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40-01
摘 要 高考体育考生的术科考试前准备工作,一直是中学体育教师关心的问题。为了使考生更好地适应高考气氛,考出好成绩,本文针对体育考生的特性,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浅谈高考体育考生术科考前的分析与对策:一是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二是重视模拟考试;三是针对考前以及考试过程中紧张的应对方法;四是进行模拟考试;五是分析、总结模拟考得失。
关键词 高考体育 考前心理 状态调整
对体育专业考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从思想上、心理上、方法上等方面加以调整是取得体育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为了使考生更好地适应高考气氛,考出好成绩,教师们都要安排考前的模拟考试,从考前训练计划的调整、技术和战术的运用,包括合理饮食的安排、睡眠、场地器材、天气、观众、考生情绪的调整,到考试中注意问题及裁判员特点等,都要认真考虑。
一、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在2016年高考备考中对体育考生加强了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的训练并进行了考前模拟考试。2016年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参加考试28人其中有22位考生体育术科取得200分以上。在2016年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考生全部取得了比平时考试要好的成绩。高考体育考试即将到来,考生考前训练切不可忽视,合理有效科学的考前模拟考试,能使学生带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即将来临的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为考生在考试中考出满意的成绩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模拟考试
(一)笔者在考前的一周的训练安排中,训练总量则相应减少,约为训练准备期的1/3或1/4,练习强度次数也减少。在考前两天安排休息一天,考前一天再轻量训练和专门准备运动,在练习的方法、方式及训练地点上要有所变化,但不应过分用力,达到微微出汗为宜。这些准备运动和轻量练习,有助于防止第二天的考试出现过度兴奋,从而达到改善代谢和提高身体工作能力。
(二)考前学生的饮食一定要科学,不能暴饮暴食,此时的营养补充以膳食为主要来源,要多吃一些含热量高的食物,辅以补充基础性运动营养品,但睡眠一定要充足,以助疲劳的消除。
(三)考前模拟心理训练要在结合技术和战术训练同时,突出强调情绪训练的因素。如场地器材、天气、观众、考生考前注意事项、心理指导等在训练中有意识安排强手或弱手通过模拟高考体育考试,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考试环境。
(四)考前准备活动安排非常重要。准备活动的开始时间、内容、量和持续时间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准备活动的负荷根据学生的平时习惯和承受能力来制定,一般使身体达到足够的发热程度为宜,使考生机体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并投入考试。
三、进行模拟考试及反思矫正
(一)100米
1.考生进入运动场时做高抬腿+后蹬跑+快速跑(10米+10米+10米)×2-3组。
2.考生听1—2次枪声,以适应发令节奏。
3.考生在自己考试跑道上做1——2次起跑练习,注意动作技术,不要用全力。
4.考生做“各就位”之前做1——2次深呼吸,减轻考生紧张应试心理,在冷静、自信基础上准备考试。
5.考生特别注意不要抢跑,否则造成终生后悔,如有考生抢跑(考生听到裁判召回的信号如哨子声)自己首先起身或慢跑回来起点做几次原地高抬腿,接着同第4点相同。
6.考生听到鸣枪后,只要未听到召回的信号,就要一直跑,千万别停下。
7.考生跑到终点冲刺后要有缓冲跑,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8.考生考试结束后注意身体保暧,拿好自己东西,以防丢失,特别是准考证。
(二)实心球
1.考生做好手指、肩、腰、髋等关节的伸展活动,做几次徒手掷实心球完整动作练习。
2.考生适当做几次指卧撑,刺激手指、手腕力量,为掷实心球作准备。
3.考生到达投掷场地后尽量试掷1-2次,但不要过分用力。
4.考生第一次考试掷实心球非常重要,一定要沉着、放松、大胆,充分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水平或超水平发挥。
(三)立定三级跳远
1.考生做好准备运动。在旁边进行试跳,感受节奏,不行用全力去跳。
2.考生在自信基础上进行考试,争取第一次考试获好成绩。
3.考生注意不要犯规。
四、分析总结模拟考得失
(一)我们学校的体育考生的训练时间都安排得很少的,在早上有1小时训练,下午放学后有2小时训练,属于业余训练,而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术科基础水平都比较差,要使他们能在高考时顺利地取得优秀的体育术科成绩,只有参加体育术科模拟考试才能提高考生心理素质和应考能力。
(二)在老师方面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要注意的,部分地市带考教师的心理调整方面的知识欠缺,使考生考前根本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心理调整,以达到最佳应考心理状态。造成临考出现不良心理现象,严重地影响着考试成绩甚至出现失败。
(三)建议。加强带考教师心理训练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心理状态调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做到掌握每个考生的考前动机,根据不同的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使之逐年形成最佳应考心理状态。加强体育考生的自身心理状态调整训练,树立正确地应考思想,教会考生一些简易的自我心理调控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永辉.怎样组织体育考生的考前模拟测试[J].田径.2004年第5期.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4年5月.
[2] 余卫平.论体育考生的心理素质对应考能力的影响[J].太原.高教新论:1995,4:79-80.
摘 要 高考体育考生的术科考试前准备工作,一直是中学体育教师关心的问题。为了使考生更好地适应高考气氛,考出好成绩,本文针对体育考生的特性,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浅谈高考体育考生术科考前的分析与对策:一是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二是重视模拟考试;三是针对考前以及考试过程中紧张的应对方法;四是进行模拟考试;五是分析、总结模拟考得失。
关键词 高考体育 考前心理 状态调整
对体育专业考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从思想上、心理上、方法上等方面加以调整是取得体育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为了使考生更好地适应高考气氛,考出好成绩,教师们都要安排考前的模拟考试,从考前训练计划的调整、技术和战术的运用,包括合理饮食的安排、睡眠、场地器材、天气、观众、考生情绪的调整,到考试中注意问题及裁判员特点等,都要认真考虑。
一、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在2016年高考备考中对体育考生加强了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的训练并进行了考前模拟考试。2016年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参加考试28人其中有22位考生体育术科取得200分以上。在2016年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考生全部取得了比平时考试要好的成绩。高考体育考试即将到来,考生考前训练切不可忽视,合理有效科学的考前模拟考试,能使学生带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即将来临的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为考生在考试中考出满意的成绩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模拟考试
(一)笔者在考前的一周的训练安排中,训练总量则相应减少,约为训练准备期的1/3或1/4,练习强度次数也减少。在考前两天安排休息一天,考前一天再轻量训练和专门准备运动,在练习的方法、方式及训练地点上要有所变化,但不应过分用力,达到微微出汗为宜。这些准备运动和轻量练习,有助于防止第二天的考试出现过度兴奋,从而达到改善代谢和提高身体工作能力。
(二)考前学生的饮食一定要科学,不能暴饮暴食,此时的营养补充以膳食为主要来源,要多吃一些含热量高的食物,辅以补充基础性运动营养品,但睡眠一定要充足,以助疲劳的消除。
(三)考前模拟心理训练要在结合技术和战术训练同时,突出强调情绪训练的因素。如场地器材、天气、观众、考生考前注意事项、心理指导等在训练中有意识安排强手或弱手通过模拟高考体育考试,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考试环境。
(四)考前准备活动安排非常重要。准备活动的开始时间、内容、量和持续时间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准备活动的负荷根据学生的平时习惯和承受能力来制定,一般使身体达到足够的发热程度为宜,使考生机体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并投入考试。
三、进行模拟考试及反思矫正
(一)100米
1.考生进入运动场时做高抬腿+后蹬跑+快速跑(10米+10米+10米)×2-3组。
2.考生听1—2次枪声,以适应发令节奏。
3.考生在自己考试跑道上做1——2次起跑练习,注意动作技术,不要用全力。
4.考生做“各就位”之前做1——2次深呼吸,减轻考生紧张应试心理,在冷静、自信基础上准备考试。
5.考生特别注意不要抢跑,否则造成终生后悔,如有考生抢跑(考生听到裁判召回的信号如哨子声)自己首先起身或慢跑回来起点做几次原地高抬腿,接着同第4点相同。
6.考生听到鸣枪后,只要未听到召回的信号,就要一直跑,千万别停下。
7.考生跑到终点冲刺后要有缓冲跑,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8.考生考试结束后注意身体保暧,拿好自己东西,以防丢失,特别是准考证。
(二)实心球
1.考生做好手指、肩、腰、髋等关节的伸展活动,做几次徒手掷实心球完整动作练习。
2.考生适当做几次指卧撑,刺激手指、手腕力量,为掷实心球作准备。
3.考生到达投掷场地后尽量试掷1-2次,但不要过分用力。
4.考生第一次考试掷实心球非常重要,一定要沉着、放松、大胆,充分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水平或超水平发挥。
(三)立定三级跳远
1.考生做好准备运动。在旁边进行试跳,感受节奏,不行用全力去跳。
2.考生在自信基础上进行考试,争取第一次考试获好成绩。
3.考生注意不要犯规。
四、分析总结模拟考得失
(一)我们学校的体育考生的训练时间都安排得很少的,在早上有1小时训练,下午放学后有2小时训练,属于业余训练,而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术科基础水平都比较差,要使他们能在高考时顺利地取得优秀的体育术科成绩,只有参加体育术科模拟考试才能提高考生心理素质和应考能力。
(二)在老师方面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要注意的,部分地市带考教师的心理调整方面的知识欠缺,使考生考前根本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心理调整,以达到最佳应考心理状态。造成临考出现不良心理现象,严重地影响着考试成绩甚至出现失败。
(三)建议。加强带考教师心理训练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心理状态调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做到掌握每个考生的考前动机,根据不同的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使之逐年形成最佳应考心理状态。加强体育考生的自身心理状态调整训练,树立正确地应考思想,教会考生一些简易的自我心理调控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永辉.怎样组织体育考生的考前模拟测试[J].田径.2004年第5期.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4年5月.
[2] 余卫平.论体育考生的心理素质对应考能力的影响[J].太原.高教新论:1995,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