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可导致排尿困难

来源 :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h0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先生今年刚满50岁。近半年来,他总是出现小便不畅、尿滴沥、尿失禁等症状。起初他怀疑自己的前列腺有问题,于是到医院做了肛门指检及B超检查,结果证实他的前列腺没有毛病。后来,通过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才发现张先生患有糖尿病。而他之所以出现排尿困难都是高血糖惹的祸。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事实上,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有些人尽管患糖尿病多年却浑然不知,往往是在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告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张先生的情况就是如此。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该病的发生率能达到40%以上。
  我们知道,排尿受人的植物神经(也叫自主神经)支配,是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尿液充满时,神经感受器就会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到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便得以顺利完成。而在其他的时间里,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则会分别处于舒张和收缩的状态,因而人们不会发生尿失禁。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人们支配膀胱和尿道的植物神经,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通常,医生在为患者作出患有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诊断时,首先要排除其患有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尿路结石等)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部和脊髓病变等),并要注意其是否用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若经B超检查显示其膀胱内的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时不超过50毫升),并排除了可能存在上述几种情况后,即可被诊断患有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在临床上,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①尿潴留:这种情况最常见,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的。该类患者可先表现为尿等待、尿流慢而无力、尿频、尿量少,严重时可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经B超检查显示其膀胱内的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此种类型的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临床表现酷似前列腺肥大。②尿失禁:这种情况是由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的。该类患者可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憋不住尿。此种类型的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临床表现很像早期的前列腺增生或老年性尿失禁。
  治疗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地治疗糖尿病,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上。另外,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可起到恢复自主排尿和减少残余尿量的功效。
  2.应用神经营养药:可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患者肌注维生素B1、B12或静点弥可保等神经营养药,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3.应用肌肉收缩药:该病患者膀胱的残余尿量如果超过100毫升,可应用胆碱能制剂(如氨甲酰甲基胆碱等)或抗胆碱酯酶药(如吡啶斯的明等)进行治疗。不过,这些药物虽然能兴奋平滑肌,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应当慎用。患有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及尿路梗阻者应忌用该类药物。
  4.训练逼尿肌的功能:该病患者要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无论有无尿意,都应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
  5.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据报道,在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患者的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上注射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6.进行抗感染治疗:合并有尿路感染的该病患者应积极地进行尿培养检查及药敏试验,然后再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严重的尿潴留及感染者可为其持续地留置导尿管,以进行导尿,并用0.1%~0.2%的呋喃坦丁药液冲洗膀胱,每天可冲洗1~2次。
  7.进行手术治疗: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没有取得疗效的该病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可实施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以防止因长期尿路梗阻而导致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其他文献
扬姆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74)是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是西方人文科学和历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维柯思想集中体现在《新科学》一
面向未来,我们可否提前部署和实践不受时空所限的数字化工作空间?越早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就越早获得了面向未来的一把钥匙。2020年,从新年伊始便注定不平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妻庄县城工作,我们就用多年积蓄在城里建了一座将军楼。
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患者的胰岛素活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美国的研究人员证实,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完全正常的25年前即可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在临床上,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胰岛素的用量越来越大,但降糖的效果却越来越差。一般来说,当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胰岛素用量在200单位以上时,即可说明该患者对胰岛素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也就是说该患者已处于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其实,胰岛素抵抗并不只见于糖
许多“资深的”肝病患者通常认为,得了肝病就如陷进了生命的泥沼,挣扎不仅无济于事,反而越陷越深。其实,这并非肝病治疗的全部真相,造成这种令人悲哀的现象,往往是目前不够成
期刊
英国:加大“课程作业”比重增加考试的选择性 英国目前实行两次考试制度,包括16岁学生参加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和18岁学生参加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
赵老师患糖尿病已廿多年。他长期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并将血糖一直控制在7.0~8.0毫摩尔/升之间,没有自觉症状。对此他感到很满意。但最近半年来,赵老师多次发现自己的血压较高,常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间波动,服了珍菊降压片后,血压仍降不下来,做尿常规化验后也没有发现异常。在一次义务咨询活动中,一位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的糖尿病专科医生提醒他:患糖尿病这么久了,且伴有高血压,应警
期刊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轻重是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非专科医生也不是十分清楚。大多数人往往片面地把血糖的高低作为评价糖尿病病情轻重的惟一标准。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地判断糖尿病的病情轻重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以下情况来进行判断:  1.1型糖尿病通常比2型糖尿病的病情要重。在我国,儿童时期发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约占90%)都属于1型糖尿病。这些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