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漫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反复朗读课文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朗读,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朗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加强智力的发展。儿童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教学的目的。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快,儿童朗读比较默读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们朗读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有话不敢说,怕自己说错了给同学笑话,或有话说不清,有话写不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平时,学生要通过说话互相交流思想。课堂上,学生要通过举手发言,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抓好朗读教学,对学生学好语文有很大促进作用。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抓好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说话和写作的能力。
  抓朗读教学要防止不用心、不动脑、眼睛不看书、摇头摆脑,跟着别人大声读的现象。一定要学生做到朗读时眼看、口动、精神集中。边读边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读才能有较大收获。如我在教《小马过河》一文时,注意朗读指导,要求学生在读“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小马问老牛的话用礼貌、询问的语气读。松鼠的话“小马”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别过河,别过河”速度要快些,连着说,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小马吃惊地问”要读出害怕、紧张的语气。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习兴趣极浓,课堂气氛很好,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想读,百读不厌。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从微观上说,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朗读可以多样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经过实践,本人觉得以下几点切实可行。
  一是比较朗读。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
  二是看图朗读。低中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一年级课文《金色的秋天》,“金黄”、“飘落”都可以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秋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三是想象朗读。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知性与理性的问题,是黑格尔以后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黑格尔提出过知性逻辑与理性逻辑的区别,他的逻辑就是理性逻辑,甚至他的整个哲学可以称为理性哲学,理性是他的整个哲学
刘伯承元帅曾有一句名言:慈不带兵。即心慈手软、优柔寡断的人不能带兵打仗。仔细琢磨,我觉得对这句话如果稍加改动也适用于消防监督工作,即“慈不治火”。意思是指在日常消防监
又是一个多事之秋:今年7月以来,从四川到陕西,从上海到山东……一起起特大群死群伤事故接连发生。
自我校申报的“民办学校活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列为“十二五”重点课题以后,我校全体师生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和主持下,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在基础年级脚踏实地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验,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校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教师们坚持教改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决心也越来越坚定。回顾近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现作中期总结报告如下。  一、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理
又一个国庆节来到了。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一、阅读科普作品,理性成长  确实,读书节的主题大都是提倡以阅读文学作品为主。文学作品很受学生欢迎,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随着他们渐渐地与这个社会接触,他们在个性心理方面开始趋于稳定和成熟,逐渐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心去感受这个社会,从而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文学作品是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生活得到的大量感性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日益为广大群众和干部所掌握.但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却仍然禁锢着不少人的头脑。好走圾端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作文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广大教师常常讨论的难题之一。从作文的现状看,很多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认为作文是一件“苦差事”,对作文产生厌恶与恐惧心理,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套话连篇,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因此作文教学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些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习作过程中为学生“导”好航。 
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掘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评经济浪漫主义》)依据列宁的这一原则,王符在两汉哲学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