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1]。我院尝试将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压疮的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集束化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8-02
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1]。我院尝试将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压疮的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我院内外科卧床患者767人,其中监护室患者432人,其中男415人,女352人;年龄<40岁65人,40~50岁92人,50~60岁183人,60~70岁254人,>70岁173人。
1.2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387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压疮预防护理方法)380人。
2结果
767例患者共发生褥疮38人(入院时有褥疮者25人),多为入住监护室的难免压疮患者。
3结论
3.1易发因素。
3.1.1年龄。年龄在60~70岁和>70岁的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增加,年龄越大压疮发生危险性越高。老年患者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组织萎缩变薄、易损性增加,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2]。
3.1.2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压疮发生危险性增高。多数患者住院初期并无压疮发生,但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组织持续受压的时间越长,越发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
3.1.3Branden评分。Branden评分为保护因子,评估的分值越高压疮发生风险性越小。我们采用Bran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假设可能发生难免压疮者随着评分降低其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大。
3.1.4体温。体温>37.5℃和体温<35℃的患者较正常体温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增加。温度升高1℃,能加快组织代谢并增加氧的需求量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缺氧,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代谢产物堆积,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将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体温升高多伴随多汗,改变皮肤酸碱度致使皮肤保护能力下降亦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体温偏低患者多为颅脑损伤等中枢神经损伤,极度衰弱等重症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影响皮肤感知觉,患者活动力差,皮肤长期受压而增加压疮发生风险[3]。
3.1.5体重及营养。体重<20%和体重>20%的患者较标准体重的患者疮发生危险性增加。低体重、低蛋白患者皮肤组织变薄,骨突出明显,且多合并营养不良,组织水肿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高体重的患者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皮肤组织所受的压力明显增加,加重缺血、缺氧,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
3.1.6高APACHEⅡ评分与急性炎症反应。老年危重患者合并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溃疡者发生压疮比率亦明显升高。
3.2集束化策略。
3.2.1护理人员培训及高危压疮预报及登记跟踪制度。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培训,如:①高危压疮患者的判断;②高危压疮因素的评估方法;③压疮预防措施及外用药物流程;④高危压疮患者交接班制度;⑤压疮患者护理措施及各类创面的处理方法;⑥卧床患者翻身技巧。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分,并将高危压疮患者登记上报以便跟踪结果。
3.2.2认真交接。规范压疮预防流程,落实质量考评标准,切实做好高危压疮防控工作。责任护士在护士长和各班组长带领下,认真床边交接班,重视患者全身情况,并重点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评估患者翻身前后病情、皮肤、管道、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针对不同患者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2.3翻身护理。针对患者情况,确定翻身频率,一般每0.5~2h翻身1次;规范翻身方法,避免拖、拉、扯、推等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动作。注意患者床头抬高不宜超过30°,受压部位垫软枕、水枕等,以分散骨突部位所受压力。
3.2.4皮肤护理。卧床患者常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皮肤弹性差等原因引起皮肤浸渍、变软,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较高。对高热或皮肤易出汗者,应及时擦干腋窝、腹股沟、颌下等部位的汗液,必要时温水擦洗;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用湿纸巾清理肛周,并外涂保护膜;因菌群失调引起腹泻者,应及时通知医生用药,减少大便次数,并用酮康唑、甲硝唑磨成粉末后加入炉甘石洗剂外涂肛周,以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减轻肛周潮红、糜烂;对于极度消瘦、皮肤弹性差者,除使用减压用具外,还应在肘部、足跟、大转子等骨突部位贴透明敷贴;使用约束带者,应加垫棉垫,以防约束部位皮肤损伤。
3.2.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应用白蛋白、输血或鼻饲,以改善患者全身营养,降低压疮发生率。
3.2.6健康教育。给患者做细致的心理护理,讲解如何减少剪切力和发生压疮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或减少压疮发生的关键性[4]。由患者、家属或陪护者共同参与,普及压疮预防知识,重视全身营养,认真执行营养计划,做好皮肤清洁干燥,给予舒适卧位。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共同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90
[2]宋朝晖.老年术后病人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1):106
[3]段征佂,刘义兰.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42—44
[4]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关键词: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集束化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8-02
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1]。我院尝试将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压疮的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我院内外科卧床患者767人,其中监护室患者432人,其中男415人,女352人;年龄<40岁65人,40~50岁92人,50~60岁183人,60~70岁254人,>70岁173人。
1.2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387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压疮预防护理方法)380人。
2结果
767例患者共发生褥疮38人(入院时有褥疮者25人),多为入住监护室的难免压疮患者。
3结论
3.1易发因素。
3.1.1年龄。年龄在60~70岁和>70岁的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增加,年龄越大压疮发生危险性越高。老年患者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组织萎缩变薄、易损性增加,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2]。
3.1.2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压疮发生危险性增高。多数患者住院初期并无压疮发生,但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组织持续受压的时间越长,越发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
3.1.3Branden评分。Branden评分为保护因子,评估的分值越高压疮发生风险性越小。我们采用Bran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假设可能发生难免压疮者随着评分降低其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大。
3.1.4体温。体温>37.5℃和体温<35℃的患者较正常体温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增加。温度升高1℃,能加快组织代谢并增加氧的需求量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缺氧,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代谢产物堆积,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将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体温升高多伴随多汗,改变皮肤酸碱度致使皮肤保护能力下降亦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体温偏低患者多为颅脑损伤等中枢神经损伤,极度衰弱等重症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影响皮肤感知觉,患者活动力差,皮肤长期受压而增加压疮发生风险[3]。
3.1.5体重及营养。体重<20%和体重>20%的患者较标准体重的患者疮发生危险性增加。低体重、低蛋白患者皮肤组织变薄,骨突出明显,且多合并营养不良,组织水肿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高体重的患者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皮肤组织所受的压力明显增加,加重缺血、缺氧,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
3.1.6高APACHEⅡ评分与急性炎症反应。老年危重患者合并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溃疡者发生压疮比率亦明显升高。
3.2集束化策略。
3.2.1护理人员培训及高危压疮预报及登记跟踪制度。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培训,如:①高危压疮患者的判断;②高危压疮因素的评估方法;③压疮预防措施及外用药物流程;④高危压疮患者交接班制度;⑤压疮患者护理措施及各类创面的处理方法;⑥卧床患者翻身技巧。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分,并将高危压疮患者登记上报以便跟踪结果。
3.2.2认真交接。规范压疮预防流程,落实质量考评标准,切实做好高危压疮防控工作。责任护士在护士长和各班组长带领下,认真床边交接班,重视患者全身情况,并重点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评估患者翻身前后病情、皮肤、管道、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针对不同患者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2.3翻身护理。针对患者情况,确定翻身频率,一般每0.5~2h翻身1次;规范翻身方法,避免拖、拉、扯、推等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动作。注意患者床头抬高不宜超过30°,受压部位垫软枕、水枕等,以分散骨突部位所受压力。
3.2.4皮肤护理。卧床患者常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皮肤弹性差等原因引起皮肤浸渍、变软,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较高。对高热或皮肤易出汗者,应及时擦干腋窝、腹股沟、颌下等部位的汗液,必要时温水擦洗;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用湿纸巾清理肛周,并外涂保护膜;因菌群失调引起腹泻者,应及时通知医生用药,减少大便次数,并用酮康唑、甲硝唑磨成粉末后加入炉甘石洗剂外涂肛周,以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减轻肛周潮红、糜烂;对于极度消瘦、皮肤弹性差者,除使用减压用具外,还应在肘部、足跟、大转子等骨突部位贴透明敷贴;使用约束带者,应加垫棉垫,以防约束部位皮肤损伤。
3.2.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应用白蛋白、输血或鼻饲,以改善患者全身营养,降低压疮发生率。
3.2.6健康教育。给患者做细致的心理护理,讲解如何减少剪切力和发生压疮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或减少压疮发生的关键性[4]。由患者、家属或陪护者共同参与,普及压疮预防知识,重视全身营养,认真执行营养计划,做好皮肤清洁干燥,给予舒适卧位。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共同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90
[2]宋朝晖.老年术后病人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1):106
[3]段征佂,刘义兰.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42—44
[4]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