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与做人的紧密联系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书读多了,文章写好了,其做人的标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也趋于严格,人品也会变得高尚。作文与做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确有不少教师忽略了“做人是作文的基础”这一道理,在技法上做过多的文章,力主学生的作文立意高远,并津津乐道于立意高远的方法,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立意高远的根本——做人的高远境界。针对这种重心偏离的现象,作文教学应当将重心复位,把强调作文教学的技法训练转向教会学生做人这一根本基础上来。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会做人了,有了较高境界,作文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源泉。立足于做人的作文,才能避免矫揉造作,瞎编硬套。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呢?
1.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独立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自我个性、自由舒展的精神世界,不脱离真实的人的基本生活愿望。
2.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教师要深入学生心灵去启迪他们感悟生活、再现生活的灵性和智慧。作文训练的首要一环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不要急于用文体框架去束缚他们,而是首先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气氛,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教师要用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去把学生吸引过来,让学生一见这些作文题目就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内心深处点燃他们的感知力、思考力、创造力。久而久之,养成写作习惯了,有了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立意构思、写作技巧等的训练,效果会更为显著。
3.要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把作文当作学生心理动向的风向标,通过学生作文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个别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研究,认真解决,可以在评语中与学生沟通,在讲评中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尤其是潜能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在讲评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必要时可以开展个别谈话,但教师方法一定要得当,不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态度要真诚,并为学生做好保密工作。
4.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模范形象。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教师的自身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仿效的榜样。其次在讲评阶段,老师写“下水”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老师写“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具体实在,从而在敬佩信服老师的写作能力之余,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认同感。叶圣陶说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
总之,作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人格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
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确有不少教师忽略了“做人是作文的基础”这一道理,在技法上做过多的文章,力主学生的作文立意高远,并津津乐道于立意高远的方法,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立意高远的根本——做人的高远境界。针对这种重心偏离的现象,作文教学应当将重心复位,把强调作文教学的技法训练转向教会学生做人这一根本基础上来。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会做人了,有了较高境界,作文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源泉。立足于做人的作文,才能避免矫揉造作,瞎编硬套。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呢?
1.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独立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自我个性、自由舒展的精神世界,不脱离真实的人的基本生活愿望。
2.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教师要深入学生心灵去启迪他们感悟生活、再现生活的灵性和智慧。作文训练的首要一环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不要急于用文体框架去束缚他们,而是首先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气氛,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教师要用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去把学生吸引过来,让学生一见这些作文题目就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内心深处点燃他们的感知力、思考力、创造力。久而久之,养成写作习惯了,有了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立意构思、写作技巧等的训练,效果会更为显著。
3.要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把作文当作学生心理动向的风向标,通过学生作文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个别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研究,认真解决,可以在评语中与学生沟通,在讲评中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尤其是潜能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在讲评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必要时可以开展个别谈话,但教师方法一定要得当,不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态度要真诚,并为学生做好保密工作。
4.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模范形象。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教师的自身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仿效的榜样。其次在讲评阶段,老师写“下水”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老师写“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具体实在,从而在敬佩信服老师的写作能力之余,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认同感。叶圣陶说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
总之,作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人格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