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食品标准署日前发布公告称,发现有两头克隆公牛的肉制品已流入市场,另有两头克隆母牛所产的牛奶是否流入市场尚不确定。这起克隆动物食品“溜”上餐桌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克隆动物食品安全、管理等问题的关注和争议。克隆动物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否能放心食用?克隆动物食品与转基因食品有什么区别?这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克隆≠转基因
“克隆”并不是一个新兴词汇,在中国几乎耳熟能详,而近日,这个词汇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成为舆论的焦点。克隆动物是指通过克隆技术获得的动物,即经过核移植技术产生的与供体遗传物质完全一致的无性繁殖个体。顾名思义,克隆动物食品是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食物,统称为克隆食物食品,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肉类和奶类产品都被视为新资源产品。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主编郭礼和介绍说,克隆与转基因的区别就是是否通过人工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生殖,克隆不等于转基因。
据悉,中国并不缺乏克隆技术方面的顶级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助理研究员马育芳透露,由于克隆技术操作的复杂性,获得克隆动物成本是很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克隆技术越来越成熟,成功率也越来越高,病、死现象也越来越少,但需克隆的动物卵巢来源不易、专业操作人员的高要求等因素制约了克隆技术的产业化。
不要让舆论绑架科学
英国克隆牛食品流入市场,引发的争议主要是食用克隆动物食品是否安全。据悉,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组织科学家用了六年时间检测了600多头克隆猪、牛、山羊等的肉和奶,于2006年和2008年陆续发布消息称,经过各项化验和比对,克隆动物食品中所含的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与普通动物食品无异,经克隆食品喂养长大的实验鼠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欧盟食品安全机构也表示,来自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食品和那些传统养殖的动物制品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克隆动物目前也没有给环境带来影响。
对此,不少专家纷纷表示,食用克隆动物食品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从实际上看是不可行的。由于克隆技术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成功克隆动物的成本高,依靠克隆动物直接作为食品还不可能实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费俭坦言,虽然他自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从专业角度来说克隆动物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他表示,转基因食品涉及基因的改变从而会造成人体代谢的改变再到人体小分子的改变,人体小分子的改变可能会对人体有害。所以费俭表示,对于克隆动物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问题不是在产品本身,而是在产品的制作过程。费俭重申,从专业角度来说,国内获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克隆动物食品的未来
会上,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刘炜提起了自己遭遇的一次经历。前不久,在咖啡馆中与友人畅谈克隆动物的种种话题时,不禁引来周遭陌生人的围观并加入进来探讨。老的、少的,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讨论明显分为两种观点,有些人认为克隆动物食品是安全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克隆动物食品是不安全的,探讨越来越激烈……直至他离开咖啡店时,两派人还在争论。
克隆动物食品能否为人们所接受,能否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沈铭贤表示,转基因食品和克隆动物食品被“妖魔化”是不正常的一种现象。民以食为天,但公众关心和担心安全问题也是合理、必然的,政府需要加强规范意识、监管意识,细化规范程序、监管程序,努力做到克隆动物食品规范化、监管化,谨慎推行。
克隆动物食品尽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在短期内尚不可能正大光明、大张旗鼓地走上餐桌。在解决了安全和心理问题后,也许有朝一日,克隆动物食品就将成为一道平常的菜肴。
(本文摘自多播网,由于作者联系方式不详,请相关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
克隆≠转基因
“克隆”并不是一个新兴词汇,在中国几乎耳熟能详,而近日,这个词汇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成为舆论的焦点。克隆动物是指通过克隆技术获得的动物,即经过核移植技术产生的与供体遗传物质完全一致的无性繁殖个体。顾名思义,克隆动物食品是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食物,统称为克隆食物食品,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肉类和奶类产品都被视为新资源产品。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主编郭礼和介绍说,克隆与转基因的区别就是是否通过人工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生殖,克隆不等于转基因。
据悉,中国并不缺乏克隆技术方面的顶级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助理研究员马育芳透露,由于克隆技术操作的复杂性,获得克隆动物成本是很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克隆技术越来越成熟,成功率也越来越高,病、死现象也越来越少,但需克隆的动物卵巢来源不易、专业操作人员的高要求等因素制约了克隆技术的产业化。
不要让舆论绑架科学
英国克隆牛食品流入市场,引发的争议主要是食用克隆动物食品是否安全。据悉,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组织科学家用了六年时间检测了600多头克隆猪、牛、山羊等的肉和奶,于2006年和2008年陆续发布消息称,经过各项化验和比对,克隆动物食品中所含的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与普通动物食品无异,经克隆食品喂养长大的实验鼠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欧盟食品安全机构也表示,来自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食品和那些传统养殖的动物制品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克隆动物目前也没有给环境带来影响。
对此,不少专家纷纷表示,食用克隆动物食品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从实际上看是不可行的。由于克隆技术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成功克隆动物的成本高,依靠克隆动物直接作为食品还不可能实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费俭坦言,虽然他自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从专业角度来说克隆动物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他表示,转基因食品涉及基因的改变从而会造成人体代谢的改变再到人体小分子的改变,人体小分子的改变可能会对人体有害。所以费俭表示,对于克隆动物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问题不是在产品本身,而是在产品的制作过程。费俭重申,从专业角度来说,国内获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克隆动物食品的未来
会上,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刘炜提起了自己遭遇的一次经历。前不久,在咖啡馆中与友人畅谈克隆动物的种种话题时,不禁引来周遭陌生人的围观并加入进来探讨。老的、少的,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讨论明显分为两种观点,有些人认为克隆动物食品是安全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克隆动物食品是不安全的,探讨越来越激烈……直至他离开咖啡店时,两派人还在争论。
克隆动物食品能否为人们所接受,能否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沈铭贤表示,转基因食品和克隆动物食品被“妖魔化”是不正常的一种现象。民以食为天,但公众关心和担心安全问题也是合理、必然的,政府需要加强规范意识、监管意识,细化规范程序、监管程序,努力做到克隆动物食品规范化、监管化,谨慎推行。
克隆动物食品尽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在短期内尚不可能正大光明、大张旗鼓地走上餐桌。在解决了安全和心理问题后,也许有朝一日,克隆动物食品就将成为一道平常的菜肴。
(本文摘自多播网,由于作者联系方式不详,请相关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