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无论必修还是选修,教材内容都十分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发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或化学对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等,背景资料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适时设计合理问题诱导,引发学生思维。如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知时,可通过“切开苹果很快变色”这一熟悉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苹果中究竟含有哪些化学元素?它们是以何种形态存在的?变色又是由那种元素引起的?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会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与欲望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2.诱发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实验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验证规律的方法,而且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好手段。如在学习过氧化钠性质时,教师可事先给学生演示滴水着火实验:在棉花团上包裹上Na2O2粉末,胶头滴管往棉花团上滴水,可以看到棉花团燃烧。根据学生的认知—用水灭火但却引发燃烧,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Na2O2遇水究竟发生了什么反应?那么又生成了什么物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当然,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简单列举,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重视实验细节 体验探究过程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高中化学教材所安排的课堂实验多数为验证性实验,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对那些操作方便,装置不太复杂,安全性比较可靠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此作为探究活动设计的素材,引导学生原有的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如在学习Na2O2与水的反应时,师生可从氧化还原的角度预测生成物,并设计实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有新问题生成:滴加酚酞之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那么,为什么红色会消失?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鼓励他们进行实验验证。明白这一反应过程中其实包含了两个反应: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及时巩固总结 发展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同时,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及查阅资料解答,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思维障碍。章节结束时要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理性对待探究 避免盲目应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但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忽视学生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忽视了学生应有的知识铺垫,信马由缰,盲目 “探究”。不仅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欲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摒弃“讲授式”教学法。新教法是继承传统优势下的创新,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式”,而是提高了对“讲授式”的要求。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挖掘教材资源,对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要切中要害进行针对性的讲授、引领、指导。
其他文献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图书质与量的平衡控制途径,即实行科学管理,优化现有图书资源配置,控制好图书购入质量关,做好图书常规剔旧控制以及把纸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由我国1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所规定实施的
该文针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结构单一,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小的现状,从分析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的因素入手,根据西方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内外经营环
对一株采自云南省的野生真菌进行菌丝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隐孔菌(Cryptoporus volvatus)。采用体外间接酶连免疫荧光法对隐孔菌菌丝提取物进行抗
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菌株姬菇258和糙皮侧耳(P.ostreatus)菌株青平1号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两株白色优质高产姬菇新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的出菇单产
席勒认为人性中存在着两种基本要素,即人格和状态.人格是保持不变的自我同一的理性形式,而状态却是人在时间中经历的变动不居的感性内容.由此就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要求:前者要
【摘 要】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人文地理部分和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涉及到各行各业,原理的条理非常清晰。自然地理部分比较抽象,很难去理解,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而区域地理是重点,区域地理知识如果不够牢靠,那么地理的学习就会失去载体。区域地理在当今的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具体的策略,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