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feng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学研合作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学生搭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可以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文章指出,通过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践环节,使得知识和经验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传递更为顺畅,能够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与企业共同打造科研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创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创新型外语人才 高校 培养路径
  一、引言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学研合作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学生搭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可以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因素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指出: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看出,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内涵
  文秋芳(2002)指出创新型外语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也就是说,创新型英语人才首先是合格的英语人才,然后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融入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包括三个部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康大伟(2013)认为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外语和汉语应用能力,这是外语专业人才首要的业务素质,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国际化创新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创新型外语人才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要求外语专业人才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掌握金融、保险、通讯、医疗、农业、贸易、新闻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唐燕玲(2008)指出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内涵和素质结构应为: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技能,程度较高的综合化的知识结构,较高发展水平的智能,较鲜明的人格个性,较强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人自身的知识、智力、和人格个性等要素相关联。
  概言之,创新型外语人才指具有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这种人才首先是合格的英语人才,应达到英语人才的一般规格,同时,还应具有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素质结构。创新型外语人才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创新型的人格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其中,知识是指高度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即广博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精深而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论;人格个性是指个性化色彩鲜明的人格与品质,如强烈的创新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社会责任感及人文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能力是指全面发展的智力、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及其纯熟的实践能力(如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知识是形成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创新人格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保证,创新能力是由一个人的知识、智能、人格和个性等因素构成的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1.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在人才流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高校教师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或是生产经营,与此同时,企业员工也很少有机会再回到校园接受时间较长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秦辉,2013)。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构建开放的人才交流机制,高校外语学院可以聘请商业、金融、保险、翻译等企业中的科研带头人或资深业务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请他们定期到学校开办专业讲座,使师生们随时了解到商务或翻译等行业的最新发展,帮助学生尽可能减少由书本知识向实际工作过渡时所遇到的障碍,同时使教师的知识体系与行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入到企业一线,收集丰富的教学案例,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及时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方向目前在实际商务或翻译等工作中的发展趋势。同时,在理论知识方面基础扎实的外语教授、研究院可以为企业的翻译和商务人员系统地加深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由实践经验向一般性原理的升华。总之,通过此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得知识和经验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关之间的传递更为顺畅,能够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2.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设计以英语人才需求为导向,英语课程、商科课程、翻译课程等进行合理的交叉融合,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的相互結合,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商务沟通能力、翻译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首先是课程设置改革,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代之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培养目标体系,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科技发展方向确定培养目标,设置相关培养课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动态调整。比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转换和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各种专业知识及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在政府机构以及经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类涉外部门担任口、笔译工作的英汉双语翻译人才。设置了如下课程:英语口译、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英语国家概况、商务英语、商务沟通、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工商导论、跨文化交际、上午听了、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语法、第二外语(日、法、西)和英语视听说等。   其次是课程数量时间的改革。尽量压缩学生理论学习的学分,缩短总课时量,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索,与老师一起做课题搞研究;并且有时间投入到实践中去,把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锻炼实际运用能力。并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培养其认真、严谨、坚韧和自信的性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教育。
  3.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本着自愿协作、互惠互利、共同提高的原则,学校可与一些企业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商务和翻译工作环境中学习和磨练。为保证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做得有成效,可实施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中选拔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业务员联合指导学生,开展商务英语和翻译专业的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以企业老师指导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杨 雁,2014)。
  实践教学对应用创新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不同学科和专业,实践形式也不同,高校应该通过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充分沟通,建立学生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固定的实习场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实践时间,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场所,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最新引进的仪器设备、技术工具、实验材料等,突破高校实训条件的局限,降低学生的实训成本。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4.高校与企业共同打造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课题多来源于政府的纵向课题,这是主流,但事实上,由于很多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实际相距甚远,因此,国家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很大,但真正创新的成果非常少。所以,高校应该多和企业联系,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申报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在把握科研方向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合作,一方面使教师的科研面向国家战略,处于研究的前沿地位;另一方面,又使科研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解决了企业的日常科技问题,而一批学生的参与,使他们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科技的前沿问题,拓展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这种全方位的科研訓练,使他们一走出校门,就可以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高科技、高技术人才。
  共建研发中心一直是大学和企业合作的重要途径。外语学院可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方向,把生产、教学和科研合在一起,建立语言研发中心,把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得到成果转移和转化。同时,使得具有扎实知识背景的和不同特长的教授、专家以及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开展跨学科研究工作。这种优势互补的运作模式非常有利于创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5.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协调作用。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已经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种极端重要的战略举措。在具体措施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应当借鉴美、日等国的先进经验,增加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投入,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保障产学研各方的利益。
  四、结语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产学研合作”不失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为了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都需要紧密合作,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探索出素质高、基础厚、实践强的商务或翻译英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追踪并总结推广,以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康大伟.浅谈河南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高地建设[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3]秦辉.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3).
  [4]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5]杨雁.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政府主导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4(2).
  [6]于翠叶.对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校园英语, 2015(6).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B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于翠叶(1966-),女,河南汤阴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其他文献
《流浪地球》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博得了广大科幻迷与原著粉的密切关注,而上映之后更是口碑爆棚、票房逆袭,一股被《流浪地球》带起的科幻潮在网上掀起了巨浪.那么,电影《流浪
期刊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生的教学方式,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信息时代的推动,微课引入大学生教学活动,将会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微课教学的基本特征,并引入微课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详细的阐述大学英语和微课教学相融合的具体措施。最终目的是让微课更好的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信息化 微课应用 大学英语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发展中逐步壮大,我国伴随信
【摘要】二语习得理论跟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存在极大的迎合点。因此,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仅仅一些显性的英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想要获得充足的语言知识并加以应用,实现英语的自由表达,其必须扩充大量的隐性内容,隐性课程在此过程中将发挥一定的先导作用。将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建设的更好,不仅是对习得者学习第二语言,教学者教导第二语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建设,优化二语习得环
URACA系原西德制造的高压水射流清洗装置.本文试用顺馈—反馈控制原理和相平面法理论,分析URACA装置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在阶跃变化下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URACA is a hig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