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减压术伴改良体肺分流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流出道切开后跨肺动脉瓣补片术加改良体肺分流术(术式a)与经右室表面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加改良体肺分流术(术式b)两种术式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7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57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从中随机选出22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患儿,其中11例患儿行术式a(a组),另外11例行术式b(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呼吸机辅助时间、CCU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监测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肺动脉瓣反流率(肺动脉反流束宽度与肺动脉瓣环内径的比值),比较两组患儿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

a组患儿共死亡4例,b组患儿共死亡2例。a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时间为(127.09±46.81)h、CCU平均住院时间为(7.91±2.5)d。b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时间为(81.55±26.25)h、平均CCU住院时间为(4.82±1.08)d。两组比较,b组时间明显短于a组。出院当日,a组的肺动脉瓣反流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b两组患儿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瓣反流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肺动脉跨瓣压差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儿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b组,a组患儿肺动脉跨瓣压差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患儿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肺动脉瓣反流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肺动脉瓣反流率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b组呼吸机辅助时间、CCU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随访,a组患儿右心室及肺血管发育优于b组患儿。

其他文献
胰腺腺泡细胞死亡方式是急性胰腺炎(AP)早期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也是决定其病程演进和预后的重要因素。AP时,腺泡细胞同时存在坏死与凋亡两种主要死亡方式。腺泡细胞坏死可导致AP局部和系统强烈的炎症反应,成为其病情发生发展的诱发、加重因素。长期以来,坏死被认为是细胞快速、不可调控、被动性的死亡过程,因无法有效干预而导致其相关机制研究未受到足够重视。程序性坏死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具有坏
新生儿梗阻性脑积水是指新生儿期各种病因所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在脑室内过度堆积,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往往是逐渐进展的,表现为脑室进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第2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易转移复发,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以及手术技术方法的进步,其手术治疗策略已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者对治疗的手术指征、肝切除范围以及淋巴结清扫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此外,复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