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产教融合,研究更有效的完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实现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职学生
1.研究背景
深化产教融合,能够有助于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学设备有限、配套资金短缺等问题,从而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紧贴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人才。这不仅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困难、就业对口率低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2.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創新创业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创新和创业是息息相关的。具体含义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创新创业能力是知识储备、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态度三者的综合能力;同时又分为两个层面:个人层面和团队层面。换言之,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广泛性的能力,也是生活中的必要能力。对个人的发展、理想信念的实现、创办自己的企业等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产教融合和“双创”驱动下,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体系等方面不断进行摸索,总结出了具有可实施性的培养模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
3.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不完善
3.1.1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不完善
在“双创”和产教融合背景下,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刻不容缓的。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储备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学生参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分离的,无法对学生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存在着不完善、不生动、不灵活的问题;第四,一些高职院校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模式为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但为比赛而临时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培养,其效果相差甚远。
3.1.2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不足
经过实操演练以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然而,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贡献。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以理论课程为主、参与创新创业类赛事为辅的层面,创业产业园、技术创新孵化器园等实践平台并没有搭建。
3.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各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普遍呈现出如下特点:
3.2.1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为主
创新创业教育是跨学科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但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由辅导员等人员兼任,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因师资和教室资源等限制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往往采用大班制授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2.2师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明显的成果,师资必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备学科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专业教师。但因专任教师数量的限制,其教学和指导效果都存在明显不足。
4.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4.1完善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在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共建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机制。校企共同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把企业技术人才补充到创新创业教师行列中来,使其把最新的市场发展需求和方向、创办企业的基本步骤编入到教材中,确保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在教学环节要加强引进企业技术人才,以弥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锻炼在课程教学中的权重,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2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师与企业的合作
创新创业教师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和成果价值的决定者,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和学习,并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创新和创业方面的实践活动;多组织安排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参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和交流,这可以极大地提高专任教师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和素养;利用各种途径,从校外聘请企业专家、风险投资家、政府职员、成功企业家等做兼职教师,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
4.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强、多学科人才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单一的理论知识既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无法形成其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类大赛和创新创业学生协会的实践项目可以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不能提供科学化的系统训练。所以,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需强化产教融合。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企业,应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让学生走出去,企业走进来。企业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支持和专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各项流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另外,高职院校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还需成立一个创业孵化器,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让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既提升了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所需具备的创业意识和各种能力,又为高职学生创造了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黄丽娟.依托创新创业赛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65-66.
[2]李娜.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与现状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史丽涛.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0+13.
[4]吴晗,刘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 中国商论,2019(05):225-226.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社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基金号:2019SJA1045)成果。
作者简介:季晓明(1983-),男,江苏射阳,汉族,副教授,自动控制方向。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职学生
1.研究背景
深化产教融合,能够有助于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学设备有限、配套资金短缺等问题,从而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紧贴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人才。这不仅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困难、就业对口率低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2.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創新创业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创新和创业是息息相关的。具体含义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创新创业能力是知识储备、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态度三者的综合能力;同时又分为两个层面:个人层面和团队层面。换言之,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广泛性的能力,也是生活中的必要能力。对个人的发展、理想信念的实现、创办自己的企业等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产教融合和“双创”驱动下,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体系等方面不断进行摸索,总结出了具有可实施性的培养模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
3.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不完善
3.1.1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不完善
在“双创”和产教融合背景下,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刻不容缓的。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储备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学生参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分离的,无法对学生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存在着不完善、不生动、不灵活的问题;第四,一些高职院校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模式为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但为比赛而临时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培养,其效果相差甚远。
3.1.2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不足
经过实操演练以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然而,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贡献。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以理论课程为主、参与创新创业类赛事为辅的层面,创业产业园、技术创新孵化器园等实践平台并没有搭建。
3.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各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普遍呈现出如下特点:
3.2.1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为主
创新创业教育是跨学科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但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由辅导员等人员兼任,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因师资和教室资源等限制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往往采用大班制授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2.2师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明显的成果,师资必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备学科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专业教师。但因专任教师数量的限制,其教学和指导效果都存在明显不足。
4.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4.1完善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在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共建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机制。校企共同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把企业技术人才补充到创新创业教师行列中来,使其把最新的市场发展需求和方向、创办企业的基本步骤编入到教材中,确保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在教学环节要加强引进企业技术人才,以弥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锻炼在课程教学中的权重,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2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师与企业的合作
创新创业教师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和成果价值的决定者,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和学习,并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创新和创业方面的实践活动;多组织安排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参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和交流,这可以极大地提高专任教师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和素养;利用各种途径,从校外聘请企业专家、风险投资家、政府职员、成功企业家等做兼职教师,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
4.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强、多学科人才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单一的理论知识既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无法形成其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类大赛和创新创业学生协会的实践项目可以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不能提供科学化的系统训练。所以,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需强化产教融合。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企业,应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让学生走出去,企业走进来。企业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支持和专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各项流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另外,高职院校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还需成立一个创业孵化器,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让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既提升了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所需具备的创业意识和各种能力,又为高职学生创造了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黄丽娟.依托创新创业赛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65-66.
[2]李娜.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与现状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史丽涛.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0+13.
[4]吴晗,刘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 中国商论,2019(05):225-226.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社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基金号:2019SJA1045)成果。
作者简介:季晓明(1983-),男,江苏射阳,汉族,副教授,自动控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