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是持续加深,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恶化。所以,为了确保我国环境污染程度缓解,选择各项策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质量已成为国内社会发展的关键内容。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面问题,深层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基于分析方式选择原则,提出环境监测分析方式实践中质量控制策略,包括正确操作、正确的样品制备、分解标准物质正确使用、空白校正这四个方面,以期提升国内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应用策略
环境监测属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内容,其间质量控制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环境监测主要是对人类及环境存在影响的各类物质含量及排放量的有效监测,且基于环境质量变化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这也是环境管理及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基础及保障。其也就是深层了解环境水平而展开环境监测,这也是有关环境工作的主要基础。国内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不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持续加强,加上各项环保工作的逐渐推进,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及质量提升较快,但其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仍存在诸多问题继续解决。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探析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下述几方面问题,其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监测站室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果较好,可利用科学有效的实验及严格的实验程序展开科学控制,确保环境监测管理质量良好。不过环境监测中的室外环境监测并未得到重视,导致室外环境监测工作非常随意,并未根据具体规范及程序展开;并且,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滞后,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上各种先进技术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基于监测范围及需求延伸的环境监测得以进一步发展,但其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并未得以健全和完善;同时,国内环境监测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国内很多地区均已具备健全的环境监测设备,不过与之相对应的高素质环境监测人员缺失,很多自动化监测设备具备较强专业性,操作时操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及专业才能,从而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国内工业化进程迅速,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带来了极大经济效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则网络及信息系统已发展为各大行业可持续发展及稳态生存的关键手段。目前,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关于该方面的建设性投入较少,同时环境监测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这些问题则严重制约了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
二、分析方式选择原则
分析方式选择应基于其分析目的及准确度要求、考虑材料基本组成、待测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范围、确定方式准确度、分析方式可灵活应用。分析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样品中某个元素及多个元素含量给予准确测定,再者是对某个标准样品给予定量分析及仲裁分析;化学分析法选择时,应对待测环境样品基体及关键元素类型与杂质元素类型等给予预估,以避免因样品自身而导致分析方式不适应;待测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范围预估,主要是为了确保待测组分含量适应分析方式测定上下限规定;确定方式准确度则为了确保未知样品进行测定时不出现系统误差;分析方式灵活应用主要是确保各种分析目的均可通过灵活运用不同分析方式而实现。
三、环境监测分析方式实践中质量控制
1、正确操作
化学分析实验时务必深层掌握整个分析方式原理及操作程序和所需试剂、仪器、设备、环境,以便确保展开操作时对各个环节中的细节得以清晰认识,从而正确操作以防止出现各种不必要返工及误操作。、
2、正确的样品制备及分解
分析时的样品制备及分解亦非常关键,通常为了达到分析要求则务必确保样品制备及分解可正确展开。样品制备时应注重样本数量及其样本均匀性,较为复杂的样品应注重其表面,确保其表面没有油污及氧化,保持样品表面完好均匀。样品分解时则应确保样品全部分解,并且分解时严禁带入干扰性物质。
3、标准物质正确使用
样本分析时会为了确保所运用的分析方式及分析结果准确无误,应展开实际验证及评估,选择标准物质及待测试样,将这两个实验同时进行,根据其最终分析结果来判断。标准物质选择应是标准物质及被测试样基体两者相匹配。
4、空白校正
分析时空白诱因很多,其有可能是分析试剂、试样中及被测组分共存组分,或者是分析所用器皿及水和环境等。空白会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与检测方式,关乎着最终检出及灵敏度。因此,分析时应分析空白来源,且根据其具体来源选择适宜方式对其进行校正及消除。
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中务必加强质量控制,以便提升国内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从而获得高质量环境监测信息,以此作为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依据。环境监测主要是对人类及环境存在影响的各类物质含量及排放量的有效监测,且基于环境质量变化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这也是环境管理及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基础及保障。本文就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探析,主要是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滞后、国内环境监测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着眼于分析方式选择原则,深层分析了环境监测分析方式实践中各方面质量控制,以期提升国内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健衛,朱碧群. 如何做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质量控制的工作[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20): 8933-8934.
[2] 周颖. 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31).
[3] 周梦玲,文建辉. 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6(4): 107-110, 121.
[4] 刘颖,李晶.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J]. 科技传播. 2012(9): 60-61.
[5] 黄海燕,路文海,付瑞全,等. 基于质控数据库的海洋环境监测生物名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4, 33(3): 434-439.
[6] 王淑贤.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如何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6): 109, 117.
作者简介;杨章良 男1984年7月 本科 贵州三穗 工程师 从事工作;环境监测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应用策略
环境监测属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内容,其间质量控制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环境监测主要是对人类及环境存在影响的各类物质含量及排放量的有效监测,且基于环境质量变化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这也是环境管理及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基础及保障。其也就是深层了解环境水平而展开环境监测,这也是有关环境工作的主要基础。国内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不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持续加强,加上各项环保工作的逐渐推进,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及质量提升较快,但其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仍存在诸多问题继续解决。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探析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下述几方面问题,其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监测站室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果较好,可利用科学有效的实验及严格的实验程序展开科学控制,确保环境监测管理质量良好。不过环境监测中的室外环境监测并未得到重视,导致室外环境监测工作非常随意,并未根据具体规范及程序展开;并且,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滞后,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上各种先进技术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基于监测范围及需求延伸的环境监测得以进一步发展,但其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并未得以健全和完善;同时,国内环境监测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国内很多地区均已具备健全的环境监测设备,不过与之相对应的高素质环境监测人员缺失,很多自动化监测设备具备较强专业性,操作时操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及专业才能,从而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国内工业化进程迅速,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带来了极大经济效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则网络及信息系统已发展为各大行业可持续发展及稳态生存的关键手段。目前,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关于该方面的建设性投入较少,同时环境监测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这些问题则严重制约了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
二、分析方式选择原则
分析方式选择应基于其分析目的及准确度要求、考虑材料基本组成、待测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范围、确定方式准确度、分析方式可灵活应用。分析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样品中某个元素及多个元素含量给予准确测定,再者是对某个标准样品给予定量分析及仲裁分析;化学分析法选择时,应对待测环境样品基体及关键元素类型与杂质元素类型等给予预估,以避免因样品自身而导致分析方式不适应;待测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范围预估,主要是为了确保待测组分含量适应分析方式测定上下限规定;确定方式准确度则为了确保未知样品进行测定时不出现系统误差;分析方式灵活应用主要是确保各种分析目的均可通过灵活运用不同分析方式而实现。
三、环境监测分析方式实践中质量控制
1、正确操作
化学分析实验时务必深层掌握整个分析方式原理及操作程序和所需试剂、仪器、设备、环境,以便确保展开操作时对各个环节中的细节得以清晰认识,从而正确操作以防止出现各种不必要返工及误操作。、
2、正确的样品制备及分解
分析时的样品制备及分解亦非常关键,通常为了达到分析要求则务必确保样品制备及分解可正确展开。样品制备时应注重样本数量及其样本均匀性,较为复杂的样品应注重其表面,确保其表面没有油污及氧化,保持样品表面完好均匀。样品分解时则应确保样品全部分解,并且分解时严禁带入干扰性物质。
3、标准物质正确使用
样本分析时会为了确保所运用的分析方式及分析结果准确无误,应展开实际验证及评估,选择标准物质及待测试样,将这两个实验同时进行,根据其最终分析结果来判断。标准物质选择应是标准物质及被测试样基体两者相匹配。
4、空白校正
分析时空白诱因很多,其有可能是分析试剂、试样中及被测组分共存组分,或者是分析所用器皿及水和环境等。空白会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与检测方式,关乎着最终检出及灵敏度。因此,分析时应分析空白来源,且根据其具体来源选择适宜方式对其进行校正及消除。
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中务必加强质量控制,以便提升国内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从而获得高质量环境监测信息,以此作为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依据。环境监测主要是对人类及环境存在影响的各类物质含量及排放量的有效监测,且基于环境质量变化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这也是环境管理及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基础及保障。本文就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探析,主要是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滞后、国内环境监测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着眼于分析方式选择原则,深层分析了环境监测分析方式实践中各方面质量控制,以期提升国内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健衛,朱碧群. 如何做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质量控制的工作[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20): 8933-8934.
[2] 周颖. 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31).
[3] 周梦玲,文建辉. 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6(4): 107-110, 121.
[4] 刘颖,李晶.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J]. 科技传播. 2012(9): 60-61.
[5] 黄海燕,路文海,付瑞全,等. 基于质控数据库的海洋环境监测生物名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4, 33(3): 434-439.
[6] 王淑贤.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如何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6): 109, 117.
作者简介;杨章良 男1984年7月 本科 贵州三穗 工程师 从事工作;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