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在当前大力提倡“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无疑已成为每个数学老师所共同面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一、有效教学须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有道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俗话又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各地区文化底蕴有厚有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范围统一使用也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基础状况、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总之一堂丰盈的数学课,需要预设与生成共舞,通过充分的备课促进生成,在精彩的生成中完成预设,在预设中要体现教师的匠心和针对性,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学习需求、知识层面钻研教材,确定“以学定教”,预设课堂。
二、有效教学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花费大量的休息时间,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去跟学生交朋友,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能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对你有所好感,能够听你话,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只有学生给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要把握好探究的时机和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个个能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其中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案例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探究,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你想怎么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把三个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到什么结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也从中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说把握好时机,创设探究空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的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就会渐渐的、持久的、均衡的发展。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探究空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有效教学须攻心为上,重视学生的情感
我们不仅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有能力的成熟的人、成功的人,而在人的成功道路上,智力因素虽然十分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更加重要,比如能够真诚愉快地与人团结合作,能够创造性思考问题,能够遇到问题百折不饶,勇往直前,这些都是我们最终成功所依靠的,所以教学必须要体现情感目标,从而实现三个目标的统一。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情感素质才能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极大提高。①开展数学主题的小型活动。如拼图、24点、有奖问答等调动全体同学数学思维热情。②坚持开展2周一次的励志活动,内容包括数学家成功事例等。③开展了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论坛和演讲活动,并通过个别交流强化学生的感受。④不断解释练习质量的作用,同时在平时练习中也不断加强学生对练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其不仅能够做题而且能够甄别哪些是最重要、最需要的题。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目标。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委.走进新课程[M].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4]素质教育新教案[M].西苑出版社.
[5]数学(初中卷)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出版社.
[6]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M].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7]王才苗.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一、有效教学须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有道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俗话又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各地区文化底蕴有厚有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范围统一使用也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基础状况、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总之一堂丰盈的数学课,需要预设与生成共舞,通过充分的备课促进生成,在精彩的生成中完成预设,在预设中要体现教师的匠心和针对性,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学习需求、知识层面钻研教材,确定“以学定教”,预设课堂。
二、有效教学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花费大量的休息时间,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去跟学生交朋友,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能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对你有所好感,能够听你话,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只有学生给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要把握好探究的时机和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个个能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其中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案例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探究,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你想怎么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把三个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到什么结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也从中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说把握好时机,创设探究空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的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就会渐渐的、持久的、均衡的发展。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探究空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有效教学须攻心为上,重视学生的情感
我们不仅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有能力的成熟的人、成功的人,而在人的成功道路上,智力因素虽然十分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更加重要,比如能够真诚愉快地与人团结合作,能够创造性思考问题,能够遇到问题百折不饶,勇往直前,这些都是我们最终成功所依靠的,所以教学必须要体现情感目标,从而实现三个目标的统一。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情感素质才能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极大提高。①开展数学主题的小型活动。如拼图、24点、有奖问答等调动全体同学数学思维热情。②坚持开展2周一次的励志活动,内容包括数学家成功事例等。③开展了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论坛和演讲活动,并通过个别交流强化学生的感受。④不断解释练习质量的作用,同时在平时练习中也不断加强学生对练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其不仅能够做题而且能够甄别哪些是最重要、最需要的题。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目标。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委.走进新课程[M].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4]素质教育新教案[M].西苑出版社.
[5]数学(初中卷)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出版社.
[6]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M].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7]王才苗.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