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国内某车型侧围热镀锌外板冲压后斑块缺陷的表观形貌及内部金相组织,探讨了热镀锌外板冲压后斑块缺陷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结果表明:斑块区域与正常区域金相组织状态均匀,均为铁素体组织,晶粒大小约20μm.去锌层分析抑制层均覆盖良好,无漏镀缺陷.斑块状缺陷锌层厚度存在轻微不均匀现象,冲压打磨后因粗糙度差异表现为明暗区域,生产时可通过采用光整机增加轧制力或采用低粗糙度辊来减轻.
【机 构】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安徽马鞍山 24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国内某车型侧围热镀锌外板冲压后斑块缺陷的表观形貌及内部金相组织,探讨了热镀锌外板冲压后斑块缺陷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结果表明:斑块区域与正常区域金相组织状态均匀,均为铁素体组织,晶粒大小约20μm.去锌层分析抑制层均覆盖良好,无漏镀缺陷.斑块状缺陷锌层厚度存在轻微不均匀现象,冲压打磨后因粗糙度差异表现为明暗区域,生产时可通过采用光整机增加轧制力或采用低粗糙度辊来减轻.
其他文献
“S型”辊涂方式主应用于需要钝化、且厂房垂直空间不足,无法提供垂直冷却的生产线,生产时上涂辊与转向辊接触,转动时会造成涂辊扭矩过大辊涂跳电.为此增加涂辊与取料辊转速可以降低扭矩,但产品钝化膜重随之增加.经过测试通过加大涂辊与取料辊间压力、降低涂辊与S辊压力、提高提升辊高度,有效降低了钝化膜重,大幅度节约了辅料成本.
分析了应用广泛的UC3842的小功率开关电源工作原理,根据维修开关电源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开关电源的故障判断和维修.
通过对无取向硅钢层间电阻和膜重进行检测分析,初步制定了现场层间电阻和膜重的内控标准,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层间电阻和膜重之间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当膜重小于500 mg/m2时,层间电阻随着膜重的增加而升高,整体呈抛物线形式;而膜重范围在500~550 mg/m2时,膜重变化不大,但层间电阻差距较为明显.
硅钢在冷轧过程中带钢边部减薄产生边降,导致冲压叠片后产品尺寸不一,影响产品使用,为减少边降影响,设计使用三次函数辊形,通过使用凸度辊减少带钢轧制过程中的边降,提高产品尺寸精度,降低冲压不良率.
影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生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轧后边裂造成断带.造成冷轧后边裂的因素很多,主要研究常化工艺、切边质量及冷轧工艺对边裂产生的影响.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工艺优化,冷轧后边裂产生率大幅下降.
针对硅钢连退机组碳套辊异常磨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硅钢产线辊速测量、碳套辊材质对比分析、工艺分析等,得到影响碳套辊磨损因素.
对单机架可逆式轧机改造前的张力AGC控制原理进行了介绍,对新增HYBRID AGC控制系统中张力控制部分进行了阐述.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新的厚度控制系统能使轧制厚度精度得到提高,满足了更高产品质量要求.
阐述了智能库区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介绍了无人行车自动控制、智能库区管理应用方案,提高了库区利用率和行车作业率,优化了人力资源.
介绍了马钢采用低Si、低Mn、高Cr的成分设计,优化热轧生产工艺,控制钢中铁素体和珠光体比例,满足了最终产品对冲压成型性能的要求.填补了出口SG255 Cr-P储气瓶用钢的空白,扩展了外贸商品卷的生产品种范围,实现了内外贸产品互补.
对碳套辊结瘤原因进行了原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碳套辊表面凹坑为结瘤提供了附着位置;粉尘、残油残铁、氧化铁皮等为碳套辊结瘤的主要原料;通过调整炉内气氛、监控清洗段电导率、刷辊电流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碳套辊结瘤发生,通过差速法可快速锁定结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