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体循环作文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反馈研究,有助于创新学生思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体循环 创新思维 实践反思
The main body circulation thesis teaching practice reconsiders
Gao Zhijian
Abstract:The main body circulation thesis teaching passes through the longterm practice feedback research,is helpful in the innovation student thought,enhances the thesis teaching the benefit,raises ability which the student writes,promotes the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er specialized growth.
Keywords:Thesis teaching Main body circulationInnovation thought Practice reconsidering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109-01
学生头疼写作文,教师头疼批作文,已成为圈内共睹的事实。此中除了过去语文教学中颇有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疏于长远积累的前科之外,恐怕我们教师的作文训练模式也存在激不起学生兴趣,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拒绝学生参与批阅和相互交流,忽视写作教学前中后的心理暗示与激励,模式过死,灵活度不够等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文的主要贡献也许正在这里。
作文的本质在于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性、形象性、人文性,应该展现学生的个性,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交叉渗透,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就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写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一些看法。
1.问题提出的现实性
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独创性极强的高级思维劳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于是,我校教师提出了以“定向、导论、写作、导批、点评”为主要环节的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
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始终以个性思维运行于五环节(定向、导论、写作、导批、点评)教学进程中,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写作任务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法遵从学生的写作心理,从学生的写作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方面加以引导,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即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心理优势。
2.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主体循环作文教学过程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2.1 定向。明确写作的意图、主体框架,包括拟题目、定体裁、选主题、整材料、安排结构等。
2.2 导论。从宏观上指导学生选择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维倾向,书写格式等。指导恰当,有助于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使学生集中思考产生灵感,最大限度地尝试多种思维方式。
2.3 写作。从微观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写作,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充分重视灵感的作用。
2.4 导批。出示详细的评析意见或评价量规,重在研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改、互改、群改作文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氛围中写出一定数量的评语。
2.5 点评。即教师评析,重在研究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微观指导和宏观评价。
3.教学效果反思
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微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汇编,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编)。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优化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积极、主动、创新、求实的主体写作模式及有意义的作文评析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适合学情特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了独立作文,当堂作文的良好写作习惯,既能体现课堂学习的效率,又能减轻课后的作业负担。
3.2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形成了学生特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在写作中也能以这种思维模式要求自己,形成良性循环。
3.3 拓展了写作的空间。学生的总评语字数少则50字,多则150~200字不等,一次写作完成了一大一小两篇文章。在此过程中,既能表述自己的主观见解,又能借鉴别人的长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我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体验了成功,增强了心理优势。
3.5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点评,既从微观方面把握了学生的个性倾向及心理活动,又从宏观上理清了学生写作的共性特征,同时,也减轻了“改作文难”的困境。
3.6 避免了过量的机械训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写作,学会学习。
为了深化研究、推广、扩大该教学法的实效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转变教学观念,作文是学生实践中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其二,学生的作文量不能仅仅限于每学期“兣”篇,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增加练笔次数而又不加重课业负担;其三,进一步完善作文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康群.作文应该发现个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5)
[2] 黎世泅.异步教育学,当代中国出版社
[3] 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教育出版社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汇编),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编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体循环 创新思维 实践反思
The main body circulation thesis teaching practice reconsiders
Gao Zhijian
Abstract:The main body circulation thesis teaching passes through the longterm practice feedback research,is helpful in the innovation student thought,enhances the thesis teaching the benefit,raises ability which the student writes,promotes the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er specialized growth.
Keywords:Thesis teaching Main body circulationInnovation thought Practice reconsidering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109-01
学生头疼写作文,教师头疼批作文,已成为圈内共睹的事实。此中除了过去语文教学中颇有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疏于长远积累的前科之外,恐怕我们教师的作文训练模式也存在激不起学生兴趣,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拒绝学生参与批阅和相互交流,忽视写作教学前中后的心理暗示与激励,模式过死,灵活度不够等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文的主要贡献也许正在这里。
作文的本质在于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性、形象性、人文性,应该展现学生的个性,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交叉渗透,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就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写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一些看法。
1.问题提出的现实性
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独创性极强的高级思维劳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于是,我校教师提出了以“定向、导论、写作、导批、点评”为主要环节的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
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始终以个性思维运行于五环节(定向、导论、写作、导批、点评)教学进程中,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写作任务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法遵从学生的写作心理,从学生的写作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方面加以引导,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即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心理优势。
2.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主体循环作文教学过程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2.1 定向。明确写作的意图、主体框架,包括拟题目、定体裁、选主题、整材料、安排结构等。
2.2 导论。从宏观上指导学生选择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维倾向,书写格式等。指导恰当,有助于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使学生集中思考产生灵感,最大限度地尝试多种思维方式。
2.3 写作。从微观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写作,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充分重视灵感的作用。
2.4 导批。出示详细的评析意见或评价量规,重在研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改、互改、群改作文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氛围中写出一定数量的评语。
2.5 点评。即教师评析,重在研究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微观指导和宏观评价。
3.教学效果反思
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微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汇编,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编)。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主体循环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优化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积极、主动、创新、求实的主体写作模式及有意义的作文评析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适合学情特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了独立作文,当堂作文的良好写作习惯,既能体现课堂学习的效率,又能减轻课后的作业负担。
3.2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形成了学生特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在写作中也能以这种思维模式要求自己,形成良性循环。
3.3 拓展了写作的空间。学生的总评语字数少则50字,多则150~200字不等,一次写作完成了一大一小两篇文章。在此过程中,既能表述自己的主观见解,又能借鉴别人的长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我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体验了成功,增强了心理优势。
3.5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点评,既从微观方面把握了学生的个性倾向及心理活动,又从宏观上理清了学生写作的共性特征,同时,也减轻了“改作文难”的困境。
3.6 避免了过量的机械训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写作,学会学习。
为了深化研究、推广、扩大该教学法的实效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转变教学观念,作文是学生实践中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其二,学生的作文量不能仅仅限于每学期“兣”篇,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增加练笔次数而又不加重课业负担;其三,进一步完善作文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康群.作文应该发现个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5)
[2] 黎世泅.异步教育学,当代中国出版社
[3] 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教育出版社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汇编),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