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呼吸科医师的肺结节阅片水平
【机 构】
: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
【出 处】
:
国际呼吸杂志
【发表日期】
:
2017年37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49例。分别对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肿瘤标志物和EGFR基因检测,同时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临床特征、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和EGFR突变的关系。结果在49例NSCLC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
癌症的支持治疗在癌症患者的抗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但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癌症患者常见的辅助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治疗、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孕酮和中心静脉导管。明确支持治疗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有利于癌症患者防治血栓形成。
继发性肺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纤维性纵隔炎、结节病、大动脉炎和白塞病等,是导致第五大类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因。胸部CT肺动脉造影和肺血管三维重建不仅可以直观地描述肺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还有助于明确肺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继发性肺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和近端肺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肺动脉狭窄区域肺灌注显著减低,同时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功能不全是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本文就继发性肺动脉狭窄的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纤维化性的间质性肺炎,以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肺结构破坏,呼吸功能衰竭。IPF预后差,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目前认为,IPF发生的始动因素是不明原因的肺泡微损伤,继而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激活和肺泡基底膜的破坏。激活的TGF-β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技术可获取足够大的肺组织而逐渐应用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诊断过程中。气胸、手术部位出血是本操作的常见并发症,但一般是非致命性的。与传统的外科肺活检相比较,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技术所需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死亡率更低。
肺纤维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为2~3年,目前已有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疗效甚微。随着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进展,多种潜在的抗肺纤维化药物靶点被发现。本文概述肺纤维化的流行病学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介绍作用于炎症、氧化应激、肺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等靶点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的开发现状及展望。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13篇国内文献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但症状缺乏特异性。胸片常显示出肺不张或肺炎,CT主要表现为光滑分叶状或息肉状肿块伴远端支气管黏液嵌塞和肺不张。病
目的通过检测维吾尔族饲鸽者肺患者外周血HLA-DQA1基因甲基化程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例确诊维吾尔族饲鸽者肺患者为病例组,20名维吾尔族饲养鸽子未发病者为阴性对照组,20名维吾尔族未饲养鸽子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资料并抽取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DNA、亚硫酸盐转化、PCR扩增、体外转录和RNase A特异性酶切,并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检测HLA-DQA1基因甲基化
人类微生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更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正常呼吸道微生物保持动态平衡,进一步研究呼吸道疾病的微生物变化,可能为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与预后等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基础及证据。本文对呼吸系统微生态及具体微生物与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可能联系及作用进行综述。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症状不典型,使其诊断困难,漏诊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掌握高危因素对提高诊断率及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家族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高危因素。蛋白C、蛋白S属蛋白C系统,具有抗凝作用,其缺乏是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遗传性危险因素。掌握蛋白C、蛋白S缺乏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对于指导合理治疗、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