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京广铁路乐昌段K1994+780~K1995+020段路基基底覆盖型岩溶塌陷引发路基沉降为例,分析覆盖型岩溶的形成原因及发育机理;采用“探灌结合”的方式进行岩溶塌陷治理,采取钻孔取芯法和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法验证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力返浆充填的注浆方案充填了岩溶溶腔、溶蚀土洞及裂隙,降低了路基地层的渗透性,封闭了地下水潜蚀作用.
【机 构】
:
广东省铁路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京广铁路乐昌段K1994+780~K1995+020段路基基底覆盖型岩溶塌陷引发路基沉降为例,分析覆盖型岩溶的形成原因及发育机理;采用“探灌结合”的方式进行岩溶塌陷治理,采取钻孔取芯法和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法验证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力返浆充填的注浆方案充填了岩溶溶腔、溶蚀土洞及裂隙,降低了路基地层的渗透性,封闭了地下水潜蚀作用.
其他文献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预加固工程为依托,基于预应力锚索结合框架普遍适用于边坡的加固,分别对锚索和框架进行了设计计算.锚索的设计根据设计荷载、加固位置、锚固角、锚索间距等基本数据,设计锚索锚固力、截面积及锚索长度;框架的设计基于锚索设计锚固力,采用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的弹性地基梁法或简化的倒梁法计算框架内力,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配筋设计.
首先提出了研究冻土区钻孔灌注桩周土体温度状况及回冻过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然后对描述其物理现象的控制方程进行简单说明,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昆仑山试验场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以期该方法能够用于桩周土体温度状况及回冻过程预测.
以兴泉铁路中侧穿一居民楼的美普隧道工程为依托,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隧道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研究设置不同范围和不同桩长的隔离桩对隧道爆破开挖引起建筑物振动的控制效果,并提出了隔离桩的合理布置范围和适宜桩长等优化参数.
国家隧道应急救援队伍多次采用大口径水平钻机救生通道成功营救隧道坍塌事故被困人员,发挥了专业救援装备的实效.通过研究我国陆续采购的4台FS-120CZ大口径水平钻机的优缺点,劣势分析,在国家行业监管层面、救援队伍层面从科研攻关、整合资源、完善方案、战训演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和改进的措施.
基于离子在蒸馏水中导电原理,根据各因素和电导率的线性关系,依次确定快速检测方法基准的土水比、振荡时间和温度;在此基础上做大量标定试验,建立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土样烘干浸取液过滤情况下电导率与含盐量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8,烘干未过滤两者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7,未烘干未过滤和未烘干过滤两者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也达到0.96.
运用FLAC3D软件对西南地区某软岩深挖路堑基底加固处理进行数值模拟,对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软岩地基持续上拱变形的有效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软岩地基采取加固措施后不会改变地基中位移场的发展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基出现的变形起到较好地控制作用;桩板结构对基底岩体产生的竖向变形控制效果优于对其水平向变形的控制,该措施能较好地限制地基浅表层发生的蠕变变形.
分析研究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岩组、坡体结构等地质变量指标,并结合工程类型分析高黎贡山区域地质环境现状;为了对线路方案进行分区预测评价,首先根据影响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选取了评价指标,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划分出地震地质灾害极高危险、高危险、中等危险和低危险区,为高黎贡山越岭段选线及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针对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的系统缓冲性能,从冲击变形控制机理分析系统冲击变形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优化的缓冲结构体系.分析发现:系统冲击能力主要由网片顶冲变形、支撑绳牵引拉伸、支撑结构变形构成.对被动柔性防护网系统采用非线性数值模拟,提取系统工作条件下各部分冲击变形分量,与解析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冲击大变形解析方法的正确性.
为了探明新建路基对既有天然气管道安全的不利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计算模型,分析管道壁厚、管道埋深、管道直径、埋土弹性模量、泊松比等5个因素对管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增大管道壁厚及管径或者适当加大埋深,均可减小管道应力和变形,而埋土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这两个因素对管道应力和变形影响较小;当管道直径大于50mm、管壁厚度超过10mm以及埋深大于1.65 m时,可以满足管道强度安全要求.
以张家口旅游铁路二郎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调绘,结合钻探、物探及原位测试等综合勘察资料,分析二郎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结果 表明:围岩失稳、涌水突泥以及危岩落石是二郎山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