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房子着火,没得救。”这句老话,用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州长罗伯特·本特利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这位现年74岁且总以“道德模范”形象示人的州长先生,居然与女政治顾问(助理)“有染”,并最终“倒”在性丑闻上,今年4月10日,虽然不情不愿,他也不得不黯然宣布辞职……
州长“黯然下台”
本特利落到黯然下台这地步,当然是“咎由自取”。他在4月10日的辞职声明中说,“我曾经让大家失望,为此道歉”,并强调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果不该由家人和下属承担。这话出自这个政客之口,也真够“情深意长”的。
这次本特利辞职,乃不得不然。是的,他面对的压力当时已经如“排山倒海”呼啸而来。4月10日这天,州议会举行了听证会,就其性丑闻一案启动弹劾程序。一旦议会投票通过决定,本特利的下场将会很难堪,甚至会被押入监狱服刑。
据称,本特利所属的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的15人小组,在当天举行的听证会上听取了司法委员会特别顾问杰克·沙尔曼的程序性事项介绍和调查结果,并审议了有关本特利的弹劾问题。在此之前,州最高法院已于4月8日批准州众议院弹劾州长的程序。
“两害相权取其轻”,本特利是聪明人,他终于同意承认两项轻罪并以辞职换取弹劾的终止。所以,辞职同一天,他便在法庭上承认自己犯有两项轻罪——未能及时上报一笔5万美元的竞选捐款,以及利用竞选资金为其助理暨情人丽贝卡·考德威尔·梅森支付9000美元顾问费。不过,老谋深算的他,仍不直接承认与前助理有不正当关系,而且还动用公共资源竭力阻止相关证据曝光,虽然证据确凿。嘴却是硬的。
也许,这与他的资历硬有关。他参加过越战,任随军医生。退役后在家乡行医,成为亚拉巴马州知名的医生。后开办医药企业,成为成功的商人。2002年开始从政,进入亚拉巴马州议会工作,先后担任州众议院教育委员会、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成员。2010年11月在州长选举中获胜,2011年1月就任。2014年赢得选举,连任州长。
可能正是因为资历硬,他才敢“铤而走险”,色胆包天,动起了女助理的念头。这桩地下婚外情在去年浮出水面。已与本特利结婚50年的妻子戴安娜·本特利突然提出离婚。延宕到2016年3月,本特利与梅森的桃色新闻已是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这也缘于本特利的“咄咄逼人”。当时,本特利开除了州政府执法秘书斯潘塞·科利尔,后者于是“反戈一击”,向媒体爆料了他掌握的上司的婚外情信息,其中包括原先由戴安娜录制的本特利与情人的通话录音。
调查一年多后,更发现了其他令人吃惊的事情。为掩盖婚外情事实,本特利曾让自己的安保团队逼迫儿子保罗·本特利交出录音。戴安娜的私人秘书也告诉调查人员,本特利怀疑她帮助其前妻录制自己与情人的通话,威胁要让她丢掉饭碗。这可是比婚外情本身更加严重的问题。所以,调查报告写道:“为确保让下属封口,本特利营造了一种恐吓氛围。他对相关录音的关注简直是一种执念。”
仕途“戛然而止”
罗伯特·本特利“勇于”辞职,也算是他“识时务者为俊杰”。
调查显示,本特利确实跌入了“温柔之乡”。媒体披露,两人经常有内容煽情和露骨的短信和电话往来,一时之间,州府府邸是“活色生香”,成了你侬我侬的“温柔之乡”。自然,跌入了“温柔之乡”,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勤于政务”。也因此,2016年4月时,23名州议员便曾签署过一项决议,抨击本特利的腐败和玩忽职守。
所以,本特利所涉之事,绝非桃色绯闻这般“粉红色”。州司法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就称,女助理梅森对本特利施政拥有重大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梅森具有行政干才,而是她愿意投怀送抱。州伦理委员会发现,州长的婚外情可能违法,于是,他们向蒙哥马利县地区检察官建议,对州长提出四项重罪指控,包括违反“竞选资金法”和“道德法”。
然而,本特利蔑视所有指控。尽管本特利一贯地“嘴硬”,他在亚拉巴马州已经声名狼藉。去年,他的桃色绯闻曝出之前,还曾被曝其他丑闻,被指在海边度假时出动州政府的直升机去取回他落在家乡的钱包,显然,这是典型的权力作祟,也是典型的靡费公帑。当时,他本人正在五小时车程之外的科罗拉多州摩根堡的海滩度假屋里,发现钱包忘拿,于是竟让州执法部门官员前往他的家乡塔斯卡卢萨取回他遗忘在那里的钱包。舆论起来后,本特利对此自然是“模糊应对”,称并不清楚钱包是通过何种方式取回来的,还辩称“我没有要求使用直升机。这件事听上去很糟糕,看上去也如此”。
对此,州执法部门负责人斯坦·斯特布勒当时就“打”了他的“脸”,证实州政府曾出动直升机为州长本特利取回钱包的相关报道属实,并意在弦外地表示,执法机构经常会为他们保护的州政府官员取回被遗忘的物品,“这是真的,但开车取回是最常见的方式”。
所以,形势比人强,毕竟东流去。本特利最终在州议会举行听证会的当天辞职,并在法庭上承认两项轻罪。根据认罪协议,本特利必须上缴将近3.7万美元竞选资金,并面临缓刑一年和从事100小时社区服务的惩罚。法官也下令班特利必须放弃退休福利,并被禁止出任公职。
本特利的仕途,可以说戛然而止了。
腐败“无缝连接”
这个亚拉巴马州,这些年,可不太平。
本特利是不到一年来该州第三个因丑闻丢掉饭碗的高級公职人员。
州议会前议长迈克·哈伯德2016年7月被判入狱四年,他是因利用个人影响力帮助一项议案获议会批准从而为自己的公司和关联企业谋私利,并接受游说公司的礼品等入罪的。
同时,本特利也是该州历史上第四个没有干满任期便下台的州长。1993年,时任州长盖伊·亨特因私用20万美元公共资金被判有罪,随后辞职。“前腐后继”,2006年,前州长唐·西格尔曼在离任三年后被判受贿罪名成立。
前议长哈伯德被称为亚拉巴马州政坛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这一案涉案的都是“人中凤凰”,皆为该州政商精英,包括前后两任州长鲍勃·赖利和罗伯特·本特利、议员、银行高管、地产大亨和游说集团人士。从政府角度说,是囊括了州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他的“朋友圈”,也主要来自其竞选和从政过程中与其过从甚密的大公司。
与本特利如出一辙,哈伯德也对指控一概否认;共和党还有人甚至指责州司法部调查方式粗暴。
哈伯德能量确实惊人。2010年,共和党在选举中获胜,赢得州长席位,还在州众议院占据多数。哈伯德便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翻盘的“秘诀”就是充分利用该州的政商关系,构建了某种“利益共同体”,争取大公司对其竞选的支持,并在大选后实施有利于大公司的政策。
这便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
讽刺的是,为了平息舆论对其腐败和裙带关系的指责,2010年哈伯德就任州议会众议长后,通过了堪称美国最为严格的反腐败法。然而,仅仅四年后,他本人便违反了多项他自己制定的法律,并因此落马。
这次,本特利的黯然下台,表面上是因性丑闻引发,其实,真正的症结,也是腐败,即滥用州资源进行利益输送。对此,亚拉巴马州奥本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韦恩·弗林特说:“近年来,亚拉巴马州从民主党的全面执政腐败,变成了共和党的全面执政腐败,中间‘无缝对接’。”
但是,尽管亚拉巴马州腐败严重,它在美国还不算是“鹤立鸡群”。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两位教授曾在2014年发布过一项研究,显示亚拉巴马州仅仅是“全美最为腐败的十个州”之一——这十个州分别为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田纳西、伊利诺伊、宾夕法尼亚、亚拉巴马、阿拉斯加、南达科他、肯塔基和佛罗里达州。美国“公共诚信中心”前不久发布的评估报告则显示,在腐败程度一项中,按照被判有罪的官员数量排名,亚拉巴马州还在十名之外,排名第12位。可见,亚拉巴马州之前,还有腐败的“大个子”。
这些腐败之州有许多共同点,其中之一便是存在着像哈伯德一案所显示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政治”和“政治分赃”。
编辑:黄灵 [email protected]
州长“黯然下台”
本特利落到黯然下台这地步,当然是“咎由自取”。他在4月10日的辞职声明中说,“我曾经让大家失望,为此道歉”,并强调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果不该由家人和下属承担。这话出自这个政客之口,也真够“情深意长”的。
这次本特利辞职,乃不得不然。是的,他面对的压力当时已经如“排山倒海”呼啸而来。4月10日这天,州议会举行了听证会,就其性丑闻一案启动弹劾程序。一旦议会投票通过决定,本特利的下场将会很难堪,甚至会被押入监狱服刑。
据称,本特利所属的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的15人小组,在当天举行的听证会上听取了司法委员会特别顾问杰克·沙尔曼的程序性事项介绍和调查结果,并审议了有关本特利的弹劾问题。在此之前,州最高法院已于4月8日批准州众议院弹劾州长的程序。
“两害相权取其轻”,本特利是聪明人,他终于同意承认两项轻罪并以辞职换取弹劾的终止。所以,辞职同一天,他便在法庭上承认自己犯有两项轻罪——未能及时上报一笔5万美元的竞选捐款,以及利用竞选资金为其助理暨情人丽贝卡·考德威尔·梅森支付9000美元顾问费。不过,老谋深算的他,仍不直接承认与前助理有不正当关系,而且还动用公共资源竭力阻止相关证据曝光,虽然证据确凿。嘴却是硬的。
也许,这与他的资历硬有关。他参加过越战,任随军医生。退役后在家乡行医,成为亚拉巴马州知名的医生。后开办医药企业,成为成功的商人。2002年开始从政,进入亚拉巴马州议会工作,先后担任州众议院教育委员会、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成员。2010年11月在州长选举中获胜,2011年1月就任。2014年赢得选举,连任州长。
可能正是因为资历硬,他才敢“铤而走险”,色胆包天,动起了女助理的念头。这桩地下婚外情在去年浮出水面。已与本特利结婚50年的妻子戴安娜·本特利突然提出离婚。延宕到2016年3月,本特利与梅森的桃色新闻已是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这也缘于本特利的“咄咄逼人”。当时,本特利开除了州政府执法秘书斯潘塞·科利尔,后者于是“反戈一击”,向媒体爆料了他掌握的上司的婚外情信息,其中包括原先由戴安娜录制的本特利与情人的通话录音。
调查一年多后,更发现了其他令人吃惊的事情。为掩盖婚外情事实,本特利曾让自己的安保团队逼迫儿子保罗·本特利交出录音。戴安娜的私人秘书也告诉调查人员,本特利怀疑她帮助其前妻录制自己与情人的通话,威胁要让她丢掉饭碗。这可是比婚外情本身更加严重的问题。所以,调查报告写道:“为确保让下属封口,本特利营造了一种恐吓氛围。他对相关录音的关注简直是一种执念。”
仕途“戛然而止”
罗伯特·本特利“勇于”辞职,也算是他“识时务者为俊杰”。
调查显示,本特利确实跌入了“温柔之乡”。媒体披露,两人经常有内容煽情和露骨的短信和电话往来,一时之间,州府府邸是“活色生香”,成了你侬我侬的“温柔之乡”。自然,跌入了“温柔之乡”,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勤于政务”。也因此,2016年4月时,23名州议员便曾签署过一项决议,抨击本特利的腐败和玩忽职守。
所以,本特利所涉之事,绝非桃色绯闻这般“粉红色”。州司法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就称,女助理梅森对本特利施政拥有重大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梅森具有行政干才,而是她愿意投怀送抱。州伦理委员会发现,州长的婚外情可能违法,于是,他们向蒙哥马利县地区检察官建议,对州长提出四项重罪指控,包括违反“竞选资金法”和“道德法”。
然而,本特利蔑视所有指控。尽管本特利一贯地“嘴硬”,他在亚拉巴马州已经声名狼藉。去年,他的桃色绯闻曝出之前,还曾被曝其他丑闻,被指在海边度假时出动州政府的直升机去取回他落在家乡的钱包,显然,这是典型的权力作祟,也是典型的靡费公帑。当时,他本人正在五小时车程之外的科罗拉多州摩根堡的海滩度假屋里,发现钱包忘拿,于是竟让州执法部门官员前往他的家乡塔斯卡卢萨取回他遗忘在那里的钱包。舆论起来后,本特利对此自然是“模糊应对”,称并不清楚钱包是通过何种方式取回来的,还辩称“我没有要求使用直升机。这件事听上去很糟糕,看上去也如此”。
对此,州执法部门负责人斯坦·斯特布勒当时就“打”了他的“脸”,证实州政府曾出动直升机为州长本特利取回钱包的相关报道属实,并意在弦外地表示,执法机构经常会为他们保护的州政府官员取回被遗忘的物品,“这是真的,但开车取回是最常见的方式”。
所以,形势比人强,毕竟东流去。本特利最终在州议会举行听证会的当天辞职,并在法庭上承认两项轻罪。根据认罪协议,本特利必须上缴将近3.7万美元竞选资金,并面临缓刑一年和从事100小时社区服务的惩罚。法官也下令班特利必须放弃退休福利,并被禁止出任公职。
本特利的仕途,可以说戛然而止了。
腐败“无缝连接”
这个亚拉巴马州,这些年,可不太平。
本特利是不到一年来该州第三个因丑闻丢掉饭碗的高級公职人员。
州议会前议长迈克·哈伯德2016年7月被判入狱四年,他是因利用个人影响力帮助一项议案获议会批准从而为自己的公司和关联企业谋私利,并接受游说公司的礼品等入罪的。
同时,本特利也是该州历史上第四个没有干满任期便下台的州长。1993年,时任州长盖伊·亨特因私用20万美元公共资金被判有罪,随后辞职。“前腐后继”,2006年,前州长唐·西格尔曼在离任三年后被判受贿罪名成立。
前议长哈伯德被称为亚拉巴马州政坛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这一案涉案的都是“人中凤凰”,皆为该州政商精英,包括前后两任州长鲍勃·赖利和罗伯特·本特利、议员、银行高管、地产大亨和游说集团人士。从政府角度说,是囊括了州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他的“朋友圈”,也主要来自其竞选和从政过程中与其过从甚密的大公司。
与本特利如出一辙,哈伯德也对指控一概否认;共和党还有人甚至指责州司法部调查方式粗暴。
哈伯德能量确实惊人。2010年,共和党在选举中获胜,赢得州长席位,还在州众议院占据多数。哈伯德便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翻盘的“秘诀”就是充分利用该州的政商关系,构建了某种“利益共同体”,争取大公司对其竞选的支持,并在大选后实施有利于大公司的政策。
这便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
讽刺的是,为了平息舆论对其腐败和裙带关系的指责,2010年哈伯德就任州议会众议长后,通过了堪称美国最为严格的反腐败法。然而,仅仅四年后,他本人便违反了多项他自己制定的法律,并因此落马。
这次,本特利的黯然下台,表面上是因性丑闻引发,其实,真正的症结,也是腐败,即滥用州资源进行利益输送。对此,亚拉巴马州奥本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韦恩·弗林特说:“近年来,亚拉巴马州从民主党的全面执政腐败,变成了共和党的全面执政腐败,中间‘无缝对接’。”
但是,尽管亚拉巴马州腐败严重,它在美国还不算是“鹤立鸡群”。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两位教授曾在2014年发布过一项研究,显示亚拉巴马州仅仅是“全美最为腐败的十个州”之一——这十个州分别为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田纳西、伊利诺伊、宾夕法尼亚、亚拉巴马、阿拉斯加、南达科他、肯塔基和佛罗里达州。美国“公共诚信中心”前不久发布的评估报告则显示,在腐败程度一项中,按照被判有罪的官员数量排名,亚拉巴马州还在十名之外,排名第12位。可见,亚拉巴马州之前,还有腐败的“大个子”。
这些腐败之州有许多共同点,其中之一便是存在着像哈伯德一案所显示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政治”和“政治分赃”。
编辑:黄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