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教学生写作文,费了不少的精力批改作文,但是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高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也长期困扰了许多语文教师。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提出了3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作文,作为学校语文课的一种训练,它与数、理、化的作业一样,只是一种练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令小学生头痛的事,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的现象,所以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教学生写作文,费了不少的精力批改作文,但是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高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也长期困扰了许多语文教师。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要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一部分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学生辛苦的劳动得不到关注,甚至换来的只是教师一句简单的评价之语,这样的话就极大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一句精彩的句子、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都可以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只有这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2、培养学生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每个小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且印象深刻的人或事。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也有所不同。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出自己的风格来。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甚至可以宽容学生的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这些缺点,让他们在自我成长中逐渐成熟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3、培养学生写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主张写学生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因此,我在训练方法上强调:(1)布置作文时只规定写作范围,不规定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在这个范围内,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定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内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搜集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有所进步。教师平时要求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练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创作的源泉。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作思维一定能被激活,作文水平也一定能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作文,作为学校语文课的一种训练,它与数、理、化的作业一样,只是一种练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令小学生头痛的事,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的现象,所以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教学生写作文,费了不少的精力批改作文,但是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高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也长期困扰了许多语文教师。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要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一部分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学生辛苦的劳动得不到关注,甚至换来的只是教师一句简单的评价之语,这样的话就极大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一句精彩的句子、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都可以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只有这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2、培养学生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每个小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且印象深刻的人或事。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也有所不同。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出自己的风格来。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甚至可以宽容学生的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这些缺点,让他们在自我成长中逐渐成熟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3、培养学生写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主张写学生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因此,我在训练方法上强调:(1)布置作文时只规定写作范围,不规定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在这个范围内,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定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内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搜集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有所进步。教师平时要求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练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创作的源泉。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作思维一定能被激活,作文水平也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