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源头上减少行政腐败的产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严肃问题。从“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不同角度分析,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与行政腐败个体道德修养缺失有关。因此,不断加强领导干部个体道德修养,使其正确理解个体道德的内涵,是抑制行政腐败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行政腐败 个体道德 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行政腐败现象也逐渐滋生蔓延起来,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胡锦涛同志在黨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由此,如何抑制行政腐败也就成为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严肃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寻找抑制行政腐败的根本途径,有效预防行政腐败。所谓“行政腐败”即“国家政府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官员,没有履行被授予权力相应的职责,为牟取私利或所在小集团的不正当利益,非法用权的行为,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行政腐败主要就是指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一种行为。
因此,要从根本上抑制行政腐败,必须加强领导干部个体道德修养,使其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提高道德成本,加固道德防御,从而在全局利益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之间抉择时,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并理性地做出判断,进而从源头上减少行政腐败的产生。
一、行政腐败个体道德修养缺失是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充分认识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寻找抑制行政腐败根本途径的前提。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传统的‘官本位’体制是行政腐败滋生、蔓延的历史根源”,“行政行为缺乏公开性为行政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行政审批过多为行政腐败的滋生准备了适宜的土壤”,“行政监督制度滞后为行政腐败的滋生蔓延开亮了绿灯” ;也有人认为“行政环境的污染是行政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行政体制尚未科学化、合理化是行政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行政人员管理缺乏严格的科学化、制度化,是行政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 。然而,无论是社会文化方面的不科学,还是现存体制方面的不完善,这些都是产生行政腐败的外在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此,寻求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从行政腐败个体内在因素开始研究。
(一)从古典管理学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当然也包括国家行政工作人员。
而“理性经济人必须是在市场的内在规则框架内追求自利最大化的人。从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前提和内在规定性及逻辑分析来看,理性经济人不是非道德主义者,而是道德人,也必须是道德人。” 他们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利益最大化,还包括道德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由于“理性经济人”的个体行为主要取决于收益与成本之差,那么当个人收益远远大于个人成本时,即使违法违纪,也会有人铤而走险,从而导致行政腐败的发生。我们现将“道德”具体化、成本化,假设某一国家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不足,个人道德成本为100,那么在不考虑其个人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行贿金额只要达到100元,其接受贿赂的可能性达到100%;与个人道德成本为10000的公职人员相比,其行政腐败的机率就会增加许多。因此,从“经济人”这一角度考虑,行政工作人员个人道德成本不高是产生行政腐败的根本原因。
(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在认识事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中,都会受到意识的影响。
行政腐败行为的发生,便是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主观意识同客观条件相作用的产物。“一方面人是个自然实体,在本能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个人利益出发,企求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但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实体,社会上有种种道德规范、纪律和法律对他的行为进行约束,不得越过雷池半步。” 因而,从“社会人”这一角度分析,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意识淡薄是产生行政腐败的根本原因。
总之,不论从“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的角度来看,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与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缺失有关,因此要从根本上抑制行政腐败就必须要加强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
二、加强领导干部个体道德修养是抑制行政腐败的根本途径
行政腐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行政部门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治理行政腐败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抑制行政腐败途径的分析必须建立在结合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增进领导干部对廉洁自律等个体道德的认知,综合强化其个体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以点带面,提高所有行政人员拒腐防变能力,净化社会风气。
(一)提高领导干部个体道德修养是加强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的首要任务。
第一,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支配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其行为举止无时无刻不代表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整体形象。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做到学和用、知和行的统一。”提高领导干部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良好行为作出表率,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促使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百姓上行下效。这不仅可以改善当前行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风气,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必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二,中国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积淀,其中儒学思想对国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感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启发性。如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意思是说:领导者的道德品行如风,百姓的道德品行像草,风往哪边吹,草就会顺着风的方向往哪边倒。又如《孔子家语•王言解》中记载:“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其意为:领导干部是百姓的榜样,榜样端正了,还有什么能不端正呢?这些都形象地说明了上为下表的重要性以及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二)正确理解个体道德的内涵是提高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的基础。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并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形成和具备的,并适合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 简而言之,个体道德就是指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也可以说,个体道德就是个体的“自我立法”,是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同时又区别于社会道德,是社会道德与自我意识相作用的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风气对个人存在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熏陶出大批的杰出人物;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者,不好的环境也可能涌现出个别优秀个体。由于人是个体道德的主要承载者,又是构成社会的主体,所以只有让个体本身先对个体道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道德需求,不断努力进行个体道德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底线,才可以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促使整体社会道德的提高,构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
(作者: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助教,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注释:
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张俊.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15-16.
石东坡.当前我国行政腐败成因的再探讨.柳州师专学报,1999(1):10-11.
冯昊青,李建华.理性经济人的道德辨析及逻辑演进.现代经济探讨,2006(11):64.
刘海萍.行政腐败的产生及其对策思考.理论月刊,2006(12):133.
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 姚昭章主编.炼焦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行政腐败 个体道德 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行政腐败现象也逐渐滋生蔓延起来,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胡锦涛同志在黨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由此,如何抑制行政腐败也就成为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严肃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寻找抑制行政腐败的根本途径,有效预防行政腐败。所谓“行政腐败”即“国家政府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官员,没有履行被授予权力相应的职责,为牟取私利或所在小集团的不正当利益,非法用权的行为,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行政腐败主要就是指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一种行为。
因此,要从根本上抑制行政腐败,必须加强领导干部个体道德修养,使其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提高道德成本,加固道德防御,从而在全局利益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之间抉择时,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并理性地做出判断,进而从源头上减少行政腐败的产生。
一、行政腐败个体道德修养缺失是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充分认识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寻找抑制行政腐败根本途径的前提。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传统的‘官本位’体制是行政腐败滋生、蔓延的历史根源”,“行政行为缺乏公开性为行政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行政审批过多为行政腐败的滋生准备了适宜的土壤”,“行政监督制度滞后为行政腐败的滋生蔓延开亮了绿灯” ;也有人认为“行政环境的污染是行政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行政体制尚未科学化、合理化是行政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行政人员管理缺乏严格的科学化、制度化,是行政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 。然而,无论是社会文化方面的不科学,还是现存体制方面的不完善,这些都是产生行政腐败的外在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此,寻求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从行政腐败个体内在因素开始研究。
(一)从古典管理学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当然也包括国家行政工作人员。
而“理性经济人必须是在市场的内在规则框架内追求自利最大化的人。从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前提和内在规定性及逻辑分析来看,理性经济人不是非道德主义者,而是道德人,也必须是道德人。” 他们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利益最大化,还包括道德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由于“理性经济人”的个体行为主要取决于收益与成本之差,那么当个人收益远远大于个人成本时,即使违法违纪,也会有人铤而走险,从而导致行政腐败的发生。我们现将“道德”具体化、成本化,假设某一国家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不足,个人道德成本为100,那么在不考虑其个人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行贿金额只要达到100元,其接受贿赂的可能性达到100%;与个人道德成本为10000的公职人员相比,其行政腐败的机率就会增加许多。因此,从“经济人”这一角度考虑,行政工作人员个人道德成本不高是产生行政腐败的根本原因。
(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在认识事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中,都会受到意识的影响。
行政腐败行为的发生,便是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主观意识同客观条件相作用的产物。“一方面人是个自然实体,在本能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个人利益出发,企求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但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实体,社会上有种种道德规范、纪律和法律对他的行为进行约束,不得越过雷池半步。” 因而,从“社会人”这一角度分析,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意识淡薄是产生行政腐败的根本原因。
总之,不论从“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的角度来看,行政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与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缺失有关,因此要从根本上抑制行政腐败就必须要加强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
二、加强领导干部个体道德修养是抑制行政腐败的根本途径
行政腐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行政部门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治理行政腐败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抑制行政腐败途径的分析必须建立在结合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增进领导干部对廉洁自律等个体道德的认知,综合强化其个体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以点带面,提高所有行政人员拒腐防变能力,净化社会风气。
(一)提高领导干部个体道德修养是加强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的首要任务。
第一,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支配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其行为举止无时无刻不代表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整体形象。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做到学和用、知和行的统一。”提高领导干部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良好行为作出表率,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促使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百姓上行下效。这不仅可以改善当前行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风气,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必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二,中国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积淀,其中儒学思想对国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感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启发性。如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意思是说:领导者的道德品行如风,百姓的道德品行像草,风往哪边吹,草就会顺着风的方向往哪边倒。又如《孔子家语•王言解》中记载:“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其意为:领导干部是百姓的榜样,榜样端正了,还有什么能不端正呢?这些都形象地说明了上为下表的重要性以及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二)正确理解个体道德的内涵是提高行政工作人员个体道德修养的基础。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并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形成和具备的,并适合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 简而言之,个体道德就是指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也可以说,个体道德就是个体的“自我立法”,是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同时又区别于社会道德,是社会道德与自我意识相作用的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风气对个人存在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熏陶出大批的杰出人物;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者,不好的环境也可能涌现出个别优秀个体。由于人是个体道德的主要承载者,又是构成社会的主体,所以只有让个体本身先对个体道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道德需求,不断努力进行个体道德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底线,才可以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促使整体社会道德的提高,构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
(作者: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助教,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注释:
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张俊.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15-16.
石东坡.当前我国行政腐败成因的再探讨.柳州师专学报,1999(1):10-11.
冯昊青,李建华.理性经济人的道德辨析及逻辑演进.现代经济探讨,2006(11):64.
刘海萍.行政腐败的产生及其对策思考.理论月刊,2006(12):133.
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 姚昭章主编.炼焦学.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