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巾帼,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现代人往往将女子中的杰出人物称为“巾帼英雄”,还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女子能挑大梁、担重任,不输于男子。“巾帼”成了杰出女子的代称。但是你知道吗?
“巾帼”原本是一种被称为“假髻”的配饰,是古代女子的专用物品。
千变万化的发髻
“假髻”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饰物,古代女子为什么需要它来装扮自己呢?想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认为,要孝敬父母,首先要爱惜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不可以损伤它,所以头发是不能随便剪掉的,要将长头发扎起来,并在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这就是发髻。这样既保留了长发,又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美感。也正是出于对美的追求,自秦汉以来,女子们在发髻上做足了文章。
发髻的式样千变万化,但总体来讲,可以分为梳在脑后的垂髻和盘在头顶的高髻两大类。
垂髻是将头发拢在脑后,将头发末端挽成一个小结的发式。这种发式使女性看起来温婉柔美,在汉代女子中广泛流行。
高髻则是指将头发盘在头顶,使其像山峦一般高高耸起,这能在视觉上提高女子的身高,使人看起来有一种修长之美。这是不是与现代女子穿高跟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唐代以后高髻极为流行,贵族妇女(尤其是宫廷后妃)以及一些宫女都偏爱高髻。
发量不够,假发来凑
梳高髻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头发,头发越长、越浓密,梳出来的高髻的效果就越好。有些女子想梳高髻,可头发又短又稀疏,怎么办呢?她们就在自己头发的基础上,添加一部分他人的头发——假发来梳成高髻,以达到美观的效果。这种加入了别人头发梳成的发髻,被称为“假髻”。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假发。1972年,科研人员在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轪(dai)侯夫人遗体进行化验时,发现她的头发中竟掺有假发,这是目前发现的古人使用假发的最早物证。
还有一种假髻,是用金银丝编成框架,或者用藤条、木材等制成各种发髻的式样,在外表包裹上丝织品或涂上黑漆,再将珠宝点缀在上面,有的还插上步摇、金簪等首饰。明代将这种假髻叫作“发鼓”。女子们会见他人或出门上街时,就将它直接戴在头上,不用时就摘下,很像今天古装剧中演员们戴的“假头套”,当然,这发鼓可比假头套高档多啦!那時有人置办不起发鼓,又需要戴时,还可以向别人借用呢。
“巾帼之辱”的故事
假髻的式样很多,名称也很多,例如有“副”“编”“蔽髻”“义髻”等,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则是“巾帼”这个名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巾帼还曾被诸葛亮用来使激将法。话说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和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两岸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消耗蜀军的军粮和土气。诸葛亮为了速战速决,就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人之饰”,借此讽刺司马懿和女人一样,以激怒对方,引他出兵迎战。当然了,司马懿也不傻,宁可受辱,也没有出战。
巾帼,就是女子的假髻,你记住了吗?
“巾帼”原本是一种被称为“假髻”的配饰,是古代女子的专用物品。
千变万化的发髻
“假髻”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饰物,古代女子为什么需要它来装扮自己呢?想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认为,要孝敬父母,首先要爱惜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不可以损伤它,所以头发是不能随便剪掉的,要将长头发扎起来,并在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这就是发髻。这样既保留了长发,又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美感。也正是出于对美的追求,自秦汉以来,女子们在发髻上做足了文章。
发髻的式样千变万化,但总体来讲,可以分为梳在脑后的垂髻和盘在头顶的高髻两大类。
垂髻是将头发拢在脑后,将头发末端挽成一个小结的发式。这种发式使女性看起来温婉柔美,在汉代女子中广泛流行。
高髻则是指将头发盘在头顶,使其像山峦一般高高耸起,这能在视觉上提高女子的身高,使人看起来有一种修长之美。这是不是与现代女子穿高跟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唐代以后高髻极为流行,贵族妇女(尤其是宫廷后妃)以及一些宫女都偏爱高髻。
发量不够,假发来凑
梳高髻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头发,头发越长、越浓密,梳出来的高髻的效果就越好。有些女子想梳高髻,可头发又短又稀疏,怎么办呢?她们就在自己头发的基础上,添加一部分他人的头发——假发来梳成高髻,以达到美观的效果。这种加入了别人头发梳成的发髻,被称为“假髻”。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假发。1972年,科研人员在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轪(dai)侯夫人遗体进行化验时,发现她的头发中竟掺有假发,这是目前发现的古人使用假发的最早物证。
还有一种假髻,是用金银丝编成框架,或者用藤条、木材等制成各种发髻的式样,在外表包裹上丝织品或涂上黑漆,再将珠宝点缀在上面,有的还插上步摇、金簪等首饰。明代将这种假髻叫作“发鼓”。女子们会见他人或出门上街时,就将它直接戴在头上,不用时就摘下,很像今天古装剧中演员们戴的“假头套”,当然,这发鼓可比假头套高档多啦!那時有人置办不起发鼓,又需要戴时,还可以向别人借用呢。
“巾帼之辱”的故事
假髻的式样很多,名称也很多,例如有“副”“编”“蔽髻”“义髻”等,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则是“巾帼”这个名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巾帼还曾被诸葛亮用来使激将法。话说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和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两岸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消耗蜀军的军粮和土气。诸葛亮为了速战速决,就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人之饰”,借此讽刺司马懿和女人一样,以激怒对方,引他出兵迎战。当然了,司马懿也不傻,宁可受辱,也没有出战。
巾帼,就是女子的假髻,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