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的生活和学习,不禁感慨颇多。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比如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这样的大事。由于毕业论文的关系,我对法律信仰的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人的法律意识或轻或重,但没有人会说自己一点儿法律意识都没有。比如,人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时,常有这样的感慨:这简直是无法无天!教训别人不守规矩的时候,也常用这样的训斥:还讲不讲法?!这里用到的“法”,很难说其就是违反了哪一条具体的法条。这里说的“法”,是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来使用的法律。而这个“法”恰恰契合了法律信仰之法律。
在日常使用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法律信仰的说法,但在学界中,对该语词的使用,却见仁见智。有支持法律信仰这一说法的,也有质疑和反对法律信仰提法的。那么,法律信仰之法律是什么呢?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总之,法律就仅仅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吗?法律信仰之法律是什么呢?伯尔曼认为法律不只是一整套规则,它是人们进行立法、裁判、执法和谈判的活动。它是分配权利与义务、并据以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活生生的程序。他特别提到了如果将法律仅仅视为推行统治者政策的手段,是不妥当的,而且说如果仅从效力角度认识法律,那么我们丧失的正是其效力。
西方的法学流派中,实证主义法学之法律乃是立法者的意志,根本约束力在于政治强制;自然法学之法律乃是理性与良心,其根本约束力在于道德谴责;历史法学之法律乃是民族性格,是在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民族传统。很显然,每种方法论认知下的法律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都未全部涵括法律的全部实质。我赞同伯尔曼的看法,应当将各个对立学派认识法律的一个重要维度剥离出来,并将其等量齐观,融合为一体。所以,在我看来,至少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法律:如果是规范,那么这个规范一定是逻辑严密自洽的;价值追求一定是正当的;目的一定是合理的;在实施中,一定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偏执一面,是对法律的误读,是不可能作为法律信仰之法律的界定的。
在当下,如果说我要信仰法律,在大家都认为法律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语境里,我就不得不去解释法律信仰之法律究竟是什么。也许,信仰法律的人可以说,我就是信仰法律,那是我的事。但如果要更多的人信仰法律,如果信仰法律可以带给我们更良好的秩序、更能保障我们的权利、更能约束政府权力的滥用等等,那么,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法律信仰之法律。
法律信仰论者,注定因为现实中法律所遇到的种种困境,而倍加痛苦和艰难。可这些都不能阻挡法律信仰的合法性、合理性,并把它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的传统中,就不存在什么法律信仰,我们的文化中就没有这样的因子。所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以过去不曾有什么,来否定现在和未来不能有什么的逻辑,没有多少可信性。
在日常使用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法律信仰的说法,但在学界中,对该语词的使用,却见仁见智。有支持法律信仰这一说法的,也有质疑和反对法律信仰提法的。那么,法律信仰之法律是什么呢?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总之,法律就仅仅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吗?法律信仰之法律是什么呢?伯尔曼认为法律不只是一整套规则,它是人们进行立法、裁判、执法和谈判的活动。它是分配权利与义务、并据以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活生生的程序。他特别提到了如果将法律仅仅视为推行统治者政策的手段,是不妥当的,而且说如果仅从效力角度认识法律,那么我们丧失的正是其效力。
西方的法学流派中,实证主义法学之法律乃是立法者的意志,根本约束力在于政治强制;自然法学之法律乃是理性与良心,其根本约束力在于道德谴责;历史法学之法律乃是民族性格,是在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民族传统。很显然,每种方法论认知下的法律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都未全部涵括法律的全部实质。我赞同伯尔曼的看法,应当将各个对立学派认识法律的一个重要维度剥离出来,并将其等量齐观,融合为一体。所以,在我看来,至少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法律:如果是规范,那么这个规范一定是逻辑严密自洽的;价值追求一定是正当的;目的一定是合理的;在实施中,一定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偏执一面,是对法律的误读,是不可能作为法律信仰之法律的界定的。
在当下,如果说我要信仰法律,在大家都认为法律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语境里,我就不得不去解释法律信仰之法律究竟是什么。也许,信仰法律的人可以说,我就是信仰法律,那是我的事。但如果要更多的人信仰法律,如果信仰法律可以带给我们更良好的秩序、更能保障我们的权利、更能约束政府权力的滥用等等,那么,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法律信仰之法律。
法律信仰论者,注定因为现实中法律所遇到的种种困境,而倍加痛苦和艰难。可这些都不能阻挡法律信仰的合法性、合理性,并把它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的传统中,就不存在什么法律信仰,我们的文化中就没有这样的因子。所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以过去不曾有什么,来否定现在和未来不能有什么的逻辑,没有多少可信性。