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优化结构方案和改进结构技术,提高结构材料的利用率,创造节约型结构产品是大势所趋。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房屋建筑对地基工程的沉降程度和强度标准有了更严的要求,尤其是软土地基,如果不按照严格的规定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或者施工方式欠佳,就会使房层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1 软土地基及其特点
1.1软土地基是由淤泥质土、淤泥、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及抗剪强度低的土构成的地基,具有强度变化缓慢、不均匀,加荷载易变形,变形速率大且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
1.2 软土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并具有触变性、流变性等特殊的土力学性质,工程利用条件较差。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无法承受大规模建筑物的荷载,易出现地基局部破坏甚至整体滑动的危险;软土地基的灵敏度高,在地基施工时产生的挤压、搅拌和振动,易引起地基破损,降低软土的强度。因此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才能进行房屋建造。
2 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工艺
2.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用于解决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原理是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塑料排水袋或砂井等),逐漸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其抗剪强度逐渐增长,从而使地基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1)电渗排水法。主要利用其来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或边坡稳定性的目的。在土中插入接通直流电的金属电极,通过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软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并将水从阴极排除,借助电渗作用来逐渐排除土中水。
(2)堆载预压法。房屋建造之前,在建筑场地通过临时堆填与建筑物相等或大于建筑物荷载的土石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加载预压,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的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3)砂井法。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并,在砂井之上铺设沙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载固结,并加速强度增长。
2.2 胶结法。
基本原理是在软层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固化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1)水泥土搅拌法。利用水泥、石灰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形成坚硬的拌和柱体,与原地基共同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灌浆法。利用压力泵把水泥、水泥混合物或其他化学浆液灌入土体,使其与原地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渗、堵漏、加固的目的。
(3)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待处理土层的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形成高压射流来冲击破坏土体。待浆液凝固后,便与土粒混合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3 置换法。
基本原理是以沙、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1)石灰桩法。石灰桩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塑性指标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石灰作为固化剂处理的临时加固效果比水泥要好得多。石灰桩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利用机械或人工成孔,填入生石灰并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膨胀、吸水、放热作用以及与地基土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善桩体周围地基土的化学性质,在稳定地基土的同时,提高了强度,并使桩体与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将一定配合比率的石屑、碎石、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加水拌和后,用振动沉管桩机或其他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桩体。并在这种桩的桩顶铺上一层褥垫层,桩间土、褥垫层和桩形成了复合地基,这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由它组成的复合地基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承载力。
(3)碎石桩法。利用一种单向(双向)振动的振冲器或冲击荷载将桩管挤入地层并在地基中成孔,然后边填入碎石边振实,形成密实的碎石桩。桩体和原来的桩周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碎石桩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从而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4)强夯置换法。
对厚度小于7m的软弱土层,边强边填碎石,形成深度3m-7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墩体,碎石墩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
2.4 其它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换填法。将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充质地坚硬、性能稳定、强度较高、具有抗侵蚀性的砂、卵石、碎石、灰土、素土、矿渣、煤渣等材料,并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换填法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质土、淤泥、松散素填土、杂填土。
(2)挤压密实法。对软土厚度大于3m且分布面积广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夯击、挤压、爆破和振动等手段来提高地基承载力。通常处理方法有表层压实法、强夯法、重锤夯实法、碎石桩法、爆破法等。
(3)加筋法。在高填土、填土及砂土等软弱土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加筋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受力杆件、拉筋等提高地基整体性和承载力,减小建筑设计物的不均匀沉降。常用加筋法有:加筋土、土层锚杆、树根桩法等。
3 结语
3.1 软土地基由于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等特点而容易发生变形,从而易使整个房屋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并导致结构损坏,若选择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或建筑物等,必须对软土地基做切实可行的技术处理措施,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本文中所阐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均是比较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必须有选择的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软土地其处理工程中,首先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认真的勘察,分析其地质特点,检查土层分布,同时要注意软土地基不稳定将造成的危害,针对复杂的软土地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保证结构安全,使之更为经济,更加有效。
3.2 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已经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需要在大量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积累更多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变形特性与不均匀沉降资料,探索总结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与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最终使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立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李海蕾,邓传利.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3]张雁,常守权.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软土地基加固及土地资源再生新技术研究[A].方志出版社,2010.
[4]高进科.桩基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交通世界,2008.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优化结构方案和改进结构技术,提高结构材料的利用率,创造节约型结构产品是大势所趋。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房屋建筑对地基工程的沉降程度和强度标准有了更严的要求,尤其是软土地基,如果不按照严格的规定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或者施工方式欠佳,就会使房层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1 软土地基及其特点
1.1软土地基是由淤泥质土、淤泥、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及抗剪强度低的土构成的地基,具有强度变化缓慢、不均匀,加荷载易变形,变形速率大且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
1.2 软土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并具有触变性、流变性等特殊的土力学性质,工程利用条件较差。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无法承受大规模建筑物的荷载,易出现地基局部破坏甚至整体滑动的危险;软土地基的灵敏度高,在地基施工时产生的挤压、搅拌和振动,易引起地基破损,降低软土的强度。因此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才能进行房屋建造。
2 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工艺
2.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用于解决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原理是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塑料排水袋或砂井等),逐漸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其抗剪强度逐渐增长,从而使地基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1)电渗排水法。主要利用其来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或边坡稳定性的目的。在土中插入接通直流电的金属电极,通过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软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并将水从阴极排除,借助电渗作用来逐渐排除土中水。
(2)堆载预压法。房屋建造之前,在建筑场地通过临时堆填与建筑物相等或大于建筑物荷载的土石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加载预压,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的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3)砂井法。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并,在砂井之上铺设沙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载固结,并加速强度增长。
2.2 胶结法。
基本原理是在软层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固化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1)水泥土搅拌法。利用水泥、石灰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形成坚硬的拌和柱体,与原地基共同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灌浆法。利用压力泵把水泥、水泥混合物或其他化学浆液灌入土体,使其与原地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渗、堵漏、加固的目的。
(3)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待处理土层的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形成高压射流来冲击破坏土体。待浆液凝固后,便与土粒混合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3 置换法。
基本原理是以沙、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1)石灰桩法。石灰桩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塑性指标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石灰作为固化剂处理的临时加固效果比水泥要好得多。石灰桩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利用机械或人工成孔,填入生石灰并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膨胀、吸水、放热作用以及与地基土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善桩体周围地基土的化学性质,在稳定地基土的同时,提高了强度,并使桩体与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将一定配合比率的石屑、碎石、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加水拌和后,用振动沉管桩机或其他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桩体。并在这种桩的桩顶铺上一层褥垫层,桩间土、褥垫层和桩形成了复合地基,这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由它组成的复合地基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承载力。
(3)碎石桩法。利用一种单向(双向)振动的振冲器或冲击荷载将桩管挤入地层并在地基中成孔,然后边填入碎石边振实,形成密实的碎石桩。桩体和原来的桩周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碎石桩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从而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4)强夯置换法。
对厚度小于7m的软弱土层,边强边填碎石,形成深度3m-7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墩体,碎石墩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
2.4 其它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换填法。将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充质地坚硬、性能稳定、强度较高、具有抗侵蚀性的砂、卵石、碎石、灰土、素土、矿渣、煤渣等材料,并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换填法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质土、淤泥、松散素填土、杂填土。
(2)挤压密实法。对软土厚度大于3m且分布面积广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夯击、挤压、爆破和振动等手段来提高地基承载力。通常处理方法有表层压实法、强夯法、重锤夯实法、碎石桩法、爆破法等。
(3)加筋法。在高填土、填土及砂土等软弱土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加筋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受力杆件、拉筋等提高地基整体性和承载力,减小建筑设计物的不均匀沉降。常用加筋法有:加筋土、土层锚杆、树根桩法等。
3 结语
3.1 软土地基由于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等特点而容易发生变形,从而易使整个房屋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并导致结构损坏,若选择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或建筑物等,必须对软土地基做切实可行的技术处理措施,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本文中所阐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均是比较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必须有选择的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软土地其处理工程中,首先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认真的勘察,分析其地质特点,检查土层分布,同时要注意软土地基不稳定将造成的危害,针对复杂的软土地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保证结构安全,使之更为经济,更加有效。
3.2 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已经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需要在大量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积累更多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变形特性与不均匀沉降资料,探索总结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与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最终使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立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李海蕾,邓传利.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3]张雁,常守权.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软土地基加固及土地资源再生新技术研究[A].方志出版社,2010.
[4]高进科.桩基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交通世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