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体系发展与补偿机制概述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公益林是当下林分改造比较良好的一种造林形式,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生态公益林的研究概况、评价方法、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补偿机制的一些问题,为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评价,生态效益, 补偿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benefit system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Abstract
  Ecological forest is a forest afforestation form reform the current relatively good,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o study,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problems of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the ecological forest evaluation method, evaluation mod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provide effecti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our country vigorously develop ecological forest.
  Key words: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evaluation, 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1前言
  生態公益林,是一种以经营和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林地,同时,它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等需要为主要目的而经营森林、林木和林地。生态公益林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社会整体生活质量为目的,并且更好的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平衡,最大力度为社会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型的森林(王冲等,2007)。生态公益林的定位是以经营和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的森林,但是其主要经营目标仍然是尽其能力地产出生态和社会效益,以及充分发挥森林效益从而达到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氮释氧等多个方面效益 (严会超, 2005)。
  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加剧发展,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华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带地区,虽然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但是利用不合理,过度采伐严重影响森林的生态效益。Liu等(2000)对优势树种进行林分改造的项目进行研究,结论显示优势树种往往可以增强森林群落稳定性,提高生态效益,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李建军等(2010)与Bettinger等(1999),研究了有关森林空间优化,改善生态效益的问题。汪平等(2013)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从改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指出如何合理经营森林。有部分学者指出,在生态公益林的效益研究当中,大力针对其生态效益的存在价值进行计量评价,但是通常欠缺考虑其经济效益,导致了公益林发展的资金运营不合理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采用了生态补偿机制缓解这个矛盾。在我国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段时间,林业分类经营的理念被提出,将森林明确分为生态公益林以及商品林,而生态补偿的机制,成为林业分类经营的一个核心。经过前者的探索以及研究,如何运用生态补偿基金,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也是促进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管护、更好发挥其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汪锦辉等,2006)。
  2有关生态公益林的研究状况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森林主要功能是提供木材,在这个层面当中,它的经济效益便成为了林业经营的主体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则被放到第二层面(李卫忠等,2001)。
  20世纪初,中欧部分国家为了发挥农田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对森林的水文效益进行了评价,开始了有关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研究的序章(贾放,1999)。在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前苏联等部分国家以及部分国际机构开始对森林的生态效益研究非常重视,直至20世纪90年代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入林业后,森林经营以及有关生态效益的指导思想更是演变成为综合考虑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刘霞,2000)。在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不仅对具有生态效益的各种林地以及林木进行大量的定量测定,同时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绿地及绿地系统等综合生态效益进行研究,开始从森林的大型生态效益研究到更细一步的生态效益(毛沂新等,2016)。
  我国实施的森林分类经营,将森林明确区分为商业生产的商品林和社会公益型的生态公益林,目的在于发挥森林生态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又不失去其经济性的一面。在2011年我国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其核心内容是弱化国有林场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功能,强化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公益属性,并且根据其功能进行了生态效益的评价(罗攀柱等,2016)。在国外,在早些年的20世纪后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就开始把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保护森林。智利、巴西、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也采用了相应的生态效益评价以及保护手段来保护森林资源(施昆山等,1997)。
  虽然在生态效益的研究当中,森林的分类经营可以让生态公益林缓解破坏生态带来的问题。但是在市场条件下,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充缺乏,并且生态产品的丰富度水平较高,生态效益市场买卖机制难以形成,森林生态“效益源”所有者和经营者无法通过市场交换获取合理报酬(孔凡斌,2003)。为了更好的发挥森林发挥生态效益效果以及更好的运营生态公益林,以及缓解当中的经营以及管理当中的矛盾。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3森林生态效益基本研究方法概述
  3.1森林基本指标评价体系的发展意义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针对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质量评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高瑞馨,2004)。在1998年期间,美国林务局率先启动了有关研究综合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在这个项目的研究基础上和验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进而评价了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评价的本质上看,在这个项目当中采用的是构建生态公益林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再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构建模型,评价计算出公益林的综合效益。是现代生态效益研究发展的雏形。
  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推测其生态效益为前期准备工作,不仅是生态效益预测的基本依据,同时是当前定量评测以及预测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和要求。在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当中首先确立指标,并且构建生态效益估算的权重指标体系(郝囡, 2012;龚传洋, 2005)。通常评价的指标包括有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碳汇积聚等等。
  3.2评价指标的获取、计算权重和模型构建
  在评价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综合评生态效益的过程中,往往对评价指标的赋值和计算指标权重是在评价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合成方法计算综合指数,整理合适的计算模型,得到最终评价结果。通常会有两步做法,第一步,在整理出基本的框架以及确定相关指标之后,结合森林发展等各方面,并且初步建立评价指标库。第二步,收集各项指标,对评价的指标进一步确认。然后将选择的指标发给多位林业经济相关研究的专家老师,进行指标筛选,最后进行计算模型的整理(张志华等,2009)。
  对评价指标的赋值包含有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和指标的无量纲化这两大方面,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常通会采用层次分析法,就是通过比较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标注并且进行分层。指标的无量纲化,它的主要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功效系数法、分数法和函数法等。往往在实际对森林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很多程度上都是2种或以上的方法合并使用。最后经过指标赋值以及分层之后,则需要对评价指标确定权重。确定指标的权重的方法有主要有专家打分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熵法,最后归纳整理出计算模型进行计算评价。
  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类,有关的生态公益林种类有如下细节分类,为: 防风固沙效益;涵养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和森林改善小气候效益等。所以在构建模型当中也是需要考虑其不同的指标类型而构建不同的赋值、加权方法。
  3.3评价指标的评价分类方法
  通常,在對测定以及收集指标后,经过加权等处理,再对其进行评价。评价作为生态效益研究的最后一步,存在着一种评价方法“系统分类法”。这种方法有2种,效果评价技术法和消耗评价技术法(张志华,2009)。前者主要功能是根据计算后的指标并且评价可供利用的公益林的效益可用性,条件价值法是评价指标内容的补充以及依据;后者的主要功能为评价森林的公益效能,和利用、保持及加强森林的作用,最后计算森林的有关消耗。
  3.4研究生态效益评价的不足之处
  虽然,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可以解决生态效益研究的问题,但是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忽视森林社会产生的实际作用以及它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效益。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多样性,在对生态效益研究的进展中,通过计量评价体系研究是众多林业工作者研究的方向,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成为了众多学者的普遍的研究手段。但是因为森林的外部性特点,使其具备了外延性的特点, 再通过层层积聚,公益林的作用范围及受益程度难以拟定,即便受益范围能够确定,但是面对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受益者,人们也会面对相同的生态产品形成不同的作用效用评价(吴伟光,2003)。导致公益林的经济效益无法保障。所以,作为派生产生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并推行市场价值法等并加强建设。所以在生态效益的经营当中,需要对公益林采取合理的经营方法,以及在生态效益研究以及评价中选择合适的经营措施。同时加强补偿机制对公益林的良性发展给予帮助与支持。
  4公益林的生态补偿问题
  由于公益林部分特性不满足商品的基本条件(被划分为天然林无交换性),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公益林的管护矛盾与利益冲突较大。而且生态公益林的与社会实际使用以及收益者之间受益程度往往不同步,导致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低下,所以作为补充其发展所需的资金,往往需要政府所给予的生态补偿。而生态公益林,其定位在于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有由各界的力量的支持与投入,它才可以继续持续扩大与发展。公益林在国内外持续发展过程中随着森林生态效益理论的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地建立(孔凡斌等,2009)。
  生态补偿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对公益林的各项工作者者给予资助的补助办法,最后达到补助的效果。这项补助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生态公益林在造林到后期养护当中使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是以无形产品形式为社会提供效益。其基本的补偿方式,大体上分为地区间的对口补偿方式;与发达国家进行碳汇交易;开发林下资源和向盈利行业收取补偿为主的几大类方式。
  5展望
  森林游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各类效益都是生态公益林的正确运营带来的价值之处,但是在具体评价公益林的生态各项细节的效益价值时,通常都是按照每个单项评价为一个整体,测算当中各项的所有效益,最后算出主体。在其本质当中,总体生态效益为各单项效益的加成。在现实当中,森林的生态效益非常复杂,在测定各个效益之间很多数据又是交叉重复,很难统一。所以在研究过程当中得将计算的模型还有指标的权重按照模型形式确立起来。并且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而且如何确定指标数量化、指标测定的准确代表性和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均是生态公益林研究当中的难点。同时,公益林的补偿机制构建,造林以及指标评价和产生经济效益的利益的平衡是公益林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冲. 生态公益林制度创新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严会超.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3] Liu J P,Huang H. Discuss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ight pattern and ecology construct countermeasure[J].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0(4):9 -11.
  [4] 李建军,李际平,刘素青,等.红树林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J].林业科学,2010,46(6) : 6 -14.
  [5] Bettinger P,Boston K,Sessions J.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of elk habitat effectiveness and timber harvest volume[J]. Environment Modeling and Assessment,1999, 4(2 /3) : 143-153.
  [6] 汪锦辉,邓华锋.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及经营与管护综述[J]. 林业资源管理,2006(06):30-34.
  [7] 李卫忠. 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學学报, 2001,22(2):13-15.
  [8] 贾放.报应-人与自然的失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332-350.
  [9] 刘霞,张光灿,江廷水.国内外公益林效益计量评价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2):95- 100.
  [10] 毛沂新,张慧东,于秀杰,王睿照,魏文俊,颜廷武,董莉莉,郭锦山.抚顺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16,03:9-11.
  [11] 罗攀柱,翁明秀,陈自力,管长岭,杜书瀚,郝明. 黄丰桥国有林场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 林业经济,2016,04:79-83.
  [12] 施昆山, 关百钧, 魏宝麟.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J].世界林业研究, 1997,03:1-8
  [13] 孔凡斌.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象和实现途径[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2):101- 104.
  [14] 高瑞馨,王凤友.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概述[J].防护林科技,2004,4(67):38- 40.
  [15] 郝囡.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探究[J].现代园艺,2012,24(1):197.
  [16] 龚传洋,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算[D]. 福州:福州大学,2005.
  [17] 张志华. 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 林业调查规划,2009(03):72-75.
  [18] 吴伟光.生态公益林“外部性”特征及解决途径[J].绿色中国,2003(12):40- 42.
  [19] 孔凡斌,陈建成.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32-39.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十几年来,财政部门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赋予的职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以下简称资产)管理给予了高度关注。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人员对症下药,规范地管理和运作资产。 
期刊
摘 要:据统计,现阶段供应商的履约率仅为80%,对电力系统的建设和电网安全运行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做好供应商履约评价以及招投标信息联动工作非常必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供应商违约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具体原因的介绍,探讨了相应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供应商信用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应商;履约评价;招投标;信息联动;重要性  供应商履约能力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些情况下,正是因为供应商恶意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和广泛应用,档案资源的保存和管理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档案的保存方式也在转变,纸质档案为主的传统载体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点、磁、网络等为主要方式的新兴载体。随着数字化档案资源信息量的增长,档案的存储问题将会得到普遍重视,本文在此对档案资源的多元化保存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加强档案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和存储。  
期刊
摘 要:在新的时代要要求下,档案管理工作迎来的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在大数据下将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同时也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改革自身的不足,将档案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本篇文章为档案管理工作者提供一条新的管理道路,希望能为我国的档案管理指明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档案管理;挑战;机遇;价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建立科斯塔斯环的Z域模型,总结了Z模型下各个环路的各种指标信息及变量关系,推演出基于科斯塔斯环的无线电网多信道自组织分组系统,进而衍生出基于此的实施通信监控的系统研究,他是一种多元化,新型的自适应系统,能够自动寻找端点,自动适应无线电网络的拓扑变化,进而达成最佳控制的新型通信监控系统网络。  关键词:科斯塔斯环、无线电网、实时通信监控系统  A study of real time
期刊
摘 要:随着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意见的出台,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思维、新事物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整个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党支部书记只有加强修养,才能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而不迷惘;只有加强修养,才能正确把握思想政治领域的变化而不徘徊;只有加强修养,才能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的主题而不动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业务;素养  常言道:“打铁先得自身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很多管理方法,激励方法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管理  在企业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关键的意义。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同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知识在档案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本文主要分析了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对比,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联系与对比分析  档案知识管理在当今
期刊
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实现,需要多种科学合理的政策的支撑。相比较于其他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应用效果更佳。该政策实施以来,城乡建设用地应用趋于合理化,供需矛盾逐渐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充分研析难点问题基础上,科学创新验收模式,推广实施做好全域规划工作,依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以此真正的发挥该项政策的优势。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各种档案馆也跟紧时代的进步,采用了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模式。数字档案馆的出现为档案馆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捷,这当然对传统的档案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传统档案馆能够长久地存在,也同样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将会针对档案馆的发展进行简单介绍,并针对两者的区别做出笔者的分析,希望能对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帮助,进而帮助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