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乡镇党委、政府身处乡村振兴的一线战场,统筹推进“五个振兴”等任务艰巨繁重,尤其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提高站位、精心谋划,统筹做好“四则运算”。
在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上做“加法”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压实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在市、县领导联系指导,市、县部门帮扶支持的基础上,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下派“包村(社区)”,并选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下派“包组”,对脱贫监测户等低收入人群落实干部结对“包户”,压紧压实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基层干部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加强党建引领。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总抓手,通过党委会、现场会等形式定期听取村(社区)党组织抓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强化项目、资金、人力等调度,研究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大力推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培养发展本土人才,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积分量化评比,引导各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积极培养发展党员示范岗、党员中心户,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基层党建的全面提質引领乡村振兴全新开局。严格考核奖惩。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和督导密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结果优良的村(社区)在项目分配、评优选先、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抓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返贫风险和“急难愁盼”上做“减法”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平稳有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预警监测降风险。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明确“包组”干部每月会同村(居)民小组长一道进村入户收集社情民意,逐户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对因突发灾害、大病等造成家庭困难的群众,及时通过赈灾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式予以帮助,动态消除各种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转变职能提效率。坚持刀刃向内转变政府职能,细化明确由乡镇办理的行政服务项目所需手续、办理时限、办理方式和事权单位,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程序公开、限时办结、定期公示等机制,大幅压缩办理时限。针对部分年龄偏大、出行不便的群众,大力推行群众一般事项全程代办和上门服务制度,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为民办事解难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主动重心下沉,全覆盖关爱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看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促进产业振兴和融合发展上做“乘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改变传统农业散小弱局面,必须加强产业的规划设计,放大“乘数效应”,大幅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盘活壮大资产资源。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和宜机化改造,将分散、撂荒、耕种不便的土地按规划集中整理,着力改变“插花地”、“巴掌田”现状,提升土地使用效益。积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农民自有资金等投入乡村产业,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保障基本农田、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抗风险能力强的市场经济主体,适度规模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订单农业、现代养殖业等特色效益农业。大力推广优育品种、测土配方、5G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运用,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合作,着力构建集育种、养殖、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融合发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动群众投身“三变”改革,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管护销售等方式获得收益;健全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在保障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健全股份分红机制,充分激发各方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村民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共建共享、持续受益。
在整治脏乱无序和安全隐患上做“除法”
乡村建设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留乡村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整治。重构乡村空间。坚持“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理念,重构村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的同时,有序拆除农村废弃旱厕、圈舍和残垣断壁。清除盲点堵点,精心组织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村域道路、水系等,形成“微循环”。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户用厕所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行家禽圈养,常态化清除各类垃圾、废水和杂物,保持村庄清爽整洁;积极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清洁户”等示范创建活动,让广大群众全方位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改变随手抛物、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不良习惯。深化社区网格化治理。深化“枫桥经验”地方实践,健全“一约四会”,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动态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大力推行积分制管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清朗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党委书记)
在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上做“加法”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压实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在市、县领导联系指导,市、县部门帮扶支持的基础上,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下派“包村(社区)”,并选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下派“包组”,对脱贫监测户等低收入人群落实干部结对“包户”,压紧压实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基层干部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加强党建引领。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总抓手,通过党委会、现场会等形式定期听取村(社区)党组织抓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强化项目、资金、人力等调度,研究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大力推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培养发展本土人才,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积分量化评比,引导各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积极培养发展党员示范岗、党员中心户,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基层党建的全面提質引领乡村振兴全新开局。严格考核奖惩。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和督导密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结果优良的村(社区)在项目分配、评优选先、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抓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返贫风险和“急难愁盼”上做“减法”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平稳有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预警监测降风险。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明确“包组”干部每月会同村(居)民小组长一道进村入户收集社情民意,逐户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对因突发灾害、大病等造成家庭困难的群众,及时通过赈灾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式予以帮助,动态消除各种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转变职能提效率。坚持刀刃向内转变政府职能,细化明确由乡镇办理的行政服务项目所需手续、办理时限、办理方式和事权单位,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程序公开、限时办结、定期公示等机制,大幅压缩办理时限。针对部分年龄偏大、出行不便的群众,大力推行群众一般事项全程代办和上门服务制度,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为民办事解难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主动重心下沉,全覆盖关爱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看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促进产业振兴和融合发展上做“乘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改变传统农业散小弱局面,必须加强产业的规划设计,放大“乘数效应”,大幅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盘活壮大资产资源。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和宜机化改造,将分散、撂荒、耕种不便的土地按规划集中整理,着力改变“插花地”、“巴掌田”现状,提升土地使用效益。积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农民自有资金等投入乡村产业,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保障基本农田、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抗风险能力强的市场经济主体,适度规模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订单农业、现代养殖业等特色效益农业。大力推广优育品种、测土配方、5G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运用,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合作,着力构建集育种、养殖、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融合发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动群众投身“三变”改革,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管护销售等方式获得收益;健全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在保障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健全股份分红机制,充分激发各方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村民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共建共享、持续受益。
在整治脏乱无序和安全隐患上做“除法”
乡村建设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留乡村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整治。重构乡村空间。坚持“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理念,重构村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的同时,有序拆除农村废弃旱厕、圈舍和残垣断壁。清除盲点堵点,精心组织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村域道路、水系等,形成“微循环”。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户用厕所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行家禽圈养,常态化清除各类垃圾、废水和杂物,保持村庄清爽整洁;积极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清洁户”等示范创建活动,让广大群众全方位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改变随手抛物、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不良习惯。深化社区网格化治理。深化“枫桥经验”地方实践,健全“一约四会”,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动态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大力推行积分制管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清朗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