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ang052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强化职责意识 
  
  身在其职,必谋其位,班主任在教育系统中被尊称为“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恰如公鸡头上的一块肉——大小也是个官(冠)。如何做好一个班级的“首席执行官”,是个很值得思考的教育教学问题。 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教师,其劳动是双重的,班主任工作打破了工作与休息的界限,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其劳动成果却是隐性的。因此,班主任工作就是付出、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神圣使命。
  2.反复练知,提高素质。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储备量。兼有双重身份的班主任更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小学班级的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实施工作时必须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
  3.明确任务,综合实施。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各项文件指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的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
   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小学班主任,其专业服务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均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职业规范,讲究技能技巧,不仅要重“言传”,更应行“身教”,言行一致,时时处处努力做好表率。
  
  二、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制定规范计划 
  
  没有目标的人生将显得毫无意义,没有目标的班级则会杂乱无“章”。班主任——班级的掌舵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给班级明确一系列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更易使班集体凝聚力量,瞄准方向,其任重而道远。 
  1.掌握趋势,因校而宜。素质教育是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开发人的潜能,着力培养人的个性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搞好形象工程、业绩工程,掌握好学校的政策、规则及其通盘计划;另外一方面还要注重制定计划的实质性、远见性,为学生的未来全面负责。
  2.遵循规则,因班而宜。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在制定计划时需考虑其未来的发展特色,如何培养出独特的班级风格与健康的班级风气,发展建设整个班集体,将成为每位优秀班主任的努力方向。 
  3.关注个案,因人而宜。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席咨询师,应当要广施博爱。首先,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从其平时表现了解他们的基本才能及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其次,要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平等交流,使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感染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让学生之间主动交流,进而达到全班学生心态的健康成长。 
  
  三、做好班主任工作要确保实施工作 
  
  班主任对班级工作要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应注重挖掘、利用学生主体这一重要资源,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师生互动,让班级焕发异彩呢? 
  1.组建稳定的班委会。班委会成员既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又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头人,具有较高的威望与影响,建立一个稳定的班级领导核心必将有益于班内各项工作的开展。
  2.创设丰富的展示台。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强烈的欲望就是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班主任应抓住他们特定时期的独特心理,由教师牵头,学生自行组织设立展示平台,举辦特色活动,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渗透适当的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每时每刻都遨游于知识的殿堂之中。
  3.给予适当的知情权。每位学生在做完一件事后,都希望了解大家对他的评价,以及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倘若此时,班主任抓住契机,给学生一个“知情时间”,不失为一个教育教学的妙招。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每位教师都有义务积极主动的认真研读,并努力将其运用到更广阔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旨精神。
其他文献
<正>南京市以"枫桥经验"为蓝本,坚持系统化思维,展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结合"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定位,南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的基本理念主要体
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32年如一日,让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开山岛上。我院曾多次组织干警赴开山岛学习慰问,实地感受王继才夫妇的政治品格、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奋斗品质。英雄虽逝,犹照后人,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号召,以王繼才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准绳,守住心中的开山岛。  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王继才携妻孤悬海岛32年,坚守黄海前哨,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创业创新共进的新时代。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业,以商业机会(创业机会)为导向,是实现创新的过程,需要创新才能实现经济价值;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存在于创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如何把创新更好地融入创业之中,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创业机会的发现机制。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实现其潜在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0.3万个,比上年增长14.3%,增速创十年来最高。随着社会组织的数量急剧增长,其工作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逐步形成覆盖范围广、涉及门类全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亟需完善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机构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与合法化。  社会治理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更加凸显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