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以“基于轨道交通电务工程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为主题,向教育部申请试点并获批准,成为河南省首批唯一一所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试点单位。我校以铁道信号、电气化铁道供电、通信技术三个骨干专业为试点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经过近三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即“一核双轮三维”体系。
一、一核: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载体和有效形式,其根本核心是培养高质量和高素质技能人才。我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以培养铁路电务施工“中级工”为目标,多途径多方式全面提升学徒培养质量。我校从学徒的日常行为规范、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养三个大的方面着手,严格班级管理,开展专业能力提升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事,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学、完善质量监控机制等方式,不断提升学徒培养质量,打造我校人才培养“名片”。经过近两年培养,学徒班各项考核指标名列前茅。学徒参加各级各类赛事30余次,参与学徒近600人次,取得省或全国性行业竞赛荣誉20余人次,取得国赛荣誉3人次。学徒在轮岗实习期间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与肯定,认为我校培养的学徒纪律严明,专业知识和技能本领过硬,综合素养较高,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我校合作。
二、双轮:“双主体”育人,“双重身份”驱动
(一)“双主体”育人
我校隆重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学徒(由监护人代签)、企业、学校三方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招生、学徒培养、就业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学徒在校学习期间,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及校本教材开发、学徒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学徒轮岗期间,我校派出带队教师,协助企业师傅指导学徒开展轮岗实习,与企业师傅一起“双主体”育人,并做好学徒轮岗实习期间的相关考核及学徒管理工作,将“双主体”育人贯穿于试点工作始终。
(二)双重身份
学生身份的转变,“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是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又一重要特征。但由于我校专业和合作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特殊性, 特别是中职学生入学年龄未满18周岁等诸多原因,现实中很难实现“招生即招工”。为此,我校与合作企业多次沟通,采取了“先招生再招工”的学徒生成模式,即我校招生→学生报名→我校筛选→企业认定→签订协议→进入学徒班→轮岗实习(员工身份)。我校和企业一起组建铁道信号专业学徒班2个,学徒90名;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学徒班2个,学徒90名;通信技术专业学徒班1个,学徒45名。学徒在校期间,由我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共同管理。轮岗期间,企业支付学徒工资,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定学徒“双重身份”。
三、三维:“多元结构”教师团队,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成才途径
(一)组建“多元结构”教师团队
我校组建了由理论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德育指导教师组成的“多元结构”教师团队,并实行“包班制”,创新教学及班级管理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借鉴德国“双元结构”教学模式,采用“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授课形式,即理论指导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同时授课。理论指导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实践指导教师同步展示相关设备及操作过程,在演示结束后,立即组织学徒现场进行操练,针对操练中的问题,两位老师及时予以解决。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诸多难题,教学内容也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学徒听得懂、学得会,学习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二)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
我校对学徒的考核评价初步形成了学历证书、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出师证”三证为支撑的多元评价体系,三证齐全,才算正式“出师”。“出师”采取 “闯关”模式,结合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将学徒必备知识和技能分成5~7个模块或项目,学徒需完成所有模块和项目考核,才算“闯关”成功,才能获取“出师证”。同时,我校还编制了《我的成长足迹》,将学徒自评、教师团队评价、家长评定和我校鉴定融为一体。在学徒轮岗实习中,我校编订了《学徒轮岗周记》和《学徒轮岗实习鉴定表》,将学徒自评、企业师傅和企业评定纳入其中,真正做到对学徒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
(三) 开通多元成才途径
学徒各有所长,发现每一位学徒的闪光点,让学徒都能享有出彩機会,是学徒成才的关键。我校在试点中广泛开展专业能力提升活动,强化学徒本领,培养工匠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展示学徒才华,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徒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发掘学徒才干,开拓学徒视野,激励学徒不断提升自我。
“一核双轮三维”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还带动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改革创新,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徒的共赢。
(责编 周继平)
一、一核: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载体和有效形式,其根本核心是培养高质量和高素质技能人才。我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以培养铁路电务施工“中级工”为目标,多途径多方式全面提升学徒培养质量。我校从学徒的日常行为规范、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养三个大的方面着手,严格班级管理,开展专业能力提升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事,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学、完善质量监控机制等方式,不断提升学徒培养质量,打造我校人才培养“名片”。经过近两年培养,学徒班各项考核指标名列前茅。学徒参加各级各类赛事30余次,参与学徒近600人次,取得省或全国性行业竞赛荣誉20余人次,取得国赛荣誉3人次。学徒在轮岗实习期间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与肯定,认为我校培养的学徒纪律严明,专业知识和技能本领过硬,综合素养较高,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我校合作。
二、双轮:“双主体”育人,“双重身份”驱动
(一)“双主体”育人
我校隆重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学徒(由监护人代签)、企业、学校三方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招生、学徒培养、就业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学徒在校学习期间,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及校本教材开发、学徒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学徒轮岗期间,我校派出带队教师,协助企业师傅指导学徒开展轮岗实习,与企业师傅一起“双主体”育人,并做好学徒轮岗实习期间的相关考核及学徒管理工作,将“双主体”育人贯穿于试点工作始终。
(二)双重身份
学生身份的转变,“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是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又一重要特征。但由于我校专业和合作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特殊性, 特别是中职学生入学年龄未满18周岁等诸多原因,现实中很难实现“招生即招工”。为此,我校与合作企业多次沟通,采取了“先招生再招工”的学徒生成模式,即我校招生→学生报名→我校筛选→企业认定→签订协议→进入学徒班→轮岗实习(员工身份)。我校和企业一起组建铁道信号专业学徒班2个,学徒90名;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学徒班2个,学徒90名;通信技术专业学徒班1个,学徒45名。学徒在校期间,由我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共同管理。轮岗期间,企业支付学徒工资,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定学徒“双重身份”。
三、三维:“多元结构”教师团队,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成才途径
(一)组建“多元结构”教师团队
我校组建了由理论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德育指导教师组成的“多元结构”教师团队,并实行“包班制”,创新教学及班级管理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借鉴德国“双元结构”教学模式,采用“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授课形式,即理论指导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同时授课。理论指导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实践指导教师同步展示相关设备及操作过程,在演示结束后,立即组织学徒现场进行操练,针对操练中的问题,两位老师及时予以解决。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诸多难题,教学内容也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学徒听得懂、学得会,学习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二)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
我校对学徒的考核评价初步形成了学历证书、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出师证”三证为支撑的多元评价体系,三证齐全,才算正式“出师”。“出师”采取 “闯关”模式,结合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将学徒必备知识和技能分成5~7个模块或项目,学徒需完成所有模块和项目考核,才算“闯关”成功,才能获取“出师证”。同时,我校还编制了《我的成长足迹》,将学徒自评、教师团队评价、家长评定和我校鉴定融为一体。在学徒轮岗实习中,我校编订了《学徒轮岗周记》和《学徒轮岗实习鉴定表》,将学徒自评、企业师傅和企业评定纳入其中,真正做到对学徒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
(三) 开通多元成才途径
学徒各有所长,发现每一位学徒的闪光点,让学徒都能享有出彩機会,是学徒成才的关键。我校在试点中广泛开展专业能力提升活动,强化学徒本领,培养工匠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展示学徒才华,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徒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发掘学徒才干,开拓学徒视野,激励学徒不断提升自我。
“一核双轮三维”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还带动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改革创新,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徒的共赢。
(责编 周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