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代币制”是一种利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行为治疗方法。笔者利用“代币制”对建立培智低年级课堂常规做了一次尝试,发现效果较好,并对这次尝试做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代币制 低年级 智力障碍学生 课堂常规
一、发现问题
上个学期,我担任启智一年级的生活适应课。本班共学生10人,由于他们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加上刚上小学一年级,所以上课意识薄弱,经常上课了也不知道要回到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师上课,课堂上总是不听指令,随意走出座位,坐姿不端正,偷吃零食,和同学说话打闹等,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缺乏配合意识。所以课堂总是乱哄哄的,根本无法正常上课。针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建立他们的课堂常规,让他们积极融到课堂学习中呢?
二、计划与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决定利用“代币制”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良好课堂常规。代币制的实施有三个要点:一是确定要强化的目标行为;二是确定代币和后援强化物;三是建立交换体系。根据学生的共同喜好,我选择笑脸作为代币,制作如下代币制规则:
制作好代币表格制规则后,我开始在班上说明代币规则,并制作了如下代币板挂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对自己的代币一目了然(图中下方贴学生头像和名字,上方贴学生所获代币)。
使用“代币制”的过程中,我以两个星期作为一个阶段,一共分四个阶段实施。在开始实施“代币制”的第一个阶段里(第一、二周),为了尽快建立学生的交换意识,我严格按照代币制规则,大量奖励学生代币,并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里发放后援强化物,每次发放强化物时,我都让学生把自己的代币拿下来,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代币,再把相应数的小馒头给学生,让他自己数数一共得多少颗小馒头,以此强化他们得到代币越多,奖品就越多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动力。两个星期后,学生的交换意识基本建立起来,课堂问题行为有所减少,课堂常规得以改善。
在第二个阶段(第三、四周),我开始增加获得奖品的难度,变成两个笑脸获得一颗小馒头,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周),变成三个笑脸获得一颗小馒头,目的是慢慢减弱物质性强化物的作用,避免“为赢得物质强化物才做出目标行为”的刻板性行为发生。在第三阶段实施时发现学生对小馒头已经产生厌倦,课堂常规效果有所下降,我及时发现问题,把后援强化物换成了葡萄干,规则不变。在实施的后阶段,课堂常规又开始呈良性发展。
在实施的第四个阶段(第七、八周),我开始把物质强化物换成社会性强化物,在每节课的最后时间里口头表扬获得代币多的学生,有进步的学生。这时候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得到奖品,但是因为已经渐渐接受了代币奖励,已经把代币奖励当做一种荣誉,所以也非常乐意参与课堂,争取多拿代币。
三、结果
经过四个阶段的“代币制”实施,所教班级课堂常规基本建立,上课铃一响学生都能自觉回到座位坐好,并在教师进入教室后迅速起立问好,课堂上能做到按指示完成任务,随便走出座位、随意聊天等不良行为已经基本消失。
四、反思
(一)代币的选择
代币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但又比后援强化物吸引力小的物品,并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获得,又方便教师携带发放的物品。我在选择代币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在代币制实施阶段之前用红花、星星、笑脸、旗子等做了测试,发现学生对笑脸兴趣最大,最后选择了笑脸作为代币,保证了代币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最大吸引力。
(二)强化物的选择
强化物分为物质性强化物、消费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在选择强化物时应该由物质性强化物逐渐向社会性强化物过度,避免学生对物质强化物的过分依赖。并且强化物的选择应该多样化,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这样更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和代币一样,强化物也应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加强家校联系合作,提前和家长沟通好,在家里尽量不给作为教师强化物的东西孩子。
(三)代币和强化物的发放
代币和强化物的发放一定要及时,明确,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在其他相似情境中做出目标行为的几率。特别是在代币制实施初期,应该加大对代币的使用频率,并缩短强化物发放的时间或增加强化物的获得,让学生都尝试到代币制的好处。等学生已经完全明白代币制的意义,并愿意积极配合做出目标行为时,就要考虑增加代币或强化物获得的难度,逐渐撤消学生对代币和强化物的依赖,形成内在做出目标行为的动力。最后还应该选择恰当时机逐步撤出代币制的使用,真正形成学生做出目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智一年级课堂教学中使用代币时,会出现学生对代币不感兴趣、玩弄代币、为获得代币做出干扰课堂的行为等问题。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采用鲜艳可爱、方便拿取的代币;重新确定面向课堂上所有学生的需要强化的目标行为;建立交换体系,让每位学生真正理解代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辉.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刘美仪. 代币制在班级日常行为管理中的運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7.
【关键词】:代币制 低年级 智力障碍学生 课堂常规
一、发现问题
上个学期,我担任启智一年级的生活适应课。本班共学生10人,由于他们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加上刚上小学一年级,所以上课意识薄弱,经常上课了也不知道要回到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师上课,课堂上总是不听指令,随意走出座位,坐姿不端正,偷吃零食,和同学说话打闹等,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缺乏配合意识。所以课堂总是乱哄哄的,根本无法正常上课。针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建立他们的课堂常规,让他们积极融到课堂学习中呢?
二、计划与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决定利用“代币制”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良好课堂常规。代币制的实施有三个要点:一是确定要强化的目标行为;二是确定代币和后援强化物;三是建立交换体系。根据学生的共同喜好,我选择笑脸作为代币,制作如下代币制规则:
制作好代币表格制规则后,我开始在班上说明代币规则,并制作了如下代币板挂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对自己的代币一目了然(图中下方贴学生头像和名字,上方贴学生所获代币)。
使用“代币制”的过程中,我以两个星期作为一个阶段,一共分四个阶段实施。在开始实施“代币制”的第一个阶段里(第一、二周),为了尽快建立学生的交换意识,我严格按照代币制规则,大量奖励学生代币,并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里发放后援强化物,每次发放强化物时,我都让学生把自己的代币拿下来,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代币,再把相应数的小馒头给学生,让他自己数数一共得多少颗小馒头,以此强化他们得到代币越多,奖品就越多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动力。两个星期后,学生的交换意识基本建立起来,课堂问题行为有所减少,课堂常规得以改善。
在第二个阶段(第三、四周),我开始增加获得奖品的难度,变成两个笑脸获得一颗小馒头,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周),变成三个笑脸获得一颗小馒头,目的是慢慢减弱物质性强化物的作用,避免“为赢得物质强化物才做出目标行为”的刻板性行为发生。在第三阶段实施时发现学生对小馒头已经产生厌倦,课堂常规效果有所下降,我及时发现问题,把后援强化物换成了葡萄干,规则不变。在实施的后阶段,课堂常规又开始呈良性发展。
在实施的第四个阶段(第七、八周),我开始把物质强化物换成社会性强化物,在每节课的最后时间里口头表扬获得代币多的学生,有进步的学生。这时候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得到奖品,但是因为已经渐渐接受了代币奖励,已经把代币奖励当做一种荣誉,所以也非常乐意参与课堂,争取多拿代币。
三、结果
经过四个阶段的“代币制”实施,所教班级课堂常规基本建立,上课铃一响学生都能自觉回到座位坐好,并在教师进入教室后迅速起立问好,课堂上能做到按指示完成任务,随便走出座位、随意聊天等不良行为已经基本消失。
四、反思
(一)代币的选择
代币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但又比后援强化物吸引力小的物品,并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获得,又方便教师携带发放的物品。我在选择代币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在代币制实施阶段之前用红花、星星、笑脸、旗子等做了测试,发现学生对笑脸兴趣最大,最后选择了笑脸作为代币,保证了代币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最大吸引力。
(二)强化物的选择
强化物分为物质性强化物、消费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在选择强化物时应该由物质性强化物逐渐向社会性强化物过度,避免学生对物质强化物的过分依赖。并且强化物的选择应该多样化,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这样更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和代币一样,强化物也应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加强家校联系合作,提前和家长沟通好,在家里尽量不给作为教师强化物的东西孩子。
(三)代币和强化物的发放
代币和强化物的发放一定要及时,明确,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在其他相似情境中做出目标行为的几率。特别是在代币制实施初期,应该加大对代币的使用频率,并缩短强化物发放的时间或增加强化物的获得,让学生都尝试到代币制的好处。等学生已经完全明白代币制的意义,并愿意积极配合做出目标行为时,就要考虑增加代币或强化物获得的难度,逐渐撤消学生对代币和强化物的依赖,形成内在做出目标行为的动力。最后还应该选择恰当时机逐步撤出代币制的使用,真正形成学生做出目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智一年级课堂教学中使用代币时,会出现学生对代币不感兴趣、玩弄代币、为获得代币做出干扰课堂的行为等问题。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采用鲜艳可爱、方便拿取的代币;重新确定面向课堂上所有学生的需要强化的目标行为;建立交换体系,让每位学生真正理解代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辉.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刘美仪. 代币制在班级日常行为管理中的運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