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官的思想内容丰富,体现在公、善、慎、廉上,在立国、为官、安民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古为今用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官德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促进今天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古代官德 现代启示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中国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因此,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有广泛影响。
一、官德的内容
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一)公。清初朱舜水在《伯养说》中说:“公则生明,谦则生威”,说明为政必须用心公,持身廉。从为官公正与清明政治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的言论也不少。《商君书?修权》讲,“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护功”。宋人所撰纪传体唐代史《新唐书?陈子昂传》讲,“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荀子?大略》讲,“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公以服人,公以治国,已成公论;而不公,则如《管子?七法》所云:“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
(二)善。清初唐甄《潜书?抑尊》云:“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在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在天下之下。”意谓无论是一般官吏还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必须谦以待众,绝不能自视高贵。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云:“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隋代王通《中说?天地篇》云:“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以上说的都是对人宽、对己严的自修之道。
(三)慎。儒家经典《礼记》中《大学》篇云:“一人偾事,一人定国。”意谓国君说一句错话就可以使事业失败,谨慎处事就可以使国家安定,说明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北宋王禹偁《待漏院记》中说:“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大政,数以万计的人的性命,掌握在宰相一个人的手里,说话办事,不谨慎行吗?北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事篇》中收录其师程颐语:“天下之事,苟善处之,虽悔,可以成功;不善处之,虽利,反以为害。”唐代刘禹锡《口兵诫》云:“五刃之伤,药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宋代胡宏《胡子知言?文王》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明代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上述各论,讲的都是慎言慎行。
(四)廉。儒家经典《书经》中《皋陶谟》篇云:“无教逸欲有邦。”意思是说,不使人们贪图安逸,滋长私欲,国家就会长存。《荀子?儒致》也讲:“志忍私然后能公。”意思是说,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北宋张载《正蒙?有德篇》云:“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意思是说,名得并不是可高兴的事,只有头脑中没有名利才值得高兴。春秋末孙武所撰军事名著《孙子》中谋政》篇云:“上下同欲者胜。”宋代胡宏《胡子知言?纷华》云:“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宋代林逋《省心录》中说:“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西晋傅玄《傅子?曲制篇》中说:“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
二、官德的作用
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
(一)立国。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 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三、古代官德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批判地继承古代官德,可以增强当代领导干部的官德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促进今天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重视官德修养。一是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备高尚的官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才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二是加强官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只有加强官德修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
(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官德教育内容框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来临,要求领导干部具有的创新意识、平等观念和竞争精神,对领导干部的诚信观念、效率观念、法制观念、全球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也应该将这些内容纳入官德教育内容框架之中。另外,还要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规范的道德信条。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
(三)领导干部务必注重自我修养。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培养和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努力做到在生活圈中严守规矩、抗得住各种诱惑,在交往圈中分清良莠、不交不良之友,在娱乐圈中抵御“灯红酒绿”、不为声色所迷。同时,自觉坚持慎微、慎欲、慎初、慎独,注意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谨防欲望过度,用理性控制欲求,“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避免第一次的放纵,守住自身廉洁的第一道防线;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清正廉洁。
(四)建立健全道德评价和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官员道德评价机制。建立官员道德评价机制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形成一套测评官员道德的有效机制,使得官员的道德能够被量化,然后把这种量化了的官德与官员最为关心的事情,如官员的奖励、升迁等挂起钩来。逐步建立道德警示制度和评议制度,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道德操守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组织上应及时给予纪律处分或劝其辞职。二是要强化监督以严德。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制订严格的制度规范,把领导干部的权力置于法规制度的约束之下,让领导干部处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自觉接受监督和批评,避免过多地依靠道德良心制约领导干部的权力实践行为,进而使领导干部的道德内省与外部监督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通过对领导干部道德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政。
【关键词】:古代官德 现代启示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中国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因此,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有广泛影响。
一、官德的内容
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一)公。清初朱舜水在《伯养说》中说:“公则生明,谦则生威”,说明为政必须用心公,持身廉。从为官公正与清明政治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的言论也不少。《商君书?修权》讲,“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护功”。宋人所撰纪传体唐代史《新唐书?陈子昂传》讲,“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荀子?大略》讲,“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公以服人,公以治国,已成公论;而不公,则如《管子?七法》所云:“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
(二)善。清初唐甄《潜书?抑尊》云:“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在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在天下之下。”意谓无论是一般官吏还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必须谦以待众,绝不能自视高贵。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云:“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隋代王通《中说?天地篇》云:“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以上说的都是对人宽、对己严的自修之道。
(三)慎。儒家经典《礼记》中《大学》篇云:“一人偾事,一人定国。”意谓国君说一句错话就可以使事业失败,谨慎处事就可以使国家安定,说明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北宋王禹偁《待漏院记》中说:“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大政,数以万计的人的性命,掌握在宰相一个人的手里,说话办事,不谨慎行吗?北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事篇》中收录其师程颐语:“天下之事,苟善处之,虽悔,可以成功;不善处之,虽利,反以为害。”唐代刘禹锡《口兵诫》云:“五刃之伤,药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宋代胡宏《胡子知言?文王》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明代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上述各论,讲的都是慎言慎行。
(四)廉。儒家经典《书经》中《皋陶谟》篇云:“无教逸欲有邦。”意思是说,不使人们贪图安逸,滋长私欲,国家就会长存。《荀子?儒致》也讲:“志忍私然后能公。”意思是说,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北宋张载《正蒙?有德篇》云:“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意思是说,名得并不是可高兴的事,只有头脑中没有名利才值得高兴。春秋末孙武所撰军事名著《孙子》中谋政》篇云:“上下同欲者胜。”宋代胡宏《胡子知言?纷华》云:“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宋代林逋《省心录》中说:“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西晋傅玄《傅子?曲制篇》中说:“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
二、官德的作用
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
(一)立国。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 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三、古代官德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批判地继承古代官德,可以增强当代领导干部的官德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促进今天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重视官德修养。一是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备高尚的官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才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二是加强官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只有加强官德修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
(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官德教育内容框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来临,要求领导干部具有的创新意识、平等观念和竞争精神,对领导干部的诚信观念、效率观念、法制观念、全球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也应该将这些内容纳入官德教育内容框架之中。另外,还要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规范的道德信条。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
(三)领导干部务必注重自我修养。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培养和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努力做到在生活圈中严守规矩、抗得住各种诱惑,在交往圈中分清良莠、不交不良之友,在娱乐圈中抵御“灯红酒绿”、不为声色所迷。同时,自觉坚持慎微、慎欲、慎初、慎独,注意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谨防欲望过度,用理性控制欲求,“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避免第一次的放纵,守住自身廉洁的第一道防线;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清正廉洁。
(四)建立健全道德评价和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官员道德评价机制。建立官员道德评价机制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形成一套测评官员道德的有效机制,使得官员的道德能够被量化,然后把这种量化了的官德与官员最为关心的事情,如官员的奖励、升迁等挂起钩来。逐步建立道德警示制度和评议制度,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道德操守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组织上应及时给予纪律处分或劝其辞职。二是要强化监督以严德。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制订严格的制度规范,把领导干部的权力置于法规制度的约束之下,让领导干部处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自觉接受监督和批评,避免过多地依靠道德良心制约领导干部的权力实践行为,进而使领导干部的道德内省与外部监督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通过对领导干部道德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