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病毒病全国各产区都有发生,是一种易发、普发、重发的严重病害,具毁灭性。番茄发生该病后将减产15%~20%,较重的减产达50%以上,特重的毁园无收。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异常,该病发生趋重。防治番茄病毒病重点是防,将防与治的多种措施结合使用才可收到较理想的效果;方法单一或不综合起来使用,防治效果均不佳。以下介绍该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高效防控措施。
一、发病症状
由于品种、生长期、栽培方式、部位等的不同,该病的症状类型也各异,现简介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1. 花叶型
病叶渐渐失绿,有的产生网状花叶,变形扭曲并萎缩;有的形成绿黄相间或颜色深浅不一的斑驳。病株比健株稍矮,新长出的叶片变小,落花、落果多且重,果实变小,果实内外有坏死斑或花斑。
2. 黄化曲叶型
是近些年传入我国的新类型,为害严重,各栽培区都有发生,近些年扩展快。幼苗染病,心叶变小、变窄、黄化、皱缩;病株生长慢,节间变短,比健株矮小,多不会或很少开花结果。番茄开花结果期该病发生最严重,病株几乎停止生长,上部叶片边缘和叶脉间慢慢黄化并卷曲,叶小并变厚脆化。有些病株顶端会长出如花菜样丛生茎叶,落花严重。病株后期叶片黄化焦枯,叶脉变为紫色,心叶皱缩,出现黄绿不一的斑驳,坐果极少且果小畸变,变硬,着色差,有的果面变为褐色,有的果实开裂。
3. 条斑型
病株枝茎、叶片和果实上先产生浅褐色、茶褐色病斑,后病斑变成黑褐色坏死斑。病株枝茎变脆易断、开裂,重病枝茎或植株会褐变枯死。病株花序、果柄上产生形状和大小不同的褐色坏死小斑,多数花果会较早脱落。病株的果实上会产生形状各异的斑纹,果实畸变,着色差,病部表面内陷,有的果肉褐变腐烂。重病株会整株黑褐枯烂死亡。
4. 蕨叶型
病株黄化皱缩矮化,植株中上部生出簇状枝叶,如蕨叶状、细小,全部或大部分叶变成柳叶状。病株中下部叶慢慢卷曲,最后成筒样,不久焦枯。病株花冠增大变厚,畸变,多不会结果。果实染病,变小并畸变,果心渐渐变成褐色。
二、病原和发病规律
1. 病原
番茄病毒病的病原很多,最常见和为害最大的是黄瓜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常与马铃薯X病毒等复合侵染,产生条斑症状。单纯的番茄花叶病毒侵染,产生的症状为花叶。黄瓜花叶病毒与马铃薯X病毒等复合侵染,会形成叶畸变、花叶和茎叶簇生等症状。番茄受单一的黄瓜花叶病毒侵害,症状为蕨叶。番茄受烟草卷叶病毒为害,会产生卷叶症状。许多杂草、粮油作物、蔬菜、林果、花卉等均是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番茄花叶病毒有寄主植物两百多种。马铃薯X病毒可侵害茄果类等许多作物。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可侵害番茄、菜豆、醋栗番茄和曼陀罗等,病毒易产生变异,但症状大致相同。由于地区和季节等的不同,致使番茄引发病毒病的病原也有所不同,有时是一种病毒所致,但多数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所致。在南方,番茄病毒病多由黄瓜花叶病毒所致,北方的番茄病毒病多是烟草花叶病毒导致的。冬春季发生的番茄病毒病,病原主要为番茄花叶病毒。夏秋季发生的番茄病毒病,主要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
2. 发病规律 黄瓜花叶病毒可在辣椒、番茄、黄瓜、油菜和多种杂草上越冬。瓜蚜、萝卜蚜、桃蚜等蚜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株汁液具传染性;种子和土壤没有传染性,不会引起发病。番茄花叶病毒能在番茄、茄子、烟叶、辣椒等许多植物上越冬,土壤中的病残体、干制的烟草等也可传播此病;蚜虫不会传播该病;健株接触病株汁液就会染病;整枝、抹芽、采收果实、中耕培土和绑固枝茎等可传播该病;与病株接触的生产工具、手、衣物等亦是该病的再传染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可在番茄、番木瓜、苦苣菜和烟草等作物上越冬,烟粉虱是传播媒介。马铃薯X病毒和番茄斑萎病毒可侵害番茄、茄子、辣椒等,主要通过汁液传播。种子可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粉虱是烟草卷叶病毒的传播媒介。
高温干旱的夏秋季有利于蚜虫等媒介昆虫生长发育和病毒的增殖,番茄发生病毒病会多而重。番茄开花和坐果期易感染该病。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20℃时番茄开始染发病,气温达25℃时呈流行性发生,气温超过30℃发病停止并潜伏。露地番茄比设施番茄发病多且重,不过近些年设施番茄粉虱等为害趋重,正在加重该病发生。不同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有差异,有的易感病,有的相对抗病。番茄田周围如有桃树、梨树、花生、黄瓜等蚜虫喜食的食源和毒源植物,此病会偏多、偏重发生。偏施或施氮肥过多的番茄,发病会增多。不良的整枝抹芽、绑枝和采收等会形成许多伤口,人为传播该病。干旱缺水、土壤瘠薄、植株生长不良、幼苗纤弱等,也会促发该病。
三、综合高效防控
1. 农业防控
①选适地栽培。番茄最好栽培在毒源植物和蚜虫少或无的地方,如避之确有困难,也应尽可能在种植番茄前铲除或减少毒源植物。在土层深厚肥沃、背风向阳、无旱涝之忧等问题的地方栽培番茄,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②抗病良种的选用。不同番茄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有差别,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抗病、丰产、优质品种,此法能明显减轻发病。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品种有浙粉702、苏红9号、荷兰8号、宝丽、千粉1106、瑞星5号等;抗番茄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有浙杂203、西粉3号、皖粉208、盛杂红、凯美瑞、东农806等;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有中杂4号、苏杭9号、中蔬5号、豫番茄6号、双抗2号、长丰9号和福祺系列西方佳丽等。
③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处理。种子繁殖地要远离蔬菜、瓜类、果树、烟草等栽培地,并实行不少于3年的轮作。发病重的地方生产的种子最好不要选用,来路不明的种子也要拒用。应到有资质、证照齐全、信誉好并能开具正式票据等的单位购买种子。为防止种子传播该病,播种前要将番茄种子浸入清水中4~5小时,后放入0.1%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30~40分钟,滤出后用清水冲洗2~3遍再播种。
④加强栽培管理。条件许可时,尽量采用设施覆盖栽培番茄。露地栽培的番茄也可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发生蚜虫的季节可在棚内或露地插或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大量蚜虫。棚内挂反光膜或地面覆盖银灰色地膜同样可驱避蚜虫。栽培地中的落叶、落花、落果和病残体等要及时收集并深埋在番茄园外的土中。发现病株要连根拔除,带出园外烧毁,给病株处土壤撒生石灰消毒。整枝、抹芽、中耕培土等农事作业以在晴天进行为好,动作要尽可能轻柔,以减少伤口的产生。施用腐熟农家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氮肥要适当控制施用,不可过多或过量。干旱时每隔6~7天应浇水1次,以沟灌或穴灌为好。雨水多的季节要多到园中巡视,发现积水或堵沟,应及时清沟排水。蚜虫和粉虱要早发现、早防治,不可拖延。开花坐果期每隔15~20天喷1次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有好的增产效果。生产用具应常放在阳光下暴晒消毒。进行整枝、抹芽等作业时,要用洗手液等洗手消毒。
2. 药剂防治
①防治蚜虫。苗期和大田期发现蚜虫为害,要尽早用药剂防治,以降低传毒的可能,可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每亩每次喷50~60千克。
②防治粉虱。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发生粉虱的初期,此时防治有利于压缩虫口基数。可喷洒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乳剂25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1500倍液等,每次每亩喷50~60千克。晚上每亩棚室用20%异丙威烟剂250克点燃后密闭,可高效杀灭粉虱等害虫。
③抗病毒用药。以发病初期用药最好,以后用药防效较差。发病初期可喷洒1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50~4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倍液等,每次每亩50~6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
一、发病症状
由于品种、生长期、栽培方式、部位等的不同,该病的症状类型也各异,现简介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1. 花叶型
病叶渐渐失绿,有的产生网状花叶,变形扭曲并萎缩;有的形成绿黄相间或颜色深浅不一的斑驳。病株比健株稍矮,新长出的叶片变小,落花、落果多且重,果实变小,果实内外有坏死斑或花斑。
2. 黄化曲叶型
是近些年传入我国的新类型,为害严重,各栽培区都有发生,近些年扩展快。幼苗染病,心叶变小、变窄、黄化、皱缩;病株生长慢,节间变短,比健株矮小,多不会或很少开花结果。番茄开花结果期该病发生最严重,病株几乎停止生长,上部叶片边缘和叶脉间慢慢黄化并卷曲,叶小并变厚脆化。有些病株顶端会长出如花菜样丛生茎叶,落花严重。病株后期叶片黄化焦枯,叶脉变为紫色,心叶皱缩,出现黄绿不一的斑驳,坐果极少且果小畸变,变硬,着色差,有的果面变为褐色,有的果实开裂。
3. 条斑型
病株枝茎、叶片和果实上先产生浅褐色、茶褐色病斑,后病斑变成黑褐色坏死斑。病株枝茎变脆易断、开裂,重病枝茎或植株会褐变枯死。病株花序、果柄上产生形状和大小不同的褐色坏死小斑,多数花果会较早脱落。病株的果实上会产生形状各异的斑纹,果实畸变,着色差,病部表面内陷,有的果肉褐变腐烂。重病株会整株黑褐枯烂死亡。
4. 蕨叶型
病株黄化皱缩矮化,植株中上部生出簇状枝叶,如蕨叶状、细小,全部或大部分叶变成柳叶状。病株中下部叶慢慢卷曲,最后成筒样,不久焦枯。病株花冠增大变厚,畸变,多不会结果。果实染病,变小并畸变,果心渐渐变成褐色。
二、病原和发病规律
1. 病原
番茄病毒病的病原很多,最常见和为害最大的是黄瓜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常与马铃薯X病毒等复合侵染,产生条斑症状。单纯的番茄花叶病毒侵染,产生的症状为花叶。黄瓜花叶病毒与马铃薯X病毒等复合侵染,会形成叶畸变、花叶和茎叶簇生等症状。番茄受单一的黄瓜花叶病毒侵害,症状为蕨叶。番茄受烟草卷叶病毒为害,会产生卷叶症状。许多杂草、粮油作物、蔬菜、林果、花卉等均是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番茄花叶病毒有寄主植物两百多种。马铃薯X病毒可侵害茄果类等许多作物。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可侵害番茄、菜豆、醋栗番茄和曼陀罗等,病毒易产生变异,但症状大致相同。由于地区和季节等的不同,致使番茄引发病毒病的病原也有所不同,有时是一种病毒所致,但多数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所致。在南方,番茄病毒病多由黄瓜花叶病毒所致,北方的番茄病毒病多是烟草花叶病毒导致的。冬春季发生的番茄病毒病,病原主要为番茄花叶病毒。夏秋季发生的番茄病毒病,主要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
2. 发病规律 黄瓜花叶病毒可在辣椒、番茄、黄瓜、油菜和多种杂草上越冬。瓜蚜、萝卜蚜、桃蚜等蚜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株汁液具传染性;种子和土壤没有传染性,不会引起发病。番茄花叶病毒能在番茄、茄子、烟叶、辣椒等许多植物上越冬,土壤中的病残体、干制的烟草等也可传播此病;蚜虫不会传播该病;健株接触病株汁液就会染病;整枝、抹芽、采收果实、中耕培土和绑固枝茎等可传播该病;与病株接触的生产工具、手、衣物等亦是该病的再传染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可在番茄、番木瓜、苦苣菜和烟草等作物上越冬,烟粉虱是传播媒介。马铃薯X病毒和番茄斑萎病毒可侵害番茄、茄子、辣椒等,主要通过汁液传播。种子可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粉虱是烟草卷叶病毒的传播媒介。
高温干旱的夏秋季有利于蚜虫等媒介昆虫生长发育和病毒的增殖,番茄发生病毒病会多而重。番茄开花和坐果期易感染该病。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20℃时番茄开始染发病,气温达25℃时呈流行性发生,气温超过30℃发病停止并潜伏。露地番茄比设施番茄发病多且重,不过近些年设施番茄粉虱等为害趋重,正在加重该病发生。不同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有差异,有的易感病,有的相对抗病。番茄田周围如有桃树、梨树、花生、黄瓜等蚜虫喜食的食源和毒源植物,此病会偏多、偏重发生。偏施或施氮肥过多的番茄,发病会增多。不良的整枝抹芽、绑枝和采收等会形成许多伤口,人为传播该病。干旱缺水、土壤瘠薄、植株生长不良、幼苗纤弱等,也会促发该病。
三、综合高效防控
1. 农业防控
①选适地栽培。番茄最好栽培在毒源植物和蚜虫少或无的地方,如避之确有困难,也应尽可能在种植番茄前铲除或减少毒源植物。在土层深厚肥沃、背风向阳、无旱涝之忧等问题的地方栽培番茄,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②抗病良种的选用。不同番茄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有差别,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抗病、丰产、优质品种,此法能明显减轻发病。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品种有浙粉702、苏红9号、荷兰8号、宝丽、千粉1106、瑞星5号等;抗番茄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有浙杂203、西粉3号、皖粉208、盛杂红、凯美瑞、东农806等;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有中杂4号、苏杭9号、中蔬5号、豫番茄6号、双抗2号、长丰9号和福祺系列西方佳丽等。
③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处理。种子繁殖地要远离蔬菜、瓜类、果树、烟草等栽培地,并实行不少于3年的轮作。发病重的地方生产的种子最好不要选用,来路不明的种子也要拒用。应到有资质、证照齐全、信誉好并能开具正式票据等的单位购买种子。为防止种子传播该病,播种前要将番茄种子浸入清水中4~5小时,后放入0.1%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30~40分钟,滤出后用清水冲洗2~3遍再播种。
④加强栽培管理。条件许可时,尽量采用设施覆盖栽培番茄。露地栽培的番茄也可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发生蚜虫的季节可在棚内或露地插或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大量蚜虫。棚内挂反光膜或地面覆盖银灰色地膜同样可驱避蚜虫。栽培地中的落叶、落花、落果和病残体等要及时收集并深埋在番茄园外的土中。发现病株要连根拔除,带出园外烧毁,给病株处土壤撒生石灰消毒。整枝、抹芽、中耕培土等农事作业以在晴天进行为好,动作要尽可能轻柔,以减少伤口的产生。施用腐熟农家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氮肥要适当控制施用,不可过多或过量。干旱时每隔6~7天应浇水1次,以沟灌或穴灌为好。雨水多的季节要多到园中巡视,发现积水或堵沟,应及时清沟排水。蚜虫和粉虱要早发现、早防治,不可拖延。开花坐果期每隔15~20天喷1次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有好的增产效果。生产用具应常放在阳光下暴晒消毒。进行整枝、抹芽等作业时,要用洗手液等洗手消毒。
2. 药剂防治
①防治蚜虫。苗期和大田期发现蚜虫为害,要尽早用药剂防治,以降低传毒的可能,可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每亩每次喷50~60千克。
②防治粉虱。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发生粉虱的初期,此时防治有利于压缩虫口基数。可喷洒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乳剂25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1500倍液等,每次每亩喷50~60千克。晚上每亩棚室用20%异丙威烟剂250克点燃后密闭,可高效杀灭粉虱等害虫。
③抗病毒用药。以发病初期用药最好,以后用药防效较差。发病初期可喷洒1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50~4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倍液等,每次每亩50~6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