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大鱼大肉,但是没有滋味,有房子车子,但是未感闲适;有假期有春节,但是“年”在哪里?
其实,我们可以嗅着香味走,盯着手艺走,跟随内心深处的声音,朝东走,去浙江绍兴安昌古镇,吃腊肉、品黄酒、扯白糖,在桨声灯影里让心灵返乡;往西去,到重庆中山古镇,海吃千米长宴,感受巴人热情;南下到梅州丰顺埔寨古镇,做纸花,看火龙烧热新春:北上到山西晋中静升古镇,来二两猪头肉,背两斤期香花馍,让一年的好运都在春节启程……
其实,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离“年”并不遥远。
火龙之乡迎纸花
南线:埔寨古镇
简介:位于梅州丰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正月里,梅州丰顺埔寨的年味儿很浓,到处可以看到腊肉、咸鱼和菜干。从青年旅社出来,一路闲逛,撞见一户人家正在制作盆景。
现在还有花市?我很纳闷,因为花市应该是年前才有的。“这是纸花!”一个男子一边做着手里的活儿,一边笑道。果然,剪刀、胶水、草纸一一摆在桌上,一屋子男男女女,说说笑笑,全部在做纸花。
原来,埔寨元宵节有“迎纸花”(又俗称“迎花杠”)的习俗。埔寨人以房亲为单位,利用春节前后的农闲时间,由民间艺人组织男女青年一起制作纸花,到元宵节那天抬出来巡游、比赛。男子介绍,纸花的品种大概有40多种,制作时要经过染色、绕铜丝、剪花瓣、规花形、制花朵、组花朵、过蜡等20多道工序。元宵节下午,他们的代表队将抬着花台,每台三阶、每级三盆纸花,在赛花锣鼓的引导下,列成长蛇阵,穿街过巷巡游展览,接受品评。
我们还没从对纸花的惊讶中回过神来,又发现了一个有龙的祠堂。不消说,这里肯定是在扎制火龙了。
民间的火龙有很多种,以埔寨的最有特色,甚至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埔寨归来不看龙”的说法。早在乾隆年间,埔寨人为祈求风调雨顺,每逢元宵,便会出钱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表演“烧烟架”、“烧禹门”、“烧火龙”等多个火焰节目。火龙的躯体用竹篾做成,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安装在龙的全身。
我们到的时候,龙头已经巍然耸立在祠堂最显眼的位置,龙身以及鳌、鲤、虾等大多已经扎制完毕,师傅们已经在上色了。一旁有几个小孩子,跟着大人在装火药。大家各司其职,都希望为烧龙表演贡献一份力量。
元宵节晚上,年轻人都赤膊上阵,我们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期待火龙登场。锣鼓队、鳌、鲤、虾、绣球依次出现,夜空渐亮。威武的火龙在火缆的护送下亮相,人群一阵惊呼。龙头高耸,两只龙眼光芒四射。在喜炮声中,神龙一边绕场,一边向看官点头致敬,绕场三次后,突然吐出火珠,接着全身放出耀眼的光芒。火花交织,犹如万箭穿云,火龙则在金光中翻腾,舞动着无尽喜庆……
及至回到旅社,我们依然兴奋不已,兴奋之余发现某君手上被烫了一个水泡。大家哈哈大笑,一边羡慕,一边恭喜。要知道,火花烫出的“泡”,用客家话说是“票”,他今年可要发大财了!
花馍飘香闹红火
北线:静升古镇
简介:位于山西晋中灵石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二次到静升,是年关将近的时候。虽天高云淡,空气里却有沉沉的烟火味道,这是我熟悉的北方小镇的味道。
王家大院仍然是那么气派,依山就势的宏伟建筑群,仿佛一枚鉴定风水宝地的印章,大气又不失精致。就在离王家大院不远的地方,正人头攒动,那是专门供人们置办年货的集市。
在热闹的场地内,卖年货的以及买年货的都笑脸盈盈。一大块猪头肉正在老板的刀下逐渐缩小,给瓜瓜粉扑扑地诱惑着你的味蕾,俏生生的女子正在卖红窗花和大门神,大叔扎着马步在人群的簇拥中挥毫泼墨写春联……这一切都在证明着,春节要到了。
第二天,在窗明几净的院子里,我享受着北方明艳的冬日暖阳,只见大叔提回一个白雪猪头和两块猪蹄,这意味着腊月里最复杂的肉食就要开始制作了。猪头肉是静升传统佐餐肉食,煮制方法极为繁琐,吃起来香而不腻,在饭店里,“老板,切二两猪头肉,来半斤杏花村”的叫菜声总是此起彼伏。
到了腊月二十八,大娘开始用大盆发面。翌日,揭开盆盖,面团几乎要热情得呼啸而出。请来老人,引来小孩,我这个客居的人也到场,大家围成一圈开始捏花馍。老人们的手都爬满皱纹,有些还因皴裂粘着胶布,但是在制作花馍上,这些手却是最灵巧的。揉团、搓条、造型、剪花、印纹、嵌杂粮,各种做法让你眼花缭乱。很快,阔嘴大肚的“核桃虫”、抓着硬币的胖嘟嘟的“福手手”、层叠而醒目的“枣山山”、圆润富态的“如意意”这些除夕“N大件”已经在案板上杂陈。蒸花馍的时间不长,半个小时不到,揭开锅盖,热腾腾的蒸汽可以让人腾云驾雾。大娘认真检查着花馍的品相,身后爬满水汽的窗玻璃在悄悄传达春暖福至的消息。
我离开的时候,大娘慷慨地给我包了一大包花馍。我在火车上,用腌洋姜就着“核桃虫”吃,小麦的香味满口,脑中正月十五的社火正以最乡土的喧嚣,祈求着静升来年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千米长宴大团年
西线:中山古镇
简介: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为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年关时节,伴随着冬日难得的阳光,来到中山古镇。只见一条老街苘可而建,一排吊脚楼沿河次第相连,题中应有的“小桥、流水、人家”自不待言。如此一个热闹而不失味道的古镇颇符合我的心意。
老街上店铺林立,吃食众多,花几元钱尝尝铁板糍粑、烟熏豆腐,喝一罐甜滋滋的米酒,任阳光洒在脸上,暖意充盈心头。
逛完不大的古镇,寻一处吊脚楼临河而坐,跟亲朋一起晒晒太阳、喝茶聊天、打牌“血战”、拍片打望,任凭所好。忙碌了一整年,能如此偷一两日闲,不失为一大乐事。不过最让人惦记的,还是沿袭传统民俗举办的千米长街千人团年活动。
与往年一样,古镇居民早早就在狭窄的老街上摆开了“千米长宴”,蔚为壮观。100多桌宴席整齐地沿古镇排开,一直排到古镇的西端,把老街挤得满满当当。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古镇上穿梭,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巴不得赶紧入席。
古意横生的祭祀结束后,“千米长宴”的大幕拉开。狭窄的古镇人山人海,涌动的人流纷纷在自己的宴席中落坐。此时,只见头裹白帕、健步稳重的传菜倌头顶长长的菜盘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菜盘中的菜肴平稳落桌,给数千游人带来惊奇。这是中山古镇“千米长宴”中的绝活,烧白、夹沙肉、龙眼肉、清蒸鱼等菜肴都从这长盘中送来,真是让人“拍案称奇”。席间,不管相识与否,天南地北的游客能够同坐团年,亦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古镇家常的年夜饭,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承载着中山人的一份情意。推杯换盏间,也有老年秧歌队穿行表演,人们边吃边欣赏,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酒足饭饱后,江边的舞台上开始了民间文艺表演。原汁原味的民歌高亢清亮,悠悠古筝意味深长。不觉已到晚上八点,只见鞭炮齐鸣,五彩烟花直冲云霄,璀璨的火花照亮山野,夜色中的古镇再次沸腾起来。置身其中,足令人忘记今夕何夕!真可谓“何处觅年味?中山最流连!”入乡随俗,能够遇到如此热情好客的中山人,这个年顿时过得无比有滋味,想不再来都不行了。
腊肉帘中扯白糖
东线:安昌古镇
简介:位于浙江绍兴,不喧嚣,但保存着江南小镇最本色的年。
安昌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沿河的走廊,依旧保存着明清古风。我们在幽幽泛光的青石板路上闲逛,走进了鲁迅笔下的鲁镇,也走进了越人年终“祝福”大曲的前奏。
腊肉挂了一街,我们就在腊肉帘里穿行。在“宝麟酒家”,我们发现了一个头戴乌毡帽、身着古长衫、脚穿圆布鞋、手拈几绺长须的掌柜。掌柜不胜酒力,几杯酒下肚已经开始神侃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大人物。
问到老板娘,掌柜满不在乎地说:“做腊肠,酿黄酒。”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掌柜说起做腊肠和酿黄酒,眼睛放光,毕竟这是他做了十几年的看家营生:腊肠的肠衣应选优质猪小肠,密密实实灌上猪后腿和精瘦腿肉制成的肉糜:酿酒最好选腊月,封存几十年仍然会保持醇香;黄酒酿造要经过浸米、蒸饭、摊饭、落缸、发酵……
在掌柜的介绍中,我四处张望。廊檐下、廊柱问,一串串红得发亮的腊肠浓香四溢,一片片开膛破肚后已经风干的鳊鱼暗红透明,酱鸭被吊着脖子身段优雅,这些舌尖诱惑凑在一起,年味陡然浓郁起来。
离开宝麟酒家,我们被一股麦芽糖的香味吸引。循味而行,目之所及处有一个60多岁的师傅正左拉右扯一条长长的“白布”。老师傅扯的当然不是白布,而是麦芽糖,他正在做的就是传说中的“扯白糖”。
扯白糖是绍兴顿受欢迎的过年小吃,据说起源于明朝年间。制作时,扯糖的师傅会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进锅里,再放入一点饴糖,加热、搅拌,砂糖会渐渐变成糖浆。师傅将滚烫的、已呈拔丝状的糖浆捞起,飞快地拉过来扯过去,糖浆由黄变白、由短变长,最后分成小块食用。
看着师傅娴熟地扯来扯去,我想到印度飞饼、兰州拉面,还想到一个词——荡气回肠。
安昌不喧嚣,甚至还有点清冷,但是它随处可见的春年糕、灌腊肠、扯白糖、晒酱鸭、做米酒、箍桶、打铁、弹棉花等场景,足以让你的心灵返乡。
其实,我们可以嗅着香味走,盯着手艺走,跟随内心深处的声音,朝东走,去浙江绍兴安昌古镇,吃腊肉、品黄酒、扯白糖,在桨声灯影里让心灵返乡;往西去,到重庆中山古镇,海吃千米长宴,感受巴人热情;南下到梅州丰顺埔寨古镇,做纸花,看火龙烧热新春:北上到山西晋中静升古镇,来二两猪头肉,背两斤期香花馍,让一年的好运都在春节启程……
其实,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离“年”并不遥远。
火龙之乡迎纸花
南线:埔寨古镇
简介:位于梅州丰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正月里,梅州丰顺埔寨的年味儿很浓,到处可以看到腊肉、咸鱼和菜干。从青年旅社出来,一路闲逛,撞见一户人家正在制作盆景。
现在还有花市?我很纳闷,因为花市应该是年前才有的。“这是纸花!”一个男子一边做着手里的活儿,一边笑道。果然,剪刀、胶水、草纸一一摆在桌上,一屋子男男女女,说说笑笑,全部在做纸花。
原来,埔寨元宵节有“迎纸花”(又俗称“迎花杠”)的习俗。埔寨人以房亲为单位,利用春节前后的农闲时间,由民间艺人组织男女青年一起制作纸花,到元宵节那天抬出来巡游、比赛。男子介绍,纸花的品种大概有40多种,制作时要经过染色、绕铜丝、剪花瓣、规花形、制花朵、组花朵、过蜡等20多道工序。元宵节下午,他们的代表队将抬着花台,每台三阶、每级三盆纸花,在赛花锣鼓的引导下,列成长蛇阵,穿街过巷巡游展览,接受品评。
我们还没从对纸花的惊讶中回过神来,又发现了一个有龙的祠堂。不消说,这里肯定是在扎制火龙了。
民间的火龙有很多种,以埔寨的最有特色,甚至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埔寨归来不看龙”的说法。早在乾隆年间,埔寨人为祈求风调雨顺,每逢元宵,便会出钱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表演“烧烟架”、“烧禹门”、“烧火龙”等多个火焰节目。火龙的躯体用竹篾做成,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安装在龙的全身。
我们到的时候,龙头已经巍然耸立在祠堂最显眼的位置,龙身以及鳌、鲤、虾等大多已经扎制完毕,师傅们已经在上色了。一旁有几个小孩子,跟着大人在装火药。大家各司其职,都希望为烧龙表演贡献一份力量。
元宵节晚上,年轻人都赤膊上阵,我们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期待火龙登场。锣鼓队、鳌、鲤、虾、绣球依次出现,夜空渐亮。威武的火龙在火缆的护送下亮相,人群一阵惊呼。龙头高耸,两只龙眼光芒四射。在喜炮声中,神龙一边绕场,一边向看官点头致敬,绕场三次后,突然吐出火珠,接着全身放出耀眼的光芒。火花交织,犹如万箭穿云,火龙则在金光中翻腾,舞动着无尽喜庆……
及至回到旅社,我们依然兴奋不已,兴奋之余发现某君手上被烫了一个水泡。大家哈哈大笑,一边羡慕,一边恭喜。要知道,火花烫出的“泡”,用客家话说是“票”,他今年可要发大财了!
花馍飘香闹红火
北线:静升古镇
简介:位于山西晋中灵石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二次到静升,是年关将近的时候。虽天高云淡,空气里却有沉沉的烟火味道,这是我熟悉的北方小镇的味道。
王家大院仍然是那么气派,依山就势的宏伟建筑群,仿佛一枚鉴定风水宝地的印章,大气又不失精致。就在离王家大院不远的地方,正人头攒动,那是专门供人们置办年货的集市。
在热闹的场地内,卖年货的以及买年货的都笑脸盈盈。一大块猪头肉正在老板的刀下逐渐缩小,给瓜瓜粉扑扑地诱惑着你的味蕾,俏生生的女子正在卖红窗花和大门神,大叔扎着马步在人群的簇拥中挥毫泼墨写春联……这一切都在证明着,春节要到了。
第二天,在窗明几净的院子里,我享受着北方明艳的冬日暖阳,只见大叔提回一个白雪猪头和两块猪蹄,这意味着腊月里最复杂的肉食就要开始制作了。猪头肉是静升传统佐餐肉食,煮制方法极为繁琐,吃起来香而不腻,在饭店里,“老板,切二两猪头肉,来半斤杏花村”的叫菜声总是此起彼伏。
到了腊月二十八,大娘开始用大盆发面。翌日,揭开盆盖,面团几乎要热情得呼啸而出。请来老人,引来小孩,我这个客居的人也到场,大家围成一圈开始捏花馍。老人们的手都爬满皱纹,有些还因皴裂粘着胶布,但是在制作花馍上,这些手却是最灵巧的。揉团、搓条、造型、剪花、印纹、嵌杂粮,各种做法让你眼花缭乱。很快,阔嘴大肚的“核桃虫”、抓着硬币的胖嘟嘟的“福手手”、层叠而醒目的“枣山山”、圆润富态的“如意意”这些除夕“N大件”已经在案板上杂陈。蒸花馍的时间不长,半个小时不到,揭开锅盖,热腾腾的蒸汽可以让人腾云驾雾。大娘认真检查着花馍的品相,身后爬满水汽的窗玻璃在悄悄传达春暖福至的消息。
我离开的时候,大娘慷慨地给我包了一大包花馍。我在火车上,用腌洋姜就着“核桃虫”吃,小麦的香味满口,脑中正月十五的社火正以最乡土的喧嚣,祈求着静升来年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千米长宴大团年
西线:中山古镇
简介: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为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年关时节,伴随着冬日难得的阳光,来到中山古镇。只见一条老街苘可而建,一排吊脚楼沿河次第相连,题中应有的“小桥、流水、人家”自不待言。如此一个热闹而不失味道的古镇颇符合我的心意。
老街上店铺林立,吃食众多,花几元钱尝尝铁板糍粑、烟熏豆腐,喝一罐甜滋滋的米酒,任阳光洒在脸上,暖意充盈心头。
逛完不大的古镇,寻一处吊脚楼临河而坐,跟亲朋一起晒晒太阳、喝茶聊天、打牌“血战”、拍片打望,任凭所好。忙碌了一整年,能如此偷一两日闲,不失为一大乐事。不过最让人惦记的,还是沿袭传统民俗举办的千米长街千人团年活动。
与往年一样,古镇居民早早就在狭窄的老街上摆开了“千米长宴”,蔚为壮观。100多桌宴席整齐地沿古镇排开,一直排到古镇的西端,把老街挤得满满当当。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古镇上穿梭,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巴不得赶紧入席。
古意横生的祭祀结束后,“千米长宴”的大幕拉开。狭窄的古镇人山人海,涌动的人流纷纷在自己的宴席中落坐。此时,只见头裹白帕、健步稳重的传菜倌头顶长长的菜盘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菜盘中的菜肴平稳落桌,给数千游人带来惊奇。这是中山古镇“千米长宴”中的绝活,烧白、夹沙肉、龙眼肉、清蒸鱼等菜肴都从这长盘中送来,真是让人“拍案称奇”。席间,不管相识与否,天南地北的游客能够同坐团年,亦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古镇家常的年夜饭,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承载着中山人的一份情意。推杯换盏间,也有老年秧歌队穿行表演,人们边吃边欣赏,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酒足饭饱后,江边的舞台上开始了民间文艺表演。原汁原味的民歌高亢清亮,悠悠古筝意味深长。不觉已到晚上八点,只见鞭炮齐鸣,五彩烟花直冲云霄,璀璨的火花照亮山野,夜色中的古镇再次沸腾起来。置身其中,足令人忘记今夕何夕!真可谓“何处觅年味?中山最流连!”入乡随俗,能够遇到如此热情好客的中山人,这个年顿时过得无比有滋味,想不再来都不行了。
腊肉帘中扯白糖
东线:安昌古镇
简介:位于浙江绍兴,不喧嚣,但保存着江南小镇最本色的年。
安昌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沿河的走廊,依旧保存着明清古风。我们在幽幽泛光的青石板路上闲逛,走进了鲁迅笔下的鲁镇,也走进了越人年终“祝福”大曲的前奏。
腊肉挂了一街,我们就在腊肉帘里穿行。在“宝麟酒家”,我们发现了一个头戴乌毡帽、身着古长衫、脚穿圆布鞋、手拈几绺长须的掌柜。掌柜不胜酒力,几杯酒下肚已经开始神侃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大人物。
问到老板娘,掌柜满不在乎地说:“做腊肠,酿黄酒。”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掌柜说起做腊肠和酿黄酒,眼睛放光,毕竟这是他做了十几年的看家营生:腊肠的肠衣应选优质猪小肠,密密实实灌上猪后腿和精瘦腿肉制成的肉糜:酿酒最好选腊月,封存几十年仍然会保持醇香;黄酒酿造要经过浸米、蒸饭、摊饭、落缸、发酵……
在掌柜的介绍中,我四处张望。廊檐下、廊柱问,一串串红得发亮的腊肠浓香四溢,一片片开膛破肚后已经风干的鳊鱼暗红透明,酱鸭被吊着脖子身段优雅,这些舌尖诱惑凑在一起,年味陡然浓郁起来。
离开宝麟酒家,我们被一股麦芽糖的香味吸引。循味而行,目之所及处有一个60多岁的师傅正左拉右扯一条长长的“白布”。老师傅扯的当然不是白布,而是麦芽糖,他正在做的就是传说中的“扯白糖”。
扯白糖是绍兴顿受欢迎的过年小吃,据说起源于明朝年间。制作时,扯糖的师傅会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进锅里,再放入一点饴糖,加热、搅拌,砂糖会渐渐变成糖浆。师傅将滚烫的、已呈拔丝状的糖浆捞起,飞快地拉过来扯过去,糖浆由黄变白、由短变长,最后分成小块食用。
看着师傅娴熟地扯来扯去,我想到印度飞饼、兰州拉面,还想到一个词——荡气回肠。
安昌不喧嚣,甚至还有点清冷,但是它随处可见的春年糕、灌腊肠、扯白糖、晒酱鸭、做米酒、箍桶、打铁、弹棉花等场景,足以让你的心灵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