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准”,强化“切题意识”,审题思考“我可以写什么”;“写新”,力求“选材新颖”,思考“我最好写什么”;“写深”,做到“立意深刻”,思考“这篇文章我要表达什么”(往大里说,就是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往小里说,就是“我”要传达给别人什么意思,而这样的思想和意思是由这道作文题引发的)。
以上三个方面,“准”是核心。只有完全切合题意的作文,才能称为“准”。
例如,江苏盐城有一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走过,才明白”。标题中,“走”的内涵极为丰富,不仅指双腿走路,如走过崎岖的山路,也可以指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如经历过学业的成功和失败,体会过孤独的心境等。“过”表示已经发生,成为一段经历。“才”是一种顿悟,有猛然发现、幡然醒悟的意思。“明白”是清楚、懂得、知道、理解。“走过”是“明白”的前提,“明白”是“走过”的结果,不同的“走过”,会有不同的“明白”。写作前,考生可以围绕自我进行追问,“我”走过了一段什么历程?明白了什么道理?也可以围绕他人,如亲人、老师、同学等进行追问,他走过了一段什么历程?获得了什么人生启示?而不是通篇回忆“走过一段路”时的二三事,“我”明白什么,贴上“走过,才明白”的标签。
“新”与“深”是求异思维的要求,这是由大规模考试的阅卷特性所决定的。
在考场作文或日常作文中,我们一定要树立“写新”“写深”的意识,在审准题的前提下,进一步打开思路,看看在众多可供选择的题材中有哪些新材料或新视角。
如,江苏泰州曾经的中考题是“拼在一起”。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考生审题不清,选取素材未能直接表现主题,与题目处于游离状态,去写“在一起拼搏”,表面看没有问题,但是这种素材往往写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来。有的同学一味背诵范文,将自己准备的作文套写进去,或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仿写、改写,但是对“拼在一起”的主题解说不清,而沦为三类作文。
“拼在一起”是一道无导语“裸体式”命题作文题,我们在精准审题的基础上,如何拓展思路,选取最佳立意、最佳角度来写,做到构思巧妙、恰当,立意新颖、深刻呢?以下角度应为最佳选择:
1.他人、他物为我所用。可以选择英雄人物、名人与自己的经历拼接,促进自己的学习,也可以选择两种人物拼在一起,融二者的长处,为自己所用。还可以通过某一物的拼搏精神与自己的经历巧妙融入,促使自己改变。
2.传承、创新等对立二者融合。民俗、古典建筑等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等的传承,人们对待它们时是继承,还是创新,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相辅为用。如,古镇的修缮,既要保留古镇的原貌,也要突出原有的特点;既要有创新,又要有继承。将传统与时尚,传承与创新拼在一起,展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3.几人多种情感交相辉映。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根筷子易折断,一种感情付出,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这种情感不长久。只有将别人的关爱,与自己的感激汇合在一起,人家才会继续付出。父母的关心,与自己的回报融合在一起,父母才会安心。可谓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4.个人、集体相互合作。如果只是突出个人的能力,哪怕能力再强,也抵不过团队的力量。例如,篮球皇帝詹姆斯,满身肌肉,身手敏捷,一身武艺,也抵不过团队作战的勇士队,终以0∶4败北。
【佳作展示】
拼在一起
一考生
老屋,依水而建,土墻青瓦,杉木门窗,微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老屋真的老了,鱼鳞瓦沟里长满了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就像老太太额头遍布的皱纹。
落日时分,站在村口远眺,她像是在酣睡,兴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我轻抚着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她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扬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常常是在太阳只留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我才气喘吁吁地从外面野回家,朝着炊烟轻笼的老屋疾奔,踏碎了一路斜阳。一路飞跑进屋,猴急地拈起一块香喷喷的锅巴往嘴里塞,母亲这时总是笑骂道:“馋嘴猫,慢点儿,别烫着。”母亲将饭菜张罗着端上桌,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伴着幽幽的松木香,使我那不安分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老屋里有我成长的印迹。
记忆中,母亲总是温婉地呵护着老屋,呵护着老屋里的人,用拿手的厨艺犒劳忙碌一天的家人。一天中,最惬意也是我最喜欢的时光是晚饭后。通常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坐在方方的饭桌前,一边咀嚼饭菜的香醇,一边唠唠家常,话语声、欢笑声常常引得左邻右舍也过来,一番天南地北,直到月亮西斜才散去。此时,院中樟树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仿佛融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
晚饭后,贪玩的我早已趴在桌边呼呼大睡,奶奶也总是把迷迷糊糊的我抱回屋,坐在床边,边给我摇扇边哼着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儿跟进来,融进奶奶温婉的歌声里,落在我的枕上,进入我的梦里。
老屋与我早已融为一体,但终究要拆了。
新房在父母共同努力之下,很快就竣工了。锃亮的瓷砖围墙,上下两层洋房,旋转的楼梯,厚实的地板,各种智能电器……时尚、洋气、高端,但里面的布置却显得俗气,甚至老土,特别是那张雕花的老床,醒目地静卧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艰辛。
“孩子,现在物质富裕了,追求时尚、高端,但我们不能忘记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那张雕花的老床,曾经抚养了我,抚养了你,是真正的传家宝,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健康、舒服,更是精神的寄托。”父亲看我满脸的疑惑细细地诉说。
哦,原来是这样。
我不由得巡视家中布置,不仅有现代的时尚,还有老土的传统,它们此时不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机械地叠加,而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物质与精神”巧妙的融合,“传承与守旧”的统一。
【名师微点评】
“准”“新”“深”三点,这篇作文体现得都很好。审题准确,切题精巧。拼在一起,考生对题目理解比较贴切,表达更为巧妙,先是老屋与“我”的童年、成长拼在一起,而后通过新屋的装潢将“新与旧,传承与守旧”等深层次地拼在一起。选材别致,立意高远。老屋虽老,但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成长,伴随着我的快乐,可以说老屋与我已经融为一体,但考生又宕开一笔,去写新屋与老屋的关系,突出了新屋装潢是新与旧的融合,传承与守旧的统一,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台阶,巧妙地升华了主旨。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应该是作文教与学的理想追求,而实现这个理想的途径便是切实重视思想内容的指导与训练,将作文训练的着力点放在“写什么”上,力求让我们在“写准”的基础上,“写新”“写深”。
以上三个方面,“准”是核心。只有完全切合题意的作文,才能称为“准”。
例如,江苏盐城有一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走过,才明白”。标题中,“走”的内涵极为丰富,不仅指双腿走路,如走过崎岖的山路,也可以指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如经历过学业的成功和失败,体会过孤独的心境等。“过”表示已经发生,成为一段经历。“才”是一种顿悟,有猛然发现、幡然醒悟的意思。“明白”是清楚、懂得、知道、理解。“走过”是“明白”的前提,“明白”是“走过”的结果,不同的“走过”,会有不同的“明白”。写作前,考生可以围绕自我进行追问,“我”走过了一段什么历程?明白了什么道理?也可以围绕他人,如亲人、老师、同学等进行追问,他走过了一段什么历程?获得了什么人生启示?而不是通篇回忆“走过一段路”时的二三事,“我”明白什么,贴上“走过,才明白”的标签。
“新”与“深”是求异思维的要求,这是由大规模考试的阅卷特性所决定的。
在考场作文或日常作文中,我们一定要树立“写新”“写深”的意识,在审准题的前提下,进一步打开思路,看看在众多可供选择的题材中有哪些新材料或新视角。
如,江苏泰州曾经的中考题是“拼在一起”。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考生审题不清,选取素材未能直接表现主题,与题目处于游离状态,去写“在一起拼搏”,表面看没有问题,但是这种素材往往写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来。有的同学一味背诵范文,将自己准备的作文套写进去,或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仿写、改写,但是对“拼在一起”的主题解说不清,而沦为三类作文。
“拼在一起”是一道无导语“裸体式”命题作文题,我们在精准审题的基础上,如何拓展思路,选取最佳立意、最佳角度来写,做到构思巧妙、恰当,立意新颖、深刻呢?以下角度应为最佳选择:
1.他人、他物为我所用。可以选择英雄人物、名人与自己的经历拼接,促进自己的学习,也可以选择两种人物拼在一起,融二者的长处,为自己所用。还可以通过某一物的拼搏精神与自己的经历巧妙融入,促使自己改变。
2.传承、创新等对立二者融合。民俗、古典建筑等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等的传承,人们对待它们时是继承,还是创新,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相辅为用。如,古镇的修缮,既要保留古镇的原貌,也要突出原有的特点;既要有创新,又要有继承。将传统与时尚,传承与创新拼在一起,展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3.几人多种情感交相辉映。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根筷子易折断,一种感情付出,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这种情感不长久。只有将别人的关爱,与自己的感激汇合在一起,人家才会继续付出。父母的关心,与自己的回报融合在一起,父母才会安心。可谓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4.个人、集体相互合作。如果只是突出个人的能力,哪怕能力再强,也抵不过团队的力量。例如,篮球皇帝詹姆斯,满身肌肉,身手敏捷,一身武艺,也抵不过团队作战的勇士队,终以0∶4败北。
【佳作展示】
拼在一起
一考生
老屋,依水而建,土墻青瓦,杉木门窗,微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老屋真的老了,鱼鳞瓦沟里长满了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就像老太太额头遍布的皱纹。
落日时分,站在村口远眺,她像是在酣睡,兴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我轻抚着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她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扬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常常是在太阳只留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我才气喘吁吁地从外面野回家,朝着炊烟轻笼的老屋疾奔,踏碎了一路斜阳。一路飞跑进屋,猴急地拈起一块香喷喷的锅巴往嘴里塞,母亲这时总是笑骂道:“馋嘴猫,慢点儿,别烫着。”母亲将饭菜张罗着端上桌,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伴着幽幽的松木香,使我那不安分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老屋里有我成长的印迹。
记忆中,母亲总是温婉地呵护着老屋,呵护着老屋里的人,用拿手的厨艺犒劳忙碌一天的家人。一天中,最惬意也是我最喜欢的时光是晚饭后。通常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坐在方方的饭桌前,一边咀嚼饭菜的香醇,一边唠唠家常,话语声、欢笑声常常引得左邻右舍也过来,一番天南地北,直到月亮西斜才散去。此时,院中樟树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仿佛融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
晚饭后,贪玩的我早已趴在桌边呼呼大睡,奶奶也总是把迷迷糊糊的我抱回屋,坐在床边,边给我摇扇边哼着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儿跟进来,融进奶奶温婉的歌声里,落在我的枕上,进入我的梦里。
老屋与我早已融为一体,但终究要拆了。
新房在父母共同努力之下,很快就竣工了。锃亮的瓷砖围墙,上下两层洋房,旋转的楼梯,厚实的地板,各种智能电器……时尚、洋气、高端,但里面的布置却显得俗气,甚至老土,特别是那张雕花的老床,醒目地静卧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艰辛。
“孩子,现在物质富裕了,追求时尚、高端,但我们不能忘记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那张雕花的老床,曾经抚养了我,抚养了你,是真正的传家宝,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健康、舒服,更是精神的寄托。”父亲看我满脸的疑惑细细地诉说。
哦,原来是这样。
我不由得巡视家中布置,不仅有现代的时尚,还有老土的传统,它们此时不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机械地叠加,而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物质与精神”巧妙的融合,“传承与守旧”的统一。
【名师微点评】
“准”“新”“深”三点,这篇作文体现得都很好。审题准确,切题精巧。拼在一起,考生对题目理解比较贴切,表达更为巧妙,先是老屋与“我”的童年、成长拼在一起,而后通过新屋的装潢将“新与旧,传承与守旧”等深层次地拼在一起。选材别致,立意高远。老屋虽老,但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成长,伴随着我的快乐,可以说老屋与我已经融为一体,但考生又宕开一笔,去写新屋与老屋的关系,突出了新屋装潢是新与旧的融合,传承与守旧的统一,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台阶,巧妙地升华了主旨。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应该是作文教与学的理想追求,而实现这个理想的途径便是切实重视思想内容的指导与训练,将作文训练的着力点放在“写什么”上,力求让我们在“写准”的基础上,“写新”“写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