是,要好多钱。”
  “那你爸爸妈妈……”
  “我爸爸妈妈说了,他们要攒钱给我治。”
  “嘴治好了,你能当歌星。”
  “昨晚,我都梦见了,梦见我在很大的一个广场上唱歌,人多得望不到边。”
  青榴的眼睛眯起来,眼里真的沉睡着一个好美好美的梦……
  差不多是正午了,阳光黄灿灿的。如蜂蜜一般,伸出舌头,似能舔到一丝丝的甜味。这个冬天,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么美好的阳光,这样的阳光照耀着我和青榴,让我们觉得每天都那么值得期盼。
  冬天在期盼中过去了,春天也过去了。
  这期间,青榴妈去了省城打工。一个亲戚在省城开餐馆,让青榴妈去帮忙,挣的钱要比她卖小吃多,青榴妈就去了。
  青榴爸下了班后就去城门口接替青榴妈卖小吃。这样,青榴除上学外要做很多家务,一放学就要赶回去帮她爸做小吃。
  有时候,我也会去帮忙,我最喜欢帮她烧灯盏窝。将盛了拌好的米粉的小铁碗放进烧红的油锅里。看着米粉“咝”的一声膨胀起来,伴随着一阵诱人的香气,成了一只小碗的样子,并渐渐地变黄,变成非常香脆、非常油亮的样子,就可以捞起来了。
  每次炸完,青榴都会给我吃一个。我有点不好意思,好像我帮她是为了吃一样。可是,我是真的好想吃,刚炸好的灯盏窝香极了,我怎么也忍不住不要吃。
  后来,云婆婆知道了,就说我:“去帮她怎么好吃她的东西?人家挣钱是要办大事的,想吃了回家吃,云婆婆会给你买。”云婆婆说这些话时声音依旧很温和,但脸是扳着的,没有一丝笑意。很少看到云婆婆这样的神态,我不安起来,知道了这件事一定是做得很不应该,以后就不再吃了。
  有时,有我帮着的时候,她爸就在一旁做木工。青榴说,为了多挣钱。她爸接了好多活,每天都要做到好晚。
  她爸矮矮胖胖的,有点木讷,但总是笑眯眯的,一副好脾气的样子。她爸的木工活做得很精细。那双粗粗短短的手有着想象不到的灵巧。今天看到的一堆木头,过几天来一看,就变成了做工细致的几案或雕花窗框什么的。
  那段时间,青榴虽然很累,但看得出,她很快乐。只是她再没时间去阁楼上唱歌了。
  那次晚会以后,上音乐课时青榴还是不敢开口唱,她知道自己唱得很好,所有的人椰知道她唱得很好,但青榴还是觉得自己唱歌的样子很丑。而且,只要说起那个晚会发生的事,她就觉得不可思议,非常惊讶自己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敢站在舞台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唱歌——陶丽丽都吓得老是要尿尿,她居然敢!
  虽然我、肖老师,还有好多同学——甚至陶丽丽都鼓励她开口唱,但青榴仍只是在心里唱给自己听。
  陶丽丽一直都为自己那天的表现懊恼,如果不是自己没完没了地想尿尿,青粗也不会有机会表现。可她怎么会唱得这么好,真是难以置信。陶丽丽鼓励青粗开口唱其实是不愿相信她唱得有那么好——除非她能听见青榴再唱一次。
  可青榴就是不唱,她一定要等治好了嘴。美美地唱给大家听。
  就像所有的花卉在春天到来之前都孕育着一场灿烂的花期一带,青榴心里也孕育着巨大的希望和喜悦。
  终于。夏天到了,放暑假了。
  青榴去了省城。
其他文献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荫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她想起北平公园
期刊
一个母亲节的早上,我的儿子送给我一枝玫瑰。  那时候他7岁。还是第一次送给我母亲节礼物。接过他的礼物,我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暗暗吃了一惊。这是一枝非常新鲜的深红色的玫瑰。并且很讲究、很细致地用热带植物的绿叶衬托着,看上去更像插花艺术那类的作品。我猜测他就是把几个月的零花钱加在一起,也很难买到这样一枝花的。  我问他是不是自己买的。他说是的。就在离家不远的花店。那个花店我经常去。有时也带上他一起去。 
期刊
看画  [美国]马克·吐温
期刊
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都知道鲁迅笔下有一个童年乐园——百草园,神奇而富有诗意。但现在,鲁迅故乡绍兴的那个百草园,往往令慕名而去的人感到失望,觉得那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园子。这篇作品中的苇塘,其实也很平常,但在作者的童心里,却是一个充满奥秘、魅力无穷的世界,和鲁迅笔下的童年乐园一样迷人。  苇塘里有着书本以外的丰富知识,它是孩子们真正的乐园,神秘的“呱呱迪”鸟,可以做成“乐器”的苇叶,可供解馋
期刊
我7岁那年,湘云回来了。  湘云是我们村嫁出去的姑娘,一家人生活在上海。这次,趁着休探亲假,带先生、女儿回娘家住上一段日子,算是衣锦还乡。  我当时不明白湘云口里的“先生”是什么意思,看着她轻声细语地唤她带回来的那个男人,便感觉和我们父辈称呼学堂里的老师为“先生”是两码子事儿。湘云的先生很讲究,穿雪白的衬衫,笔挺的西裤,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皂味,喜欢坐在院中樟树下的摇椅上看书。  湘云刚回来那阵
期刊
①入夏后,一个多月时间,持续艳阳,持续高温,滴雨未落。母亲从老家来信,说“天干得很”,村前那条河,断流了,连屋后那口井,也快没水了。  ②那井,就在我家屋后,这些年来,一直被我深情眷念着,清澈、甘洌、幽深,而现在,它居然就这样老了。  ③那一天,接到母亲来信的那一天,得知那口井老了的那一天,它的形容、情调、场景,竟又一次在记忆里清晰。那清冽的水,素色的青石板,紧挨着的穷人的家,屋顶上袅袅升起的一柱
期刊
同学们看到过“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的景象吗?如果没有亲眼在海边见过,那从电视画面上也可以看到——更可以从书本中了解到。高尔基的《海燕》就为我们展现了勇敢的海燕的姿态,高尔基本人也正是像海燕一样在社会的暴风雨中高傲地自由地展翅飞翔。    不平凡的一生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作家。他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一个细木工匠家庭。但不幸的他两岁丧父,不得不跟随母亲寄
期刊
苇月的话    “在高大的木门前面有两个小小的门扇,比我高出许多。须站在小凳子上,才能将下巴搁在门框上。而腰门的高度正好是大门的一半,是因为这个就叫它腰门?但一开始,我自以为是地听成了妖门,以为是妖精进出的门”书的封面上这一段开场白让人忍俊不禁,6岁的沙告走进“腰们”的时候,心里有小小的惊恐;13岁的沙吉走出“腰门”、离开小城的时候,心里则都是留恋与不舍了。  “腰门”是一个孩子看世界的眼睛,《腰
期刊
湖南人民出版社简介:湖南人民出版社是国内著名出版社,以出版人文社科类图书和辞书为主。该社秉承湖湘学脉,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展现世界视野,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出书优势和出版风格;多样化与系列化相结合,出书与育人相结合,追求大家气派,不断提高出书品位;近10年来,出版社共有400多种图书被评为优秀图书。
期刊
每年正月廿九,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甩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孝敬父母。要不是老师无意间提醒,我压根儿就不知道今年哪天是拗九节。既然知道了,我就决定拗九节那天去探望住在舅公家的曾外祖母,我们都叫她“老奶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