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中国近代以来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抗日战争在历史教材中存在若干争议,从中日双方在战争中的人员伤亡数据对比,抗战战略方针的制定实施和国民政府在日本入侵初期的态度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教材存疑之处,补充遗漏,辨析争议,纠正偏差。证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完成的民族史诗,最重要的是,肯定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正面战场所发挥的作用和国军的巨大牺牲奉献。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持久战;正面战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302-02
  距离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已过去六十七年,可围绕在中日之间的恩恩怨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归根结底,是由于日本方面一直不肯正面承认犯下的罪行并悔悟,从前几年的“教科书事件”到日本首相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为二战战犯招魂。这些令人愤慨的行为对于我们这个曾经惨遭侵略,用先烈们的鲜血浸透每一寸河山才换来今日之和平的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然而仔细深究,日本政府之所以敢于公然歪曲史实,混淆视听,日本民众之所以对于二战的历史模糊不清,其中一部分原因还在于1945—1949年国共内战导致两岸分离,出于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的考量,大陆和台湾之间各执一词,表述不一,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的专家学者著述也多有出入。例如大学人人必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的某些数据和说法就不完全精确,对数据的来源没有列明出处,一些说法也显得模棱两可,以下仅就其中几点加以讨论:
  一、关于中日双方的伤亡人数统计问题
  日军的伤亡人数,《纲要》中说“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1]
  其实,社会各界关于日军在二战中中国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历来就存在诸多争议:日本方面有人认为在中国战场上伤亡加上被俘虏的人数大约为133万人[2]。中国方面的学者大多同《纲要》中所列数据一样,在一份中学的教辅资料中就表述得更为具体(见下表):
  中国战场歼灭日军兵力数[3]
  国际社会一些人则认为这个数据有所夸大。一般来说,日本国内的学者统计抗战伤亡人数时,普遍不将朝鲜籍和台湾籍的士兵计入,而中国方面在核算歼敌人数时是无法分清这部分人和本土日本人的区别的,另外,在整个抗战期间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 [4]。在统计歼敌数时如果出现误将伪军人数计入日军人数的情况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再加上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行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将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下辖在国民革命军下,所以,要想得出完全真实的国共双方的歼敌人数确实较为困难。但无论如何,就算以日军伤亡最高人数计,相比之下,中国方面无疑是伤亡惨重,以十挡一。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 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38 931次。[5]国民政府军队伤亡322万余人,其中阵亡132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军队损失58万余人,其中阵亡16万余人,中国军民伤亡共计约3 600万人[6] 。这些悬殊的数据表明中国以其自身巨大的牺牲为盟军作战赢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整个反法西斯同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可看出当时中日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
  当时,日本国内进行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君主专制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军需工业十分发达,装备精良,军队训练有素。反观中国,虽然也结束了君主专制,但当时国内正值军阀混战,人民困苦不堪,南京国民政府的政令还不能通达全国,军队军纪不严,装备落后。
  二、抗战战略方针的制定
  中日军队之间巨大的差距决定了抗日战争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民族抗战,在《纲要》中对于战略方针的制定实施是这么说的:“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1]书中单方面强调了共产党方面的抗战战略,没有提及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态度。
  事实上,早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十天,蒋介石就在庐山发表了题为“最后关头”的抗日演讲,蒋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庐山讲话正式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巨幕,蒋的讲话表明了国民政府坚持持久抗战的决心。在之后的8月7—12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防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制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方针,由此正式制定了全面抗战、持久抗战的基本战略 [7]。
  在国民党内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在较早就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根据白崇禧本人的回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两句是他提出来的,但其时是在1938年初,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迁移武汉办公之后不久[8]。这些相关的战略思想的提出都早于1938年5月《论持久战》的发表,由此可见,国民党内早在抗战初期就坚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并且来源于内部。但在《纲要》中并没有就国民政府的战略进行说明,过于强调党派的意识形态,没有对社会各界在此时的态度作全面具体的描述,不能不说是编写教材时的一个遗憾。
  三、国民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态度
  国内的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就是关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主义”。众多版本的教材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都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放弃抵抗简单地描述为是执行南京国民政府命令的结果。这几年随着众多史料的公开,显示出事件的复杂性。   事实上,从事变发生的时间点上来看,9月18日,蒋介石正在永绥号军舰上从南京前往江西,因此事变发生时他并不知情,在知道发生事变之后,国民政府立即采取了措施,21日,蒋中正回到南京定出三项基本外交原则:(1)坚决抱定保护中国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2)维持东方和平而达到维持世界的和平。(3)尊重一切国际公约,尤注重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之原则 [9]。在当时国民政府先是寄希望于国联解决,但对于侵略行为,绝没有“不抵抗”之意,甚至在后来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受到国民政府的严厉批评,但蒋中正仍然希望张学良前往南京商讨外交应变的方法,张却表示拒绝并改派万福麟入京[10]。这表明国民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态度是希望尽力解决,不开启战端是考量到当时国内军力尚弱,并非下令“不抵抗”。
  后来张学良自己也说:“从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是国民政府指示不抵抗,但其实国民政府的指示是‘相应处理’,‘相应处理’意思是看情况自己去办,等于中央不负责的。因此不能将九一八事变没抵抗的责任推给国民政府。我因为不希望扩大事件,所以采取不抵抗政策。” [11]
  显然教材中对“九一八”后的“不抵抗问题”如此轻易地下结论是过于草率了。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主张先提交国际联盟来裁决,虽然采取的是较为妥协的做法,但显然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首先,历史的考证必须建立在尊重史实、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因此,在编写教科书时,就更应该做到慎之又慎,让今天的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战争、珍惜和平。其次,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应高于一切,应该肯定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决心和领导抗战的功劳,不应简单地以意识形态和政治派别来区分,不经仔细考证轻易地下结论。抗战的胜利绝不是依靠某一党派或某一个人单独取得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上下一心的抗战。明辨事实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抚慰逝者,激励来者,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沙健孙,马敏,张建国,龚书铎,李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1-164.
  [2] [日]栋田传.兵队日本史[M].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280;[日]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M].株式会社教育社,1979:266.
  [3] 刘向荣.谁是抗日战争中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J].历史学习,2007,(5):11-12.
  [4] 刘德军.抗日战争研究述评[M].济南:齐鲁书社,2005:488.
  [5] [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11册[M].陈在俊,译.台湾中央日报社,1986:122.
  [6] 孟国祥,张庆军.关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数字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1995,(3):94-107.
  [7]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42.
  [8] 杨天石.国民党“持久战”思想其实有独立来源[N].南方都市报,2009-07-07.
  [9] 罗家伦.革命文献:三十四辑[M].北京:中国国民党党史会,1958:1196.
  [10] 刘维开.隐忍与决裂——卢沟桥事变前国民政府对日和战的选择:上 [J].近代中国,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1994—2012(130):121.
  [11] [日]臼井胜美.张学良与日本[M].陈鹏仁,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4:117-119.
  [责任编辑 魏 杰]
其他文献
摘 要: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围绕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实现油气当量5 000万吨目标,以油气工艺研究院科研单位为例,介绍科技创新如何带动财务管理创新,如何在改革实践中快速跟进科技创新的步伐,并进行有益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科研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27-02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
期刊
摘 要:价值链分析和作业成本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方法,两者相互联系又高度统一。通过对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两者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价值链;作业成本;融 合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33-02  一、企业价值链理论  1.价值链的内涵。价值链是指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和预期收益的
期刊
摘 要:随着重庆市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出现了不平衡的态势。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反映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12项指标来研究渝东两翼各区县的综合经济实力。通过研究结果来反映各个区县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的原因,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对其加以解决,使得重庆市整体的经济能快速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渝东两翼;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收入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文化程度和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本息息相关。利用对广东、福建、上海等9省(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数据,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农民工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培训与其就业收入影响都是成正比的,文化教育程度越高相则应的收入水平就越高,参加了培训则相应的收入水平就越高。为此,提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加强
期刊
摘 要:以《千年发展目标》基础,以《巴黎宣言》、《阿克拉行动议程》和《釜山宣言》为指导的国际援助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这四个文本各自产生的背景不同,内容上逐渐递进和深化,皆有各自的创新之处,反映了出国际社会发展援助理论的变迁。  关键词:《千年发展目标》;《巴黎宣言》;理论变迁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02-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
期刊
摘 要:绿道建设已经在中国部分省市得到普及推广,绿道休闲也逐渐走进市民日常生活之中。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实地调查市民对绿道的休闲场地需求、绿道休闲服务功能需求、绿道休闲服务保障需求。在对实地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绿道休闲服务和管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道;休闲服务;调查研究;广东肇庆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
期刊
摘 要: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一举一动代表政府的形象。其工作的好坏,关乎发展环境优劣,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从实际看,过去较长时间对这个群体的独特性关注不够,要求其努力工作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他们的正当利益诉求。所以,在着力保证和改变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掌握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加强对乡
期刊
摘 要: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为例,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并结合商学院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为培养创新国际化人才提供服务,彰显商学院特色并进行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提出进一步推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商学院;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高校后勤工作很重要,是学校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的坚实保障。通过对高校学生食堂经营和服务的问卷调查,在影响学生食堂服务满意度的诸多因素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大学生食堂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子:食堂产品感知、服务质量感知、就餐环境和就餐条件4项,并进一步分别对其构成的量表信度和效度作了检验,最后应用多元回归技术分析了4个因子对学生食堂满意度影响程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同伴教育在某些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教学实效性,引入和借鉴同伴教育理念和形式十分必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从设计同伴教育主题、组建同伴教育小组、建设同伴教育资源库等三个方面概括介绍同伴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同伴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