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方法分析黄芪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及TTD数据库筛选ccRCC疾病靶点并与黄芪作用靶点进行交集,获得黄芪治疗ccRCC的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黄芪治疗ccRCC的核心成分。用Cytoscape3.8. 0软件、STRING数据库分别建立黄芪治疗ccRCC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可视化图,筛选黄芪治疗ccRCC的核心靶点。借助R语言和Bioconductor软件包对黄芪治疗ccRCC的靶点进行KEGG、GO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黄芪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作用强度。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活性成分21个,共有395个潜在作用靶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80个,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黄芪皂苷、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核心靶点有转录活化因子(JUN)、肿瘤蛋白P53(TP53)、苏氨酸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等。KEGG、GO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黄芪治疗ccRCC的机制与调控PI3K-AKT、MAPK、AGE-RAGE、TNF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实验显示,黄芪的5个核心活性成分与4个核心靶点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黄芪皂苷与AKT1结合最紧密。结论 黄芪治疗ccRCC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黄芪皂苷、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可能通过作用于JUN、TP53、AKT1、MAPK14等靶点,参与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从而达到治疗ccRCC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