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反思与建议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j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各种教学模式可谓层出不穷,课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可就是听不见朗朗的读书声,欣赏不到对文章的精彩见解,可见,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谓是收益甚微。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味”缺少的原因,旨在探讨如何让语文课返璞归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味;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语文课堂过于追求热闹,导致课堂活动很多,学生发言也很多,看似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却忽略的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所说:“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吧,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吧。”語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就是指通过议论纷纷、琅琅读书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会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感受到语文特有的诗情画意和美感。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构建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恩?笔者通过分析目前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的原因,旨在探讨让语文味回归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太“过”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一)学生活动过多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老师广泛的认可,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践行。通过组织活动,如角色扮演、教学游戏等,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活动的创设,课堂活动过度,这虽然能活跃课堂气氛,但是不能够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让语文课失去了语文本色,并不能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上台表演赛跑,煞有其事的一番表演,让座位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可是,深沉而浓郁的情感氛围,深刻而充满哲思的劝诫却没有在课堂中分析与展开,导致课堂完全失去了“语文味”,没有实现本篇课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上课讨论过滥
  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些语文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分组讨论,让课堂看似热闹非凡,百花争鸣的景象,却更像是混乱不堪的“菜市场”,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实际意义,忽视了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教学目的,语文味自然也是……荡然无存。
  (三)缺乏“语文味”
  “语文味”一词最早是由程少堂先生提出的。“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同时,这也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有的教师没有处理好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到不适当的位置,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学呈现了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倾向的特点。此外,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丰富课堂内容,将大量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详述作家生平故事……这些都是导致语文课堂缺乏“语文味”的原因。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面对“语文味”日渐消失的现象,当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返璞归真,将文本的共性与个性并重,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让语文课堂成为无法复制的课堂。简而言之,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才会使“语文味”回归语文教学。
  二、如何使“语文味”回归
  (一)读出“语文味”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于永正先生的“简单语文”,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都将诵读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可以说,没有了诵读的语文课堂,基本上就是丧失了语文味的课堂。当然,课堂上的朗读,不能只是一遍接一遍毫无起色的朗读,而应有层次,读就要有读的效果,要有提高朗读水平的作用。
  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
  教师: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请同学们反复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用心感受一下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作者丰富的感情。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次感受作者的感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朗读一次比一次投入。当如歌的诵读涌出教室,浓浓语文味便四处洋溢。
  (二)品出“语文味”
  文章赋予了文字多姿多彩的生命。没有咬文嚼字的细细品味,就没有了“闹”中的春色,“绿”中的江南万里风光。成功的语文课,对于那些“牵一发”而足以“动全身”的词句,是绝对不会弃之不顾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势必会把握住这些关键词句,让那些应该焕发出光彩的词句释放出浓浓语文味的。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应提醒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品出“语文味”。比如问学生“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让语文课堂弥漫浓郁的语文味,是语文课成功的标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不能过度追求热闹空洞的语文课堂,而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语文回归到语文本质,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并陶醉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树玲.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高中文言文语文味探究[J].都市家教,2015(2).
  [2]孙少学.教出语文味让课堂回归本色[J].神州,2012(7).
  作者简介:黄主勤,女,1981年生,江苏昆山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根据现有通信网络的不足,提出了认知网络的概念。在对认知网路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后,分析了它与认知无线电的关系。接着提出了目前认知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形成和发展计算机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开始于50年代末。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美国和英国在化工、炼油、造纸等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和开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速度非常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规划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标准化建设问题;技术问题;人才问题。 Although the con
(甘肃省陇西县昌谷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7481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本人自走上教师岗位即开始思考并努力付诸实施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环节入手,寻求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达到细水长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表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①另外,新课标在“必修课程的评价”中指出“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②这说明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本文着重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意义,浅谈了数字图书馆的优点及特征,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建设数字图书馆存在的
“台北2016世界集邮展览”(PHILATAIPEI 2016)于2016年10月21-26日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举行,展场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一馆,参观者免费入场。本届邮展由台
压力、流量、温度等都是液压系统状态监测的特征信息,而以流量信息进行液压故障诊断方面的工作目前开展得很少。本文基于流量与液压系统工况的关系,指出流量信号也是状态信息的
近年来,肺腺癌发病人数不断上升,现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占比例最高的一种类型。目前,晚期肺腺癌的治疗包含如下几种方式:全身化疗、局部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