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的20例患者2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病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患眼平均BCVA为(41.20±22.61)个字母,平均CRT为(345.25±131.96) μm。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每一个月注射1次,连续3次为初始治疗,后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患眼平均注射次数(3.45±0.69)次。每一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时间(7.35±0.99)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及CNV病灶渗漏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7.09、7.44、7.25,P<0.01)。治疗后1个月,视力显著提高6只眼,占30%;提高8只眼,占40%;稳定6只眼,占30%;末次随访时,视力显著提高6只眼,占30%;提高9只眼,占45%;稳定5只眼,占25%。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CR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34、3.78、3.47、3.44,P<0.05)。末次随访时,FFA、ICGA检查发现,黄斑区CNV病灶渗漏消失6只眼,占30%;渗漏减轻11只眼,占55%;渗漏扩大3只眼,占15%。随访期间均未见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眼压持续升高、眼内炎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亦未见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MD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患眼CRT;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的蓝光自身荧光(BLAF)和近红外波长自身荧光(IRAF)的影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的77例患者8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急性CSC 47只眼,慢性CSC 34只眼。采用海德堡视网膜血管造影仪HRA2行眼底自身荧光检查,BLAF、IRAF发射光波长分别为488、787 nm,采集BLAF及IRAF像。观察急性、慢性CSC的BLAF及I
目的对比分析硅油与重硅油眼内填充对兔眼视功能、视网膜超微结构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标准家兔28只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为12、12、4只。所有兔常规行玻璃体切割手术,A组填充硅油,B组填充重硅油,C组填充平衡盐溶液。手术后4、8、12、24周,采用视网膜电图(ERG)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其b波振幅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取各组兔眼视网膜全层组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
目的观察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和Kearns-Sayre综合征(KSS)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经肌肉病理活检确诊的CPEO患者22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9.09±13.40)岁;平均起病年龄(16.4±10.7岁)。平均病程(11.30±7.30)年。22例患者中,CPEO患者18例(CPEO组);KSS患者4例(KSS组
目的观察硅油眼内填充后的物理性质改变。方法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99例患者9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硅油取出手术,收集取出的硅油垂直静置于常温环境3 d,分层后取上层硅油。根据硅油在眼内填充的时间,将取出硅油分为1、2、3、6个月组(A、B、C、D组),1~2年组(E组),2年以上组(F组),分别为12、15、25、22、13、12只眼。以未曾用于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受试者,避免单一研究机构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所得到的结论可信度大并且有更广泛的意义,对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评价临床研究最科学、最可靠、最具可信度的方法。但我国眼底病临床研究中,由医务工作者发起,以临床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线索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不多,大量是未设立对照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和一些科研设计、样本代表性以及偏倚控制方面存在缺陷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