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进行感悟、探究,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意、行最佳统一的教学活动。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让课堂效益高起來?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巧设情境,引导探究,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注重教学的情感性、直观性 ,引起探究的欲望
多媒体是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等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媒体组成,它是创设情境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如在讲初一下册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一期栏目,一位年轻人因冲动而杀人的案例。引导同学们讨论、分析案例,让同学们走进法律。当同学们为这位年轻人判刑惋惜时,在无形之中意识到法不可违,感受法律的威严。我又通过 “ 出谋划策 ” 阶段,让同学们假设在犯罪发生前,这位年轻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预防违法犯罪?同学们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将犯罪防患于未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沉浸在同情、惋惜的情境中,积极地讨论发言。他们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法律意识,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也留下深深的启示,达到教学目标。
二、再现情境,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提升道德情操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启示我们: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在讲述初二的内容如“人格尊严”、“财产所有权”等内容时,教师只讲课文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上课时播放视频《今日说法》相关案例片断,让学生亲自感受,如身临其景,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视频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懂得如何尊重人,如何在维护别人的合法权益时,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继承问题。再如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教学使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大灾无情人有情,他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并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强大与不屈,他们一次次地流泪,一次次的痛心,但他们也看到了一个最经得起考验、最有希望、坚不可摧的伟大民族。多难兴邦也让学生们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些情境,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这也是我们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巧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探究,树立正确态度
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巧用案例,做到精心设计,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多想,使之入境。如在讲授《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时,我就运用这样一个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初中生小明、小军和小芳经常一起在网络游戏中联手打杀。由于长时间泡在网上,他们很快便壤中羞涩了,于是决定在现实社会中冒一次险。他们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来到一家废品收购站,抢劫看门的老头,遭到反抗后,竟然像玩游戏一样痛下杀手,将老人当场打伤。抢走一百多元钱后,若无其事地返回网吧继续玩游戏,直到被警方逮捕才如梦初醒。问题1:上述案例中的三位初中生的结局会怎样? 问题2:他们受到了哪些不良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问题3: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帮助同龄人出主意,想办法,联系自身,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成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中学生。
四、创设探究情境,解决问题,引导探究要注意的方面
除了在上述情境中,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外,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更要引导。因为合作探究范围广,学生知识面窄。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研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激情与兴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新的知识点形成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设计开放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最后教师作概括、归纳、总结。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当然,要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等。在情境中需要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尝试、联系、知识迁移等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提升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而不能盲无目的的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另外,创设情境过程中不能只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舍本逐末,偏离教学目标。如在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认识到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筛选的教学信息要精并且具有针对性,不宜搞太多新花样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否则容易造成喧宾夺主,在课堂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只有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境,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滋生探究欲望,积极思考,拓展思维,对现象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从而揭示情境中设置问题的根本原因。值得强调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及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服从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服务于教学目标,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